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女士到一位美国老师家做客,她看到老师不满3岁的孩子正笨拙地往锁里插钥匙。孩子想打开卧室的门,但是因为身高不够协调,打不开。于是,这位女士急忙跑过去帮助他,但是被老师拦住了。老师说:“不要打扰他。先让他犯一些‘错误’。过一会儿他总能把门打开,这样他就再也不会忘记怎么打开了!”
果不其然,孩子折腾半天终于开门了,他开心的拍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成年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更何况这些无辜的孩子?大人要意识到,孩子犯错是极其正常的,好动的孩子不犯错才是真的不正常。
孩子的错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长辈必须马上纠正,比如不讲卫生,欺负弱小,懂得爱护公物等。另一种是孩子可以自我纠正,比如如何适应环境、生活、挫折等。对于这样的“错误”,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去犯。因为,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孩子往往能不断地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如果不给孩子这样的机会,他们会变得懒惰,不敢尝试,或者依赖父母。更重要的是,孩子不犯错不知道错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改正,为什么要改正。
也许,这种“鼓励孩子犯错”的想法会被很多中国家长拒绝,他们会觉得不合理。其实鼓励只是手段,培养孩子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目的。孩子的理解是从错误中得来的,这和古训“失败是成功之母”、“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一模一样。当然,这里的“错误”不是指违法乱纪等原则性错误,而是孩子在求知过程中认知能力不成熟而导致的失败、挫折和走弯路。比如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或者说他犯了无数次的错误,以至于他最终“意识到”了“钨丝”的价值和作用,发明了电灯。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聪明、完美,永远是个好孩子。但是,这样的愿望是美好的,是有爱的,是错误的,是自私的。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应该以个人喜好影响孩子的成长,而应该以孩子的成长需求为根本,辅助孩子的身心发展和统一。每个孩子都应该在童年犯更多的错误,父母应该宽容他们。童年犯错,是为了保证孩子踏入社会后,少犯致命的错误。
然而,很少有父母能意识到这一点。孩子每犯一次错误,大人就进行一次尖酸刻薄的指责:“你怎么是这样的孩子?孩子那么好,你为什么总是教不好?小错天天有,大错总有。你真的是个坏孩子吗?你是爸爸妈妈的耻辱!我们真的很后悔生了你!”然后又惩罚又打骂,让孩子幼小的身心备受摧残。我想问一下,这些做法真的对孩子好吗?
父母有没有想过,当孩子一开始犯错的时候,如果知道自己做错了,会想尽办法去改正?只是人生无常。成长中的孩子没有太多经验。在遇到从未发生过的事情后,面对新事物,他们总会不知所措。孩子有把事情做好的愿望,但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处理。
这时候他们会本能的保护自己,很可能会采取一些不当的措施,从而毁了自己想要处理的事情,甚至伤害到别人。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要分析原因,帮助或引导孩子找到正确的方法。如果只是一味的批评和指责孩子,只会让孩子失去信心,让孩子心里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永远不会改变。就这样,那些品行良好的孩子被父母无端地认定为坏孩子,坏孩子真的是天生的。
童年是一个人最美好的时光,是孩子最容易被教育,最有可塑性的时候。大人要抓住这个黄金时间,在思想上正确引导孩子,允许孩子犯一些错误。孩子犯错不是坏事,某种程度上是好事。孩子因为无知而犯错,大人正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好好教育他们。这种教育一定会帮助他以后踏上社会后不犯同样的错误。
当孩子因为无知而犯错时,大人不要轻易下定义。比如他们觉得自己性格有问题,容易放弃教育。家长要恪守自己的责任,认真分析孩子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错误的根源在哪里,这样的错误会对孩子以后的生活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先自己了解之后,再找机会和孩子交流。在沟通过程中尽量做到心平气和,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慢慢的,孩子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做事,也能健康自信的成长。
每个人都必然会犯错,而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把孩子“错误”中的不利和消极因素转化为有利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但你不能让孩子犯错,视而不见,不闻不问;但我们不能总是规范孩子的言行,绝不允许孩子犯错。这两种做法都是极端和错误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对孩子无声的教育。
成年人不应该忽视日常言行的重要性。孩子们可以从他们身上体会到父母的关心和尊重。长期潜移默化的感染会促使孩子成长,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当孩子犯错时,内心充满焦虑和恐惧。如果此时大人给予温暖的鼓励、真诚的提醒和有效的启发,孩子会发自内心地爱父母,喜欢和父母倾诉生活或学习中的喜怒哀乐,喜欢和父母一起努力争取成功。和谐的亲子关系会孕育出巨大的教育亲和力。
另外,大人之间发生冲突或矛盾时,不要影响到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扭打、摔东西,也不要一味的把怒气转移到孩子身上,大吵大闹或者诋毁孩子。这样做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给他造成伴随一生的心理阴影。
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包括发展的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和差异性。家长首先要尊重这些规律,关注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量变和质变,不断启发、诱导和鼓励孩子发掘自己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要认识到,一个孩子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或者不成熟的人,不应该要求他完美,不应该要求完美而责怪他,要鼓励他从缺陷和矛盾中找到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要把孩子当成一个发展中的人,就要了解他身上的缺点,允许他犯错,让他明白失败只是一个过程,一个从学习到最终成功的过程,让他彻底放下“害怕错误”的包袱。只有这样,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得到极大的激发,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一对美国父母看着自己的孩子做游戏,错误百出,却淡定地坐在场边。有人问他们为什么不指出孩子,他们说:“不!犯错误没关系。他们的理解一定来源于他们。这么快就告诉他们,人生有什么乐趣?”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包括失败后的认知满足。作为家长,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从而树立终身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建立民主、宽松、和谐的成长氛围,培养孩子的自信、自强、自强能力。这些是他们成功的基本和基准条件。
鼓励孩子犯错,要求父母放弃孩子生活中“麻烦制造者”的角色。应该让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让他们大胆去想、去做、去尝试。不要因为别人做不好,容易犯错就替别人负责,也不要因为一个幼稚的想法犯了错就互相指责甚至粘在一起。只要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创新和身心的健康成长,就应该允许和鼓励他们犯一些幼稚的错误。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从失败到成功逐步培养自信心,才不会变得胆小怕事。
家长要有信心把孩子教育好,尤其是那些个性很强,容易犯错的孩子。只有父母首先充满自信,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为了孩子更好的未来,父母应该允许他们犯错,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发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