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蹭的毛病为何改不了?根本原因不是父母包办(深度好文)

孩子磨蹭的毛病为何改不了?根本原因不是父母包办(深度好文),第1张

孩子磨蹭的毛病为何改不了?根本原因不是父母包办(深度好文)


前几天杭州一个小男孩的古文火了。很多人都评价说,这篇仿照岳飞的《满江红》的小古文,虽然文字稚嫩,但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小男孩写作的初衷。他妈妈因为他做作业拖拖拉拉生气不理他,他只好另辟蹊径写古文求妈妈原谅。

我想我妈看到这篇真诚的小古文也会原谅我的。

但是孩子以后真的能做到不拖沓吗?

不一定。

孩子的磨蹭和拖延,其实是有着身心发展规律性的东西在里面,并不是一个母亲发一次火就能让孩子彻底转过来的。

对付孩子的拖延症,我们可能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孩子磨蹭拖延的原因

在提出解决方案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孩子拖延症的原因:

儿童的拖延和混日子与时间概念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你的N岁孩子》——著名的格塞尔人类发展研究所总结出的系统研究成果,该研究所对数千名儿童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跟踪研究,详细研究了儿童行为的变化和发展——中,这样描述了儿童时间概念的发展。

一般来说,孩子在2.5到3岁的时候,时间概念开始迅速发展。

关于“现在”、“过去”、“未来”的事情,一般都能说的很准确。在此之前,虽然他们的优先顺序思想已经初步萌芽,但他们都幸福地生活在当下,对过去和未来的感觉很少。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难掌握时间的概念,因为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因此,专家建议,我们在教孩子的时候,最好借助于历法、日历等手段,把时间具体化。

大多数4岁的孩子对一天要做什么以及每件事前后的时间关系都有相当好的理解。他们能说出自己哪天在幼儿园做了什么,但大部分4岁的孩子说不出具体什么时候睡觉、吃饭、起床、去幼儿园。

大多数5岁儿童已经能够掌握成人常用的时间相关词汇。他们已经区分了过去和未来,知道与他们相关的事件和一天中的时间之间的关系。

6岁儿童对时间概念的理解自然比过去更透彻、更深入,对时间顺序概念的理解也更深远。他们特别喜欢听他们的祖父母讲述过去的故事。

然而,即使到了6岁,大多数孩子还是认不出钟表,也不知道10分钟有多长。所以,如果你告诉孩子,他可以再玩20分钟,基本上就是浪费时间。更好的是,在20分钟结束时,给孩子一个提醒,比如给他一个闹钟,或者告诉他“时间到了”,或者给他看挂钟上的大针已经指向那个地方。

七岁的孩子对时间的感知无论是兴趣还是能力都有了飞跃。他们已经能够识别钟面上的时间,他们可以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一个小时有多少分钟。

然而,即使他们对时间的感知在增强,7岁的孩子也是典型的混日子。当他们做一件事的时候,他们通常会推迟到一段时间快用完的时候,才会急着去做。

孩子的拖延症一般在8岁左右有所改善。8岁的孩子比以前更守时了,做事也比以前快多了。这让他不再像过去那样为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而苦恼。现在,他们可以按时上学,守时,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

看到这里,你感叹吗?

原来,孩子的拖延、混日子现象和我们大人所说的“拖延症”完全不同。如果不过度干预,这种现象会随着他认知水平的发展而逐渐改善。

很多拖拖拉拉的孩子都是父母培养出来的

但问题是,我们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孩子的这些认知发展规律。他们可能会对孩子做事慢的现象进行过度干预,加剧孩子的“拖延症”和“混日子”。

催促是家长经常使用的一种无效的应对方法

孩子因为身体的限制,在父母的催促下起床不快。相反,过分催促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无助感,让孩子反复体验“好像我达不到父母的要求”的挫败感;或者让孩子变得叛逆,慢下来跟父母对着干就行了。

为别人做事减少了孩子的锻炼机会,增加了对父母的依赖

替别人演戏,安排别人,会导致孩子做自动加工,而不是主动加工。他们可能把每天上学,起床睡觉,吃饭穿衣,学习读书都当成父母的事,与自己无关。久而久之,他们可能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虽然会被父母骂反应慢,但只要我假装没听见,他们就会为我做!

这样下去,父母会越来越累,而孩子锻炼的机会会越来越少,做事的能力会越来越弱,思考的速度也不够快。

乱贴标签可能会让孩子变慢

孩子做事慢,家长就焦虑,经常不经意地说给孩子贴上“混日子”“拖延症”的标签,比如“你刚从你妈妈/爸爸那里继承了,你是世界上最拖延的孩子”。“你这个混日子的孩子,我该拿你怎么办”…

但是,你这样说太多,不仅不会让孩子效率更高,反而可能强化孩子的磨蹭心理,你做事情也快不起来。

如何让孩子和大人的节奏愉快地靠拢在一起?

我认识的父母几乎没有不担心孩子拖延症的。在积木育儿的大背景下,关于孩子磨蹭的问题还真不少。

一位父亲向我们抱怨,自从孩子上了幼儿园,每天早上都像打仗一样,孩子们混日子。

早上起来要喊n遍,还要赶着洗脸刷牙穿衣。我实在受不了了,只好帮她打扮,背她出门——我不想替你做,也不想辛苦,但我不能不背,否则我肯定会迟到,孩子上幼儿园会迟到,我上班也会迟到。

一天早上,我出门晚了,就抱着女儿一路狂奔。在岔路口附近,我被几个人拦住了——他们怀疑我拐卖儿童。我哭笑不得,上气不接下气地喊道,“我是她爸爸!不要阻止我!我们几分钟后就要迟到了!!"但是人们不相信。如果不是女儿喊了一声“爸爸”,我估计我真的走不开了。

晚上睡觉也是。刷完牙,洗完脸,讲完故事,拉上窗帘,睡觉前还要在床上折腾很久。

说多了就是眼泪!给我一招,告诉我怎么让孩子不磨蹭,不拖拉!

就像这位父亲说的,不是很多父母不知道督促、替他们做、给孩子贴标签是不可取的,但是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就没办法了——有时候,马上就要迟到了,孩子还在拖时间,可以敲打他的心脏。

的确,大多数情况下,父母抱怨孩子磨蹭是因为不明白事情的轻重缓急,该起床的时候起不来。一着急上火,就催,给你做。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愉快地让孩子和大人的节奏尽可能接近呢?

和孩子玩游戏

比如我们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可以对孩子说:“宝贝,我们来看看我们谁穿得最快;让我们看看谁先去洗手间刷牙…”

当你和孩子建立这种竞争关系时,孩子就能意识到时间很紧,想努力提高速度——每个孩子都有变得更好的意愿。在比赛中,他会自动变得更快,试图打败你。

(小提醒:和孩子玩这种竞赛游戏的时候,要多让孩子赢。家长要适当示弱,及时给孩子鼓励。)

陪孩子一起完成一件事

但是如果孩子是个慢性孩子,你说他在比赛中不能很快起来,那么我们最好放慢自己的节奏,陪着孩子一起完成一些事情。

在陪伴的过程中,可以用言语鼓励,比如“宝贝,妈妈相信你能穿好的,一步一步来。”

中间可以再提醒孩子一次,“好了,你已经套上一只袖子了,妈妈很快就能看到你穿好衣服了。”

就是这样。我们不催,而是在这个过程中,给孩子稍微快一点的节奏,让他慢慢地按照大人的节奏努力。等他长大了,会变得更快。

引导孩子管理自己的时间

等孩子大一点(六岁以后)就已经会看钟了。我们也可以带孩子做一个“时间表”,和他一起学习时间管理。

首先让孩子知道时间点和时间段的概念。

比如孩子要在10点前睡觉,这是一个时间点;但是刷牙要5分钟,洗澡要20分钟。这是时间段。

如果孩子问你“一分钟有多长”,你可以让孩子自己数60遍。

让孩子对时间点和时间段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知道做每一件事需要多长时间,有助于他更好地规划时间。

第二,让孩子把要做的事情按优先顺序排好,先确立优先的规则。

比如从放学回家到晚上睡觉前这段时间,我们通常要做作业、看书、看动画片、刷牙、洗澡、睡觉...然后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把这些事情按照重要程度排序,按照优先原则合理安排时间——哪些是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先做,哪些不是那么重要和紧急。

第三,家长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扮演提醒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在时间管理的初期,我们可以在每个项目的时间临近时,提前几分钟提醒孩子。但是,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一个项目,他不需要做太多的批评。我们只需要在睡前和孩子一起评估日常的时间管理,适时给予表扬。

“你今天做作业比昨天快了10分钟。”“你今天晚睡了几分钟。”“你今天严格按照日程安排做了一切,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加确信时间管理的好处,从而坚持下去。

然而,虽然以上方法可以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儿童磨蹭、拖延的现象。但孩子可能要到七八岁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这种现象。

我们需要做好这个心理准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795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7
下一篇2022-11-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