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普通父母离优秀父母并不远。
曾经有人问心理学的学生会教出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没有人能左右孩子的命运,包括老一辈的优秀心理学家。最起码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接近“了解孩子”,在处理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棘手问题时会有更多的线索,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游荡。据说今天孩子整理了心理学上的亲子因果十大定律,会帮助你更好的了解孩子:
小时候有父亲帮忙洗澡的孩子,将来社交能力更强。
英国心理学家霍华德·斯蒂尔(HowardSteele)曾长期追踪英格兰当地100个家庭,记录哪些成年人从0岁开始经常给孩子洗澡。当这些孩子14岁时,实验者通过问卷了解他们的社交情况。我们发现了一个规律:童年时期从来不让父亲洗澡的孩子,有30%经常和同龄人发生矛盾;而那些童年时期平均每周让父亲洗澡3-4次的孩子,和同龄孩子发生冲突的只有3%。
研究人员认为,孩子不仅通过皮肤接触获得安全感,父亲刚毅理性的处事方式也给孩子带来了稳定的情绪,孩子更懂得理性处理人际冲突。
父母从小陪伴,亲自早教的孩子,智商至少会提高29分。
儿童心理学家哈罗德·m·斯基尔斯曾经研究过一些孤儿院和福利院的一些孩子。其中,他对25个进行了长期研究。这些婴儿从两岁起就被送到孤儿院。他们因为智障被父母遗弃。后来,孤儿院把他们中的一些人送到了被认为条件很差的福利院。幸运的25个孩子后来被不同的家庭收养。这些家庭的养父母充满爱心,给孩子爱和关注,像普通孩子一样给孩子智力上的刺激。后来,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孩子的智商普遍提高了29分以上。
孩子会因为父母的陪伴而更有安全感,父母自己给予的智力刺激是最简单、最高效、最可持续的。孩子成长最好的老师就是父母自己。
从小按需喂养的孩子,会养成活跃的性格;计划喂养会养成被动的性格。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多拉德(Dollard,j.)通过长期研究发现,婴儿期采用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在稍大一点的时候,会表现出不同的人际态度。值得注意的是按需喂养的孩子和计划喂养的孩子。其中按需喂养是指当孩子饿了哭闹的时候,家长根据宝宝的需求,不定时的给宝宝喂食。计划喂养是指父母每天在固定的喂奶时间给宝宝喂奶。总是第一次满足饥饿呼唤的孩子长大后会主动,而经历过饥饿拒绝和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被动。
2岁开始如厕训练,3周就成功了。
儿童心理学家迈克尔·卢克瑟姆(MichaelLuxem)认为,父母应该训练孩子不要太着急上厕所。过早训练孩子上厕所的父母,总会经历失败和痛苦。例如,那些在孩子一岁半或更早的时候训练孩子上厕所的父母,会经历至少10周的失败。如果来不及上厕所训练,比如孩子上幼儿园不懂,会伤自尊。但是那些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就开始训练的人经常在三周内就成功了。
从小我就经常听父母大声朗读或者在父母的陪伴下。6岁时,我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同龄人高一岁。
加拿大早期识字专家维多利亚·珀塞尔·盖茨(VictoriapurcellGates)聚集了一群当地5岁的孩子,根据他们在5岁前是否经常阅读或听父母阅读,将他们分为A组和B组。然后,两组孩子通过在实验者面前讲故事来进行自我介绍。结果发现,经常听父母朗读或由父母陪同朗读的儿童,语言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更强,词汇更丰富。此外,心理学家韦森伯格(VeisenbergWeiisenberg)通过研究还发现,经常听故事、读故事的孩子,大脑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
童年时,兄弟姐妹的能力相差甚远,关系往往不太好。
美国心理学家、佐治亚大学教授亚伯拉罕·特瑟认为,家庭兄弟姐妹能力或天赋不同的孩子,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有好的关系。举个例子,如果弟弟在学校总是拿第一,弟弟的成绩差很多,那么弟弟的压力就会很大。如果父母偏爱他的哥哥,会激化兄弟间的矛盾。比如我妹妹芭蕾跳得很好,甚至经常获奖。妹妹虽然也接受了同样的学习,但是笨手笨脚的,容易导致两姐妹之间产生矛盾。这是因为能力差的孩子相比之下自尊心更低。
经常玩“一键”发声/闪光的玩具会导致孩子急躁。
韩国教育顾问朴敏根在长期接触和研究孩子的过程中发现,现代孩子的性格越来越急躁。比如你出门等父母的时候,不耐烦催他们;等冰淇淋或者其他零食的时候,不想等超过一分钟;甚至当你穿上裤子的时候你的小脚卡在裤腿里,你也会生气...那是因为家庭中充斥着大量的“一键”发声/闪光的玩具,比如你一按就叫的电狗,你一按就亮的玩具鼓等等。在这类玩具的纵容下,孩子养成了即时满足的心理模式,久而久之就会带来急躁。
6岁前背诵古诗或文章,以后背的速度会提高25%。
在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哈罗德·e·伯特(HaroldE.Burtt)的研究中,有一个男孩在3岁时背诵了一篇他从未接触过、也不知道任何意义的希腊语课文。孩子8岁的时候,心理医生想知道孩子是否还记得课文。结果,当孩子再次背诵这个希腊语时,记忆速度加快了25%。那是因为内存存储只增不减。时间久了就不记得了,那是因为提取强度降低。“跳,跳,”会慢慢从记忆深处浮现。
小时候经常做好事的孩子,长大后犯罪率、早孕率、辍学率都很低。
心理学家简·皮里阿文(JanePiliavin)和苏珊·安德森(SusanAnderson)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小时候经常做好事的孩子,比如照顾流浪猫、给白血病孩子捐头发、帮助飓风和地震灾害中的孩子、去山区鼓励和帮助贫困的留守儿童等。,当他们成年后,他们的犯罪率、早孕率和辍学率一般会低于同龄人。这是因为孩子从小接受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态度,珍惜生命,学会知足,从做好事中学会感恩,所以这些孩子会有更多的正能量,懂得努力和珍惜。
为什么一个孩子的鞋子最好不超过3双?
美国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认为,孩子选择越多,日常生活满意度越低,选择越少,有时幸福感会提高。拥有3双鞋的孩子会比拥有10双鞋的孩子更幸福。他们不必每天浪费时间和精力在选择哪双鞋上。同理,父母给孩子两个去哪里玩的选择,也比让孩子建议去哪里玩好。这不仅避免了孩子们的挫败感,而且孩子们也可以在更少的选择中享受他们的决定。拥有3支彩色笔的孩子会比拥有10支彩色笔的孩子画得更多。“少”会让孩子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他们会更加珍惜。太多会增加他们的烦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