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家长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第1张

爸妈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我曾经讲过,当孩子对弹钢琴失去兴趣的时候,是否要强迫孩子继续练琴。爸爸妈妈要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坚持就能成功的。他现在不坚持练琴,以后什么都坚持不了怎么办?

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却让人想起了一个很糟糕的场景:孩子每天被大人的各种大原则压迫着,只能做出最不甘心的妥协——你有理,我认输!

01/在亲子沟通中,强势的父母,弱势的孩子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比孩子高很多的父母,对着孩子大吼大叫,而孩子要么哭,要么委屈地顺从。

在家庭交往模式中,孩子与父母相比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他没有他父母那么老,那么有经验,那么有知识。当他年轻的时候,他的语言能力不如他父母。而且有些家庭伦理不断的告诉孩子,你和父母顶嘴、争吵是不对的。

而父母,显然拥有绝对强势的地位:

比孩子大,比孩子有经验,无论他们的知识如何,孩子总会比幼儿、儿童、少年多;知道了很多道理,孩子受教育就能滔滔不绝。无论大事小事,都能道出孩子必须遵循的人生哲学。

而父母还有另一个天然优势——一般家庭伦理的支持。

02/享有强势地位的爸爸妈妈

很少有父母乐于放弃自己的主导地位,放低姿态,与孩子平等交流。甚至大部分家长在与孩子的交流中也享受着自己的优势:

他们善于利用自己性格的优势:“我是你爸爸/妈妈,你得听我的。”

善于运用知识的优势:“你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你得听我的。”

善于利用对孩子的爱作为工具:“我完全是为你好。你得听我的。”

这种交流方式对孩子来说无疑是碾压:

不管他喜不喜欢父母的要求,他都得无条件接受;

无论他有多少理由要讲,他都很难得到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

无论父母对他的要求有多苛刻——比如他每天坚持弹自己不喜欢的钢琴,他都要屈从于父母的“对生活好”原则,默默隐忍,忍痛坚持。

我见过很多次家长在外面以强势的姿态训斥孩子。无一例外,他们脸上都有一个共同的表情,那就是“沾沾自喜”——看,我管孩子的方法多了,孩子也更听我的话了!

03/正在发生的冲突

当然,父母之间的强势沟通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父母认为孩子脾气不好,不懂事,不听话,叛逆,孩子则认为父母不允许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了解自己,重男轻女,不开明。

这些冲突,在一些家庭里,会成为常态,甚至会持续到孩子的青春时期,以及三四十岁以后。

这有两个非常不好的后果。一、亲子关系极度紧张,孩子和大人都享受不到轻松愉快的关系。第二,滚动传播模式在家族中代代相传。

04/四种不同的通信模式

美国专门从事传播学研究的学者罗纳德·b·阿德勒(RonaldB.Adler)在其畅销全球40年的名著《沟通的艺术:看透人,看透人》中,利用“交谈取向”和“顺从取向”两个维度,将家庭沟通模式分为四种类型。

对话方向:

”指的是家庭成员在讨论各种话题时的开放程度。交谈取向高的家庭,他们的交流不仅更加自由和频繁,而且是自发的。这和谈话取向低的家庭很不一样,在那里很多话题都是禁忌,其他话题只能有限制地提出来。”

“高交谈倾向的家庭将交流视为表达他们的爱和快乐的一种方式,并从中获得放松。”

遵循方向:

“是指家庭成员愿意强迫彼此的态度、价值观和信仰保持一致。高依从性家庭管理沟通的目的是寻求和谐,避免冲突,促进相互依赖,获得服从。在这样的家庭中,成员往往是等级森严的,所以处理冲突的策略以回避和体谅为特征也就不足为奇了。相比之下,低顺从取向的家庭认为应该鼓励个人成长,个人成员的利益比整个家庭的利益更重要。”

这两个维度将家庭沟通模式分为四种:

一致家族:高交谈导向和高顺从导向。有承认和保留权威的压力,也有公开交流的强烈意愿。

多元家庭:高交谈取向,低顺从取向。交流是完全开放的,不需要服从权威。

保护型家庭:高顺从取向,低交谈取向。服从权威(家长),不鼓励公开讨论。

放任型家庭:顺从取向低,交谈取向低。既不强调服从,也不强调讨论,所以会出现成员之间互相冷漠,不关心,拒绝交流的状态。

这四种模式相比,哪一种才是「你讲道理,我放弃」的碾压式亲子沟通模式?没错,保护。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中国父母认为自己为孩子操碎了心,孩子却不断“叛逆”的根本原因。

05/父母在与孩子交流中应该学会的事情

我认为,对于大多数中国父母来说,要实现与孩子的良好沟通,需要做的是提高与孩子相处时的“交谈取向”,降低与孩子相处时的“顺从取向”。

(1)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权,允许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2)倾听孩子的意见,考虑其合理性;

(3)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

(4)学会适当的让步和妥协,让孩子的部分愿望得以实现;

(5)通过与孩子的沟通,对大部分事情达成一致。

这样父母和孩子才能达到良好的沟通,孩子也不会一直被父母的权威压垮。

总之沟通是双方的事。良好的亲子沟通本质上是一种合作。双方的意愿都需要表达和尊重,而不是孩子必须无条件服从父母。

带两个孩子的经历也让我们坚信,只有看到孩子的意愿,倾听孩子的意愿,不以父母的权威去碾压孩子,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自由、愉悦的成长环境。而且这种环境显然更有利于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和心理健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796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7
下一篇2022-11-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