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都应该曾遇过这样的事情:亲戚或朋友带孩子来自己家,看上了自家孩子的东西,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或者自家孩子想要别人家孩子的东西,不知道该不该接受。
尤其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这种情况更是常常发生。
这件事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家长的做法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的行为与思考产生影响。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有以下几点。
让孩子自己做主
在别人家的孩子想要自家孩子的物品时,父母不要没问孩子的意见就自作主张。大人往往会顾及到人情关系,而在孩子眼里,他的物品就是他的。成年人之间的交情,不能用孩子的物品买单。
家长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要学会询问孩子的意见,问问孩子是否愿意把自己的物品赠予他人。
如果孩子愿意,便可以进行赠送。
如果孩子不愿意,家长千万不能强制赠送给别人或者认为孩子不懂得分享。
毕竟,孩子才是ta物品真正的主人。
让孩子理清观念
我曾经有个朋友,和我分享了她家孩子的故事。
她的孩子叫毛毛,长得肉嘟嘟的十分可爱。每次带她去亲戚或朋友家,都会被赠予许多玩具和零食。
孩子当然很高兴,她作为家长也没有拒绝。
直到有一次,她又带毛毛去朋友家,这次没有被赠送玩具和零食,毛毛却主动问:“这次怎么没有玩具和零食呀?”
在别人给自家孩子赠送物品的时候,并不是不可以接受,而是要在接受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及时说谢谢。
并且要让孩子认识到,别人愿意分享时可以接受,别人不愿意分享也是正常的。
否则,若是孩子把被赠予当作一种常态,逐渐变成不懂感恩、不思进取的人,这时家长再纠正孩子的观念,已经为时已晚!
让孩子学会分享
你情我愿,不是一厢情愿,才是分享的唯一原则。
当两个孩子都愿意进行分享,这样才是正确的。孩子不仅能得到新的物品,还能在交换的过程中体会到分享的快乐,提升社交能力。
那么,怎么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分享观念呢?
01
首先,要培养宝宝正确的物权意识。
2-3岁是孩子形成物权意识的重要时期,此时父母的正确引导十分重要。父母要尊重孩子对自己物品的所有权,不能代替孩子做决定。
可以用姓名标签、个人专用框等物品帮助孩子理解物权的意思。并且给ta足够的安全感,告诉ta这个东西是ta的,不用担心失去,这样孩子自私的想法才会慢慢减弱。
02
其次,要告诉孩子分享的意义。
其实,孩子间的分享带来的往往不是物质上的好处,更多的是情感价值上的。
家长要告诉孩子,分享可以得到一个新的物品,还可以交到一个新朋友,让孩子意识到分享不仅仅是自己失去了一个物品,同时自己得到了更多。
此时孩子才会更加愿意分享。
如果家长只是强迫孩子分享,这样孩子并没有从分享中收获到什么,久而久之也就不愿意再分享了。
03
最后,要尊重孩子的决定。
孩子愿意分享,家长要及时支持,孩子不愿意分享,家长千万不能强迫。
我曾经和几个朋友去别人家做客,亲眼目睹了这一幕:朋友的孩子想要主人家孩子的一个玩具,主人家孩子不愿意给,他的家长生拉硬拽地把玩具抢了过来,完全不顾在一旁哭的泪眼汪汪的孩子。
这种行为,无论是对赠予方的孩子,还是对被赠予方的孩子都会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
被强制抢了玩具的孩子完全没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只是被单纯的掠夺;被送了玩具的孩子会以为只要伸手要,什么东西都能得到,久而久之,会成为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的人。
所以,无论孩子做什么决定,家长都要尊重孩子,才能更好的培养出孩子的分享观念。
不仅仅是分享,其实在许多方面,家长都要学会尊重孩子,逐渐放手。
孩子总会长大,给孩子做主的机会,并让孩子面对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和责任,才能真正的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