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过头来看,30多年的奔波,我们培养了那么多的尖子生、竞赛冠军、金牌得主,却没有从他们身上看到我们所期待的那么多科学领域的大师,至少现在还没有。
新生的孩子没有区别。为什么他们长大后会产生很大的差异,走不同的路?
这种差异是家庭造成的。
家庭教育决定一个孩子的一生。从来不认为上名校是决定他一生的事情;
夫妻关系永远是第一重要的。永远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谁要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
经常保持联系。父母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的任何缺点和优点都和父母有关。不了解孩子,就不会有成功的教育。
01
不要把梦想
连着孩子的未来
家庭教育确实是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两年前,我讲过一个观点。自古以来,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孩子的教育。
所谓的重视有些扭曲,但总的来说,每一个与家庭教育相关的活动都是座无虚席的,这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心态。
但是,正是因为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才使得今天的教育产生了很多过去没有的问题。
每个即将为人父母或者已经为人父母的人,对即将出生或者即将长大的孩子,都有很多要求,很多梦想,很多希望。
比如我现在看到很多所谓的“胎教”。怀孕前要注意如何调理父母的身体,这是为了以后孩子的出生有更好的生理基础。
孩子出生后,我们对他有很多梦想。比如我们希望孩子成为科学家,外交家,世界首富,歌手,明星,高考状元。我们也希望孩子健康、快乐、豁达、有礼貌、幽默、举止优雅。
恕我直言,很多目标是父母不太可能实现的。今天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我们开始为人父母的时候,我们的很多梦想和顾虑是一辈子都无法实现的,都是虚无缥缈的。
我们中国父母和西方父母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将来可能是普通人,但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这就是现实。
于是,为了追求那些我认为虚无缥缈的目标,我们产生了很多今天本不该产生的现象。
你可能听说过,现在奥数已经对幼儿园开放了,幼儿园开始分快慢班了。所以今天我们的社会出现了更多的现象,说明我们更看重“赶”。
其实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我们可能都看过马拉松的场景。其实起跑的时候谁站第一排还是第二排并不重要。即使跑完一万米,谁第一谁第二也不能决定谁第一个到达终点。
然而今天,很多家长都在拼命地“冲”。没有哪个国家的家长,像今天的中国学生家长,如此热衷于“冲”。
02
请鼓励你的孩子
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
回过头来看,30多年的奔波,我们培养了那么多的尖子生、竞赛冠军、金牌得主,却没有从他们身上看到我们所期待的那么多科学领域的大师,至少现在还没有。
所以我们每个人对孩子都有这样一个过程。当我们开始出生时,我们有许多梦想,希望我们的孩子能上一所好学校,取得好成绩。慢慢的,我们的期待逐渐冷却。
我们希望这个孩子能正常毕业,升学,找工作,将来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生活工作稳定,不要下岗。
能够身体健康,家庭和睦,三四十岁进入老年,希望自己的子女孝顺。最后,当你动不了的时候,你最初的梦想都没了。那时候我的梦想就是他能在我身边给我倒杯水。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过程。一开始,我们有非常高的远大理想,但最后,当我们老了,我们才真正意识到,我们的训练往往是不正确的。
我一直不认为强化训练能培养出我们所说的成功人士。当然,成功没有唯一的标准。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不管统计上把什么样的人分类,我理解的是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正态分布。”好的厨师不一定是好的数学家,反之亦然。
不管我们怎么分类统计人,都一定是正态分布的。我们所说的最成功的人,一定是极少数。大部分都很普通。但是普通人不幸福吗?
我们是普通人就没有普通人的幸福吗?我们普通人就没有权利谈论幸福吗?其实我们今天看到一大批普通人,但是他们都很乐观,很快乐。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买房。租房子不是有生活吗?为什么大家都要拼命买房?
去年两会看到一个采访。日本很多女孩子,尤其是东京的女孩子,都不愿意嫁给有房子的人,因为她觉得这样的人拥有一切后,可能也不愿意去奋斗。
他们更喜欢小两口从无到有,一点一点地构建自己的生活,这不仅是构建生活的过程,也是构建情感的过程。
03
如何与孩子沟通
应该算是一门艺术吧
关于沟通的问题,请思考一下。我们有丰富的话题吗?有没有丰富的表情?
在沟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沟通的技巧和艺术?
除了学习还有其他交流话题吗?
我们有没有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只要你的孩子成绩上去了,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
我们想培养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但是你这么一说,责任心的教育已经完全丧失了。
什么都不用担心。责任感哪去了?会出现油瓶掉下来,孩子视而不见的情况。
孩子受挫的时候什么都不说可能更有效。不用说,上去抱抱他,拍拍他的背和头。事实上,父母不能帮助孩子学习。
这种无言的动作,所有的孩子都能理解。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采取更艺术的方式。
比如我们有一个老师,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
他的孩子做了一件好事。他没有付帐就从超市买了一些东西。在停车场上车的时候,他突然想到这个东西还没买单。
其实他拿的时候没人知道这件事,但是家长认为这是培养孩子良好品质的重要机会,所以让孩子把钱还给超市的收银员。
孩子说完这些,家长没有一句表扬的话。但是整个晚上,父母都很开心。
其实这种氛围孩子能感受到,就是对他最好的奖励。
有时候,沟通是需要时间的。
我讲一个北京四中的案例。刚才赵老谈到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淡薄。几年前,我们采用了一种方法。军训的时候,我们让每个家长给军营里的孩子写一封信。
军训差不多十天。我们让这封信在第四天交到学校,然后我们争取每个孩子在第四天或者第五天看到他父母写的信。
我们对家长说,不能用我太忙没时间写的理由。如果全班没有一封关于你孩子的信,你的孩子可能会很失落。
父母不想说又不好意思说的话,都可以写在信里。为什么选择第四天或者第五天?因为这些天大多数孩子都离开了父母和家,尤其是在军营特别苦的环境里,他已经开始想家了。
这个时候,父母的一封信就能深深的进入他的内心。很少有学生看到信会哭。这是一种很好的沟通。
我讲这个例子是想说,我们要选择一种方式,一个场合,一种心情,一个机会去交流。
04
宽容对待孩子
能够“眼里揉沙子”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芬兰小孩,十岁的时候为家里做了一件事。他大概觉得自己需要一些回报,于是写道,“拿回20芬尼买日用品,10芬尼给邮局寄信,20芬尼帮大人在花园干活……”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突然给你一张这样的纸条,你会有什么反应?一些家长可能也会大发雷霆。而这位母亲二话没说就看到了这张账单,把钱放在了那里。
当孩子拿到钱的时候,他看到了另一张他妈妈写的账单:“彼得欠他妈妈以下的钱:0芬尼是他10年在家里幸福生活的钱,0芬尼是他10年吃喝的钱,0芬尼是他生病时照顾他的钱,0芬尼是他爱他的妈妈的钱……”
我觉得这是一门艺术,在我看来,目前绝大多数的家长都缺乏这样的教育艺术
很多时候,我们会说:“老师,我把孩子交给你了。你可以打他,也可以骂他。”
这反映了父母的心态,他们在推卸自己的角色。
很多时候父母小题大做,儿子接到一个女生的电话。母亲可能会拿起电话,在旁边的房间里监听,或者一个女孩接到一个男孩的电话。很多家长马上向老师汇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限制孩子的电话和通信自由,等等。
其实都太敏感了。
我们学校的老师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原则。他说:“总统,我现在明白了,有时候教育就是用眼睛揉沙子。”
我觉得这是一种教育上的宽容。我们要相信孩子能想通这个事情,并从中悟出一些道理。
我曾经读过一个非常生动的故事,作者是台湾省的一位作家。
他当老师的时候,有一次带着孩子去海边玩。孩子们想下水。考虑到安全,他一开始不同意,但看到孩子们这么急切地提出要求,他就同意了。
但是,他要求老师们在远处设置一道防线,让孩子们无法逾越。
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上来后都湿透了。孩子们有说有笑,一个小女孩脱了衣服。
显然,她脱了太多衣服。这个老师特别惊讶,不知道要不要制止,但是他克制住了。
后来,他看到小女孩把衣服拧好穿上。她旁边的男孩和女孩没有什么异常。
因为孩子的兴奋不在这里,而我们大人喊,这个孩子可能就毁了一生。所以,这就是我们眼里要揉的沙子。
05
父母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建立感情纽带?
我写过一篇文章,观点是,永远不要把孩子放在人生伴侣之上。
在我看来,夫妻关系是第一重要的。正是因为夫妻关系的牢固,才有家庭的牢固。一个强大的家庭,孩子会有一个正常的,良好的成长环境。
后来很多人看了那篇文章后给我打电话,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因为很多家长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最后导致很多家庭矛盾。
在一次家长会上,我讲到这个观点的时候,讲到我们要有足够的时间和孩子的家人在一起。有家长说我的工作就是天天应酬,晚上在外面吃饭,很少回家吃饭。
我说我觉得任何一顿饭都不应该在外面吃。
在这里我坦白的告诉你,别的我都不会撒谎。只有一件事我可能会撒谎,那就是当有人叫我出去吃饭时,我会说:“对不起,我今晚有安排了。”
其实这只是一个借口。我认为一个和谐的家庭必须有足够的时间让全家人呆在一起。
我很小的时候,有个同学是个接待外宾的开放家庭。
有一次我在一位日本高官的家里见到了他的妻子。她说,父母一定要和孩子进行足够的皮肤接触,并抱着孩子。
其实感情的基础是体内发生的生化反应。没有这些条件,反应就不可能发生,也就没有情绪。
情感不是虚幻的,一定要多接触才会有更多的感受。
我个人认为,家庭教育不应该太艺术化,太技术化。一个和谐的家庭,一个和谐的家庭最重要。
有了和谐的家庭,孩子才能在家庭中自然快乐地成长。我相信孩子的教育一定是成功的。
至于这么早是否要多学点东西,我个人的建议是家长不要看重“赶”。
希望我们今天能更理性的对待家庭教育和孩子的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