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中国式礼貌正在伤害孩子,爸爸妈妈你知道吗?

3大中国式礼貌正在伤害孩子,爸爸妈妈你知道吗?,第1张

3大中国式礼貌正在伤害孩子,爸爸妈妈你知道吗?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但是有一些常见的中国礼仪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

今天分享的这四种中国礼仪,历史悠久。据观察,随着年轻父母的成长,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发生了变化。但还是有一些家长会不自觉地犯“礼貌”的错误。以下这些以礼貌为名的伤害,有没有发生在你或者你身边的人身上?

NO1让大让小:伤害孩子的财产权观和自我认同

4岁的弟弟在玩玩具的时候,2岁的妹妹来捣乱。他们打架的时候,我妈看见了,抱起我妹妹,安慰她,用责备的语气对我弟弟说:我妹妹还小,你就放过她吧!我哥爆发了,哭着喊:不,就是不!

年长的让年轻的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我们在这种文化中成长了几千年。但期望6岁前的孩子严格遵守这一传统,背负如此沉重的道德负担,未免过于苛刻。

谦让的传统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孩子乱吵架,盲目借用这种传统的礼貌规则来“批评大的,保护小的”。这样一来,大一点的孩子往往会认为父母偏心或者不喜欢他,逐渐变得叛逆或者不自信,而小一点的孩子则被宠坏,越来越任性。

这种场景不仅发生在很多有二宝的家庭,几个孩子一起玩的时候也会发生。比如小区里有些小朋友在一起玩,发生了争吵。有些大人通常会对孩子说:“你大了,就让你弟弟/妹妹吧。”

其实在孩子吵架的时候,我们最好是中立的仲裁者,了解清楚事情的始末,然后选择一种方式来处理,这样才不会偏袒任何一方,也不会护幼。你可以去对孩子们说,“嘿,告诉我刚才发生了什么?我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谁先说的?”孩子说明情况后,帮他们分析一下。如果大孩子不愿意和小孩子分享玩具,你可以问他为什么。

如果是他自己的玩具,那么你可以对他说:“嗯,你有权支配自己的玩具。但是,如果和弟弟妹妹一起玩,大家可能会玩得更开心。”如果他还是坚持,也没必要强迫他再找一个玩具给小一点的孩子玩,直接告诉他:“这是我弟弟的玩具,这是你的玩具。”

如果是公共游乐设施,你可以对孩子说:“这个滑梯是我们大家的,大家都可以玩。要不我们排队轮流玩吧?”

NO2强迫孩子打招呼: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我建构

妈妈带孩子回老家,临走前告诉孩子见到爷爷奶奶要大声问好。可是,孩子到了老家,无论如何不肯叫。我妈烦躁地说:“叫爷爷,你怎么这么没礼貌?”太不听话了。结果,母亲越是批评,孩子越是固执。

见面要打招呼,尤其是见到长辈的时候。这是全世界的礼节。这本身也是一种基本的社交礼仪,是孩子需要掌握的技能。但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基本礼仪,强迫孩子打招呼往往会适得其反,尤其是对于叛逆的孩子,越强迫越叛逆。

而父母拒绝和孩子打招呼后,为了给自己一个礼貌的理由,给对方一个合理的台阶,就说孩子有点内向,比如很常见的情况——

母亲带着孩子走在路上,迎面走来一位老奶奶;于是母亲让孩子问好。对孩子说,快,叫奶奶。然而,此时的孩子往往躲在妈妈身后,一脸羞涩。妈妈无奈对奶奶说,我孩子太内向了,不好意思!

这位妈妈为了不让对方尴尬,随口说自己孩子性格内向,但她没看出来。这时,孩子咬着嘴唇,脸变红了,躲在妈妈身后更紧了。母亲直接给孩子贴上“内向”的标签,那么一个坚决不打招呼的孩子,可能会被母亲强化。这样,这个妈妈很容易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让孩子缺乏成长和建设自己的力量。

其实,培养孩子“见面打招呼”的礼貌习惯,没必要勉强。成年人应该树立榜样。如果父母总是热情地和别人打招呼,那么孩子自然会养成“见面打招呼”的好习惯。也可以多给孩子看一些养成习惯的绘本。有时候,图画书里可爱的动物或卡通人物会让孩子感到亲切,他们会愿意遵循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果你带孩子去参加朋友聚会或者家庭大聚会,你可以告诉孩子他会先遇到谁。如果他能遇到他们打个招呼,聚会就变得很high了。有些孩子不喜欢人多的场合,热身可以让孩子先有个心理准备。当你到达那里时,你会做得更好。

NO3面对别人的恭维,“哪里!哪里!”谦虚的话:伤害孩子的自信心

我妈带着孩子在小区里骑车,一个阿姨看到了,说:“哇!你的孩子骑得真好!”这时,母亲谦虚地说:“不!在哪里?很多孩子骑得都比他好。”听了这话,孩子显得很沮丧。

听到夸奖,习惯性的回复“哪里!哪里!”这也是中国父母谦虚礼仪的一种常见方式。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它往往是一种毒药,甚至会瞬间消磨掉他们脆弱的自信心。就像这位母亲,她过度的“谦虚”根本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内心活动,也没有顾及到孩子的“面子”,更谈不上保护孩子的自信。如果你经常“拒绝”别人对孩子的表扬,他可能会认为自己的能力真的不行,自己努力了也做不好。这样很可能会有自卑和懒惰去努力。

有些家长,在习惯性地谦虚礼貌地回复时,还有一种担心:怕孩子因为得到太多的夸奖而变得骄傲。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孩子谦虚的性格。

其实只要能教会孩子正确的归因方式,家长完全没必要担心孩子会骄傲。以这位母亲为例。如果她能说:“嗯,他最近经常练习骑自行车,进步很大。”然后孩子就听出来了:妈妈很认同阿姨的表扬,知道自己骑车进步很大,因为练的多了。母亲对孩子的客观肯定和鼓励,有助于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建立自信。

总之,面对别人对孩子的夸奖,要慎用“哪里,哪里,哪里”这种谦虚的话。也许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嘲笑别人的赞美,鼓励孩子做得更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769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5
下一篇2022-1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