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表达一下我的观点。这种家长“唱白脸唱红脸”的教育方式,是不合适的,也是不必要的。
我们一方面希望孩子能感受到爱,但另一方面又怕宠坏孩子,所以才有了“慈母严父”的教育模式。
短期内效果显著,但长期来看,这种教育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导致很多不好的后果。
另外,谁真的愿意扮演孩子讨厌的“黑脸”呢?
你对孩子说过这些话吗?
“赶紧写作业,不然你妈回来又要训你了!”
“调皮!我就让你爸揍你!”
“乖听话,你看你妈要生气了!”
“别折腾了,你爸没我这么好说话,小心他打你屁股!”
在我们的家庭模式中,似乎“严父慈母”和“虎妈猫爸”是最典型的两个。
我们在家里习惯了“有人唱红脸,有人唱白脸”,甚至哄骗吓唬孩子“听话”“懂事”。而且这种方式看似有效,确实更容易让孩子“被约束”和“容易被管教”。
有一次和几个家长聊天的过程中,浩浩的妈妈略带自豪地说了这句话。
她说:“在我们家,浩浩最听我的话。他爸说了三四遍,孩子不听。我一瞪眼,孩子立马就老实了。”
其他几个妈妈立马取经:“你是怎么做到的?我们家孩子最近特别不听话。请教我们几招。”
浩浩妈妈说:“也没什么特别的。可能是我从小对他要求严格,所以他更怕我!”
“让孩子知道他们害怕是有好处的,”另一位母亲表示赞同。“我的孩子不听我的,他害怕他的父亲。他爸爸说什么都管用。”
“对,家里肯定有人的孩子怕。”其他几位家长也同意这一观点。“现在的孩子不能打骂。如果家里没有一个他害怕的人,他就控制不了。”
我没有加入讨论,但是我心里有疑问:
非得是家里有孩子害怕的人吗?
我父母是典型的“严父严母”。在他们的严格管教下,我是亲戚朋友中有名的“懂事听话”的孩子。
这种“懂事听话”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更多的,是痛苦。
工作中,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反对意见。后来演变成见到领导就低头绕道,在头脑风暴会上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而这种表现,在如今的职场,简直就是硬伤。
在家庭中,我不敢对家里强势的“孩子爷爷”提出不同的育儿意见。虽然看到老人对孩子的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但心里也只敢居高临下。
很多年前看美剧《实习医生格蕾》,第一次接触到一个词,叫“权威恐惧症”。症状是害怕有管理权力和批评权力的人,比如领导和长辈。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权威恐惧症”的成因是小时候父母管得太严,使孩子对权威产生了恐惧心理。长大后,他们把这种恐惧转移给权威的领导和长辈,从而形成了回避权威的应对策略。
我受了太多“怕权威”的苦,所以我一点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这样。
父母应该是孩子的保护者和引路人,而不是依靠大人的权威“以大欺小”、“强求服从”,把“懂事听话”作为孩子教育的目标。
豆豆曾经数学考了33分。看到试卷的那一刻,我忘记了自己所有的育儿理念和教育观点。我脱口而出的只有一句话:“你怎么考上这个的?!"
看到孩子的眼泪,我冷静下来,赶紧把他抱在怀里,拍拍他的背。
“妈妈说话态度不好。我向你道歉。”
“我这次没考好。肯定有很多原因。妈妈会和你一起找出原因。我们下次再试一次好吗?”
孩子点点头,“妈妈,有几个问题我不明白。跟我说说他们!”
没有父母是“圣人”。我们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我们不应该因为情绪失控而让孩子对我们产生“恐惧”,更不应该为了让孩子“听话”而把这种“恐惧”作为教育孩子的手段。
孩子天生对大人有一种恐惧感,即使是我们大人,如果看到长辈或者领导,面无表情地盯着看,或者严厉地批评,也会产生同样的恐惧感。
但是让孩子害怕,从而让孩子听话,并不会让孩子尊重你,反而会让孩子产生反感。当他有反抗能力的时候(如青春期),就会顶嘴,反抗。
父母的权威不是靠“立规矩”、“惩罚”、“训斥”就能树立起来的,这些方法获得的“服从”也不能真正让孩子信服。
真正的“权威”必须建立在父母与子女平等的基础上。
孩子不是害怕父母,而是因为信任父母的爱,佩服父母的学习能力,遇到困难时能得到父母的帮助,所以愿意接受父母的意见。就算一时理解不了他们,也不会第一时间反抗。
这样获得的“服从”,既保护了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又完成了引导教育孩子的任务,防止孩子误入歧途。
在让孩子不害怕自己的同时树立权威,听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我们都会摆出一副有经验的人的嘴脸,说:“你就听我的吧!”难免会不自觉地训斥不听话的“熊海子”,制止他的错误行为。
但是教育孩子的过程不就是不断与我们的本能作斗争的过程吗?
所以,当你忍不住又想“发火”的时候,试试下面的步骤吧。
1冷静下来
我们生气的时候,说的话总是容易伤人,所以第一步要冷静。
数颜色是我最近一直在用的一种有效的冷静方法。我推荐给你。
当你觉得自己因为要控制情绪而要脱口而出申斥的时候,看看周围的环境,同时在心里自言自语:
“那是白色的墙,那是张深棕色的桌子,那是红色的椅子;那是一本绿色封面的书吗??"一直几十种颜色,大概三十秒左右。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费尔德提出的一种方法。原理是当一个人生气的时候,注意力会转移到内心的感受上,理性思考能力会降低。通过数颜色,他会强迫自己恢复敏感的视觉功能,让大脑理性思考。
所以,当你数颜色的时候,你会变得生理平静。然后再想想,你应该怎么处理现在的情况?
2确定目的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模糊教育的终极目标,把孩子暂时的服从和顺从当成“任务完成”。
但其实我们的目的是引导孩子讲道理,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所以,我们可以经常在心里暗示“让孩子害怕无济于事,训斥只能适得其反”。然后每次你想训斥孩子的时候,反而把他拉到一边,给他必要的安抚,让他听你说的话,然后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帮助他停下来改正。
3验收失败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通常是很耐心的,但是当孩子一次又一次犯同样的错误时,我们的小宇宙就忍不住爆炸了。
我分析这是因为我们习惯了成人世界的规则,不自觉地高估了孩子的自制力。
这个时候,我建议大家从内心接受“教育是一个不知疲倦的过程”。首先,不能给孩子贴上“屡教不改”的标签。
很多时候,孩子可能只是在“装疯卖傻”或者过于兴奋,而不是把我们的话当回事。稍加警告,孩子很快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自觉改正。
教育孩子从来没有一个单一的理念或方法。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不能完全套用任何一种经验,但我相信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应该是孩子最信任的人。
任何家庭成员都不应该让孩子“害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