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中小学生的家长遇到过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的孩子在学校特别乖,学习成绩也不错,有的甚至当起了班长。但是当我回到家,我感觉自己变了一个人。我有点不爽的时候就摔,就打,甚至还打人。学校里的“好孩子”,家里的“小暴君”。孩子的这种行为让家长感到很苦恼。
01。五岁的佳佳是小区里有名的小暖男。和孩子玩的时候懂得谦让,说话的时候小声。见面就会夸,佳佳真是个好孩子!
佳佳妈妈忍不住摸着他的头说:“她在家里脾气也很大。是典型的‘窝里蹲’。”贾皱着眉头,猛地甩开母亲的手。这种“跨窝”的态度,真的可见一斑。
有的孩子就是这样。他们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在同学面前大打出手。他们看起来是好人,但当他们回家时,他们完全不同。肆无忌惮的和父母顶嘴,不开心就发脾气,自大,自尊,对身边的长辈颐指气使,满足自己的需求。
国内外都有“两面人”,让家长们有些头疼。但如果大家都能静下心来,分析一下孩子双重表现背后的真实需求和问题,解决起来就不难了。
02。什么样的家庭容易养出“窝里”的孩子?
父母也“在巢中”[h/]
家是孩子人际交往和情感培养的第一课堂和实验室。如果父母自己也喜欢“窝里”,孩子接触到了,自然会得到父母的暗示——我们需要在外人面前克制自己的情绪,但在家里可以肆无忌惮,反正家人也拿我们没办法。
老人无条件溺爱孩子
这类父母多为老年人。他们喜欢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是不妥协的,尤其是发脾气的时候。他得不到他想要的,却在一次争吵后得到了。
孩子社交少,经常呆在家里
很多家长比较宅,喜欢把孩子关在家里。孩子习惯了在家里被人照顾,被人宠着,到了不熟悉的环境,就会变得不知所措。
这种“窝里蹲”是因为孩子不知道如何融入新的环境,有退缩和恐惧的心理,所以把无法出口的情绪能量反馈给家人,导致孩子在外人面前不苟言笑,在父母面前大呼小叫。
父母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
有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对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在学校,一些孩子被各种荣誉框住,开始伪装自己,维护形象;有些孩子在学校为了获得朋友的认可,表现得急切听话,回到家才表现出“小霸王”的本性。
所以,“窝里跨”不是孩子的天性,而是后天养成的“习惯”。是不合适的家庭环境和外界刺激导致了孩子的“窝里流浪”。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反思自己。
03、孩子“在窝里”,怎么办?
对家庭的态度应该和在社交场合的态度一致
对家里的老人要尊重,对另一半要体贴。即使夫妻之间有矛盾,也尽量通过沟通解决,而不是歇斯底里的吵架。让孩子觉得,我们应该把最有爱的一面给最在乎的人,而不是把最差的脾气留给最亲近的人。
不要“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h/]
父母双方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不等于控制,而是尊重孩子的个体生命和意愿。
控制欲强的父母最爱说的三句话:“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如果你不...我会……”“我这都是为了你好!”
如果你经常对孩子说这句话,要小心了!你在不断地限制孩子的自发行为,要求他们按照你希望的方式做事。这些限制和控制是为孩子积累“被控制”能量的过程。积压了很多,孩子势必要找出口发泄。所以下次想说这三句话,不妨换成其他句子。
比如菜已经端上来了,孩子还坐在电视机前,却叫不出来。这时候你可以说:
“要不你过来吃饭吧?动画片好看吗?”
-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
“你还要看多久?”
-让孩子掌控自己的时间。
“这部漫画还是很长的。菜看完凉了怎么办?”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对孩子的不良态度说“不”!
当孩子第一次在父母面前表现出“蛮横”的态度时,一定要引起注意。非常明确地告诉他,这种方式是错误的,是不允许的。同时教会他如何正确释放压力。
让孩子学会用“焦虑”、“悲伤”、“恐惧”等形容词来命名自己当时的心情,帮助孩子找到脾气暴躁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鼓励孩子说出是什么样的事情,引发这样的感受。
培养孩子的社交商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人?别人怎么看我们,我们该如何应对?人际交往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越来越重要。
所以我们要经常带孩子出去玩,鼓励孩子多接触同龄人,让孩子走进自己的小社会。当我们遇到陌生的孩子时,我们可以把自己当成孩子,主动和他们打招呼,主动参与他们的游戏。孩子看在眼里,就会去模仿你的行为,慢慢的就会有与人交往的自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