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么引导孩子做家务呢

父母怎么引导孩子做家务呢,第1张

父母怎么引导孩子做家务呢

父母如何引导孩子做家务?孩子学会做家务有很多好处。父母不要太勤快,偶尔让孩子学着帮父母分担。在新的一年,他们需要摆脱旧的观念,接受新的观念。这里有一些教育中的大错误。家长要看看是不是“完美躺着”~

不要让孩子做家务

现在很多父母因为爱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做一些家务。但在很多欧美国家,孩子从小就做家务是共识。

哈佛大学曾有一项20年的研究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就业率为15:1。前者的收入比后者高20%,他们的婚姻也更幸福。

另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2万个小学家庭的调查也显示,做家务的孩子比例比不做家务的孩子高27倍。

而聪明的父母在孩子3岁的时候就开始让孩子参与家务:

3-4岁的孩子是家长引入责任观念的好时机。家长可以通过游戏引导孩子做简单的家务,鼓励孩子做家务,如扔垃圾、收拾玩具、锻炼独立刷牙、学习叠衣服等。

4-7岁的孩子可以做一些特定的家务。家长可以邀请孩子加入到做家务的过程中,比如饭前摆餐具,饭后擦桌子洗碗,整理毛巾等小家具。

6-8岁的孩子该上小学了。父母应该让孩子独立做家务,比如整理书包,自己穿衣服,每周打扫房间等。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做家务呢?

让孩子意识到家庭责任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家务不是一个人的事,是所有家庭成员的事。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尽可能地参与进来,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会更愿意付出,也会越来越有责任感。

02尊重孩子,给孩子选择权

如果孩子不爱做家务,不要生硬地强迫他。父母可以邀请孩子开个家庭会议,列个家务清单,让孩子自己选择一两个。

03要有耐心,多表扬孩子

孩子的家务一开始会很粗糙。父母要有耐心,不要对孩子太苛刻。给孩子一些正面的鼓励,会激发孩子做家务的热情;同时,鼓励孩子不要仅仅停留在“你很棒”上,更要表扬他们的具体行动。

04用积极的态度感染孩子

如果父母一味抱怨家务又脏又累,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抗拒做家务。家长要多传递积极的情绪,以身作则,让孩子爱上家务。

对孩子的进步进行物质奖励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会采用奖励教育,尤其是物质奖励。这种奖励成为家长快速有效的教育方式,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曾经有个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挑出一些喜欢画画的孩子,把他们分成两组。他对一组人说:“如果你画得好,你会得到奖励。”然后他对另一组说:“我想看看你的画。”三周后,第一组的孩子大多不愿意主动画画了,兴趣明显降低,而第二组的孩子在画画上却一如既往的积极。

物质奖励虽然减去了家长和孩子讲道理的时间,但对孩子的学习和做事可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孩子一旦有了进步,就会得到奖励,这就逐渐让孩子功利化,让孩子有了做事就应该得到奖励的思维定势。也就是说,一旦孩子认为事情无利可图,就会失去动力。

所以,聪明的父母应该如何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表扬孩子?

01少用物质奖励,多给精神鼓励

精神上奖励孩子有两种方式:语言和行为。低级动机是语言,高级动机是行为的表达。比如你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等等。可能会让孩子记住一辈子。

来自父母朋友的尊重和认可,坚持不懈的行动得到回报,这对于孩子来说,比单纯的物质奖励更强烈。所以父母多关心孩子,用爱来回报孩子,是对孩子一生的有效激励。

02奖励过程而不是结果

在奖励孩子的时候,要具体奖励孩子的过程和行为,而不是事情的结果。当孩子独立完成家务时,你可以奖励孩子认真完成家务;当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了进步,你可以奖励他们努力学习的态度和过程。

觉得对孩子不守信用没关系

生活中,很多父母总是把对孩子的承诺当成哄孩子的手段,以为孩子不会放在心上。事实上,正是因为这种日常“失信”的积累,很多孩子认为父母不守信,自己也不能守信。

作为一个和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对孩子坦诚相待。如果我们想让孩子的教育取得好的效果,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承诺因为难得所以珍贵。父母不要轻易做出承诺。一旦他们对孩子做出了承诺,父母就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履行,言行一致。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和模仿者。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到被重视和尊重,才能避免他们说谎、不守信用、言行不一的坏习惯。

不愿意让孩子受苦

现在很多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骄傲,认为“伤害都来不及,怎么舍得吃苦?”其实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学会吃苦。

“年轻的时候,会享受快乐;长大了就没有幸福了”。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孩子不幸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演员姜文拍完《让子弹飞》后,从大众视线中消失了整整一年。这一年,他带着两个儿子去新疆锻炼,住着最简单的房子,实施着最严格的计划。

姜文把这个从小娇生惯养、娇生惯养、不可理喻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精力充沛、强壮到可以和兔子赛跑的“野孩子”。

他认为现在的孩子最缺乏的食物不是营养品,而是苦味。

让孩子多吃苦,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各方面的能力,是有益无害的。小苦不是苦,是福。同时,他还打算每年带孩子去最艰苦的环境中锻炼。

只有经历苦难,孩子才能快速成长,甚至带来彻底的蜕变。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知道苦难本身的意义,而是苦难的整个过程带给孩子的思想和感受,是对孩子心灵的磨练,让孩子接受生活中的困难,更好地走向未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779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6
下一篇2022-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