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过6岁就撒谎?其实没那么严重,家长引导得法最重要

孩子没过6岁就撒谎?其实没那么严重,家长引导得法最重要,第1张

孩子没过6岁就撒谎?其实没那么严重,家长引导得法最重要


生活中,父母有没有遇到过孩子撒谎的情况,是担心还是生气被骂?都说三岁看起来老,很多人都觉得小孩子小的时候撒谎。他们长大后能有什么好的品质?

但事实并非如此。对于0-6岁的孩子来说,说谎其实是一种普遍现象,而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种表现。如果父母过早地给孩子“判死刑”,这种偏见会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小孩子撒谎不代表以后也会成为骗子。面对这个问题,家长不要对孩子做出过早武断的判断,而应该多一些宽容和耐心去纠正和引导。

孩子说谎其实是他们心理发展的一种表现

说谎当然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但是对于幼儿来说,其实需要区别对待:

事实上,儿童撒谎和欺骗的能力其实是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关键技能之一,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谓“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求、信念、意图、知觉、情绪等)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和解释它们相应的行为。

儿童的说谎行为和对说谎的认知,其实是儿童社会化的体现,说明他们已经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对自己的言行做出了更合理的解释,这是儿童智力的明显提高。通常情况下,他们不是有意或道德地撒谎。

所以,父母在对待孩子的谎言时,生气或者担心,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家长要放轻松,冷静对待,不要轻易把孩子的谎言和孩子的道德品质联系在一起。家长要做的是分析孩子说谎的原因,然后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引导。

幼儿说谎:他们分不清现实和想象——想象中的说谎

媛媛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玩,他们聊起了周末看到的事情。小伙伴们说周末父母带自己去了游乐园,玩了很多游戏,玩得很开心。袁媛也不甘示弱:“周末去了外婆家,在那里可以去田里玩,还可以看大狗!”我奶奶的狗都长这么大了!有这么大!“袁媛张开了手,试图让自己手臂能展开的范围尽可能大,但即使把手臂伸到最大,她还是觉得不足以形容。”那还不止,需要像牛一样大!“小伙伴们持怀疑态度——狗能长得和牛一样大吗?

好妈妈的分析:其实这里的媛媛并不是故意撒谎,而是把想象和现实混淆了。小班的孩子(3岁左右)往往分不清想象和现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概括、抽象能力弱。他们分不清实际存在的和心中想象的,往往把想象当成现实。

有时候幼儿会把自己渴望发生的事情,经常在脑海中想象的事情,当成真实的事情。在一定条件下,他们会说出来,这在大人眼里就成了谎言。而且他们的想象往往脱离实际,极度夸张,因为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低,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他们描述的往往是事物在感知过程中给他们留下的深刻印象,比如案中的圆。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也会成熟,这种混淆现实与想象的谎言也会逐渐减少。

应对策略:面对想象力丰富的撒谎的孩子,家长不必担心,更不要在责备和训斥上做文章,这样反而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发展。这只是孩子身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不成熟产物。撒谎纯属无意。家长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夸大甚至歪曲事实的地方,让孩子分清“现实”和“想象”。

对于这类谎言,家长要满足孩子表达自己的欲望,鼓励孩子自己编故事,继续编下去。经常和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比如排练儿童剧,可以充分释放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

幼儿说谎:因虚荣而说谎——虚荣型说谎

一个犯人曾经讲述过自己童年的一个小时:小时候,妈妈给我和弟弟买了两双鞋,一双布鞋,一双皮鞋。当我看着那些皮鞋的时候,它们是如此的漂亮。我非常想要它们。妈妈问我们,你们想要哪一双?我想说我想要皮鞋。但我哥先喊了一句:“我要皮鞋!”母亲看了他一眼,批评他说:“好孩子要学会谦虚,不能总是把好的留给自己。”于是我心动了,改口说:“妈妈,我要布鞋。”妈妈很高兴,就给了我那双皮鞋。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我学会了撒谎。以后为了得到我想要的一切,我会不择手段,直到进监狱。

好妈妈分析:幼儿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喜欢听好话,渴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因为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有一种被别人关注的心理需求。当这种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时,一些幼儿会希望父母编造自己的“成就”来换取表扬和奖励。这时候孩子会被虚荣心驱使去撒谎。孩子们经常互相攀比,有时是因为大人的粗心,让骗子有机可乘,不知不觉中助长了孩子撒谎。

应对策略:家长要多关注虚荣的谎言,及时引导。

父母要注意这种谎言,在日常生活中多肯定孩子,防止孩子因为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而去迎合父母的表扬。

父母要有一颗开放自信的心,不要在孩子面前妄自菲薄,自怜自艾。他们要教育孩子不要盲目与人攀比,引导孩子接纳自己,不要看不起自己,不要把自尊建立在吹嘘的基础上。他们要鼓励孩子“不要有钱有势,父母也不用比自己。”"

另外,父母也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容忍甚至帮助孩子撒谎。比如孩子不小心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了。第二天,老师调查了家长。家长没有让孩子说实话,反而说是自己买的。这种做法很危险,可能会鼓励孩子养成说谎的习惯,学会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家长要学会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不要违背孩子坦率的天性,也不要提太崇高的行为和目标,否则孩子一时做不到就会气馁,或者只是敷衍家长。久而久之,他就会学会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和口是心非。

幼儿说谎:逃避责任或惩罚-自卫谎言

小明一个人在家玩。他抱着球跑来跑去。当他不小心的时候,球被他自己扔了出去。他一生只听“砰”的一声。什么被打破了?小明赶紧跑过去,看到妈妈最喜欢的花瓶被自己打碎了。“这太可怕了。我妈知道了会骂我的。我该怎么办?”小明急得快要哭了。这时,家里的狗正跑向小明……“我有了。”小明心想。

好妈妈分析:如果大人对孩子太严厉,做错了事之后批评,甚至粘在一起,这会让孩子内心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保护自己,所以会撒谎逃避惩罚。比如花瓶碎了小狗干的,反正我没干。

但是,其实不管大人批评与否,一个孩子做错了事之后心里总会有压力。他在权衡真相和谎言的时候,自然会选择对自己最好的方式。当孩子说“别人做的”,说明他已经明白自己的错误。他在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遗憾,释放自己的压力。

应对策略:对于正当防卫的谎言,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适当惩罚。

家长要端正教育方式,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适当惩罚,帮助孩子树立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担责任,不改正的信念。

另外,要让他们知道,改正错误后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从而消除孩子犯错后对惩罚的恐惧,引导孩子勇于承认和说出真相。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

一位著名的外国学者曾经讲过一个关于她童年的故事,她至今无法忘记。她的父亲是个鞋匠,靠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生活并不富裕。但是当马戏团来到镇上表演时,我父亲决定花一大笔钱带他们三个去看。

排队的时候,她发现成人票的价格是儿童票的两倍。当时她15岁,两个弟弟分别13岁和11岁。她偷偷跟爸爸说:“爸爸,我们才12岁多一点,个子不高,所以你只能买一张成人票和三张儿童票。”爸爸点点头,没说话。

轮到他们买票的时候,爸爸还是买了三张入场券和一张儿童票。她忍不住问爸爸:“爸爸,你为什么要买三张成人票?你显然可以省下一大笔钱。票贩子根本不在乎,也不会知道!”这是,父亲深深的看了她很久,然后说了一句会让她记忆终生的话:“你知道,我也知道”[h/]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行为。他们不会撒谎。你看似无意的话,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孩子会模仿父母的做法。如果父母自己说谎,孩子自然会学会说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783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6
下一篇2022-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