想培养好孩子,莫要小瞧生活习惯!

想培养好孩子,莫要小瞧生活习惯!,第1张

想培养好孩子,莫要小瞧生活习惯!

在对进入儿童早期阶段的儿童进行观察的过程中,M博士明确报告了两个儿童的行为差异。老大遇事比较独立,有自己的表达方式。老二遇到问题更喜欢找父母帮忙,爱哭,爱粘别人。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同一个家庭,同一对父母,甚至生命最初形成的子宫,都是一样的,只是婴儿期喂养方式的不同,才能让孩子的行为有所不同!自古以来就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能打洞”的民间俗语。如果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前一个词“龙”“凤”可以理解为纯粹的生理基因遗传,后一句“老鼠会打洞”则是一种行为习得。

走出M博士的家门,听听我们全社会所有人的声音,不难发现,身边很多人都有一句话:“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用科学育儿的理论思想进一步解释这句话,就是父母有什么样的行为模式,孩子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模式对应父母。

不要小看生活中的一些习惯

起初,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新生命都只是一张白纸。会是一幅漂亮的画,还是一篇工整的中文,完全是未知数。但无论它是如何开始和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必然离不开父母日常生活习惯形成的各种引导。一旦有一天,作为家长,当你对白皮书上的内容不满意时,请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被忽视的“坏习惯”!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长应该改掉的“坏习惯”

萌萌的孩子学习起步,摇摆不定,催人奋进,让人爱之不倦!蹒跚学步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大步。如果你害怕孩子摔倒受伤,你会一直支持和保护他们。看起来爱情其实是有害的。我相信现在大多数父母都明白这个道理,在生活中也能做得很好。放下孩子是人生的第一步。但是,父母的“坏习惯”在生活的其他方面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必然会出来。比如孩子动作太慢,就改穿衣服和鞋子;再比如,怕孩子自己吃不稳,就一路喂菜喂菜,大一点了还是挑骨头和肉喂。因为父母怕这个怕那个,太慢太差。他们有意无意地安排了很多孩子能做的事情,简化了很多需要尝试的流程,无意中让孩子失去了一次自理的机会,多了一份依赖,少了一份自信和独立。

家长可以这样改:

-生活中少自己动手:不管孩子能做什么,家长都要合理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比如早上起床,让孩子自己穿衣服,不要管他是否完全穿好,等他穿好了再帮他整理;让孩子自己吃。即使米粒掉了一地,也不要责怪,也不要担心清理起来的麻烦。这是成长过程中必经的过程。

-教育引导要到位:教育要耐心反复,不局限于指出错误或建议,更重要的是能切实给孩子一个自己能做好的方向。要知道孩子忘记很快,需要通过反复生动的教育来加强记忆和理解。

-家庭教育要有统一的口径和节奏。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家里有“派系”,尤其是家里有长辈的时候。父母要把握好教育和沟通的方法,不要让子女把长辈当成自己千百年来的靠山,以免老一辈给予过多的帮助和纵容。

-生活好习惯可以从兴趣开始,通过玩游戏来吸引兴趣。不要强迫他们。比如孩子刷牙的时候,可以用儿童用的果味牙膏,可爱的牙刷,或者父母长白胡子的刷牙桥,让孩子从害怕或不喜欢刷牙到吵着要牙刷,从而逐渐形成每天刷牙的好习惯。

-一个好的行为,没有父母合理及时的反馈和肯定,是无法转化为好的习惯的。面对正在尝试和起步的孩子,家长要允许孩子多一些“笨拙”,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到位的肯定,多一些帮助启发。比如,当孩子洗脸、洗脚不小心洒了水,教他/她怎么洗,而不是大声责备。孩子很聪明,每次都会自己想办法变好。只要我们的父母多一些引导,少一些干预,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相信他会做得越来越好。

-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能力。我们眼中的世界和成年人眼中的世界不一样。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能力可能达不到成年人的标准,但请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作为父母,请把这种赞赏的目光和鼓励的行动变成一种习惯,让孩子积极解决父母好习惯中的问题。

儿童代表着未来。他们必须独立面对未来的生活,独立面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我们不能给孩子未来的一切,但我们可以从一点一滴的好习惯中为他们培养好的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12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8
下一篇2022-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