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第1张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是一样的。孩子性格的形成很多原因是受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所以有些孩子自卑。那么我们的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让我们来看看!

一个网友说:我长大了,经历的最大的震撼就是父母说我没用!我相信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在生活中,父母往往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

你有这样的行为吗?

跟孩子哭穷,强调赚钱有多难,希望能激励孩子。伤害孩子自尊心的批评,嘲讽挖苦,拿别人的孩子或者在外人面前批评自己的孩子。总是抓住孩子的缺点,暗示孩子没事。

长此以往,这些言行会对孩子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表现在:

走路慢,人们习惯低头或者躲避;

说话声音小,不敢看人脸色;

你分东西的时候总是拿最少的一份;

队列总是站在后面或者边缘;

但我的内心一直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

一个孩子失去了自信。就好像花儿失去了水分,大地没有了阳光。看两个截然相反的例子。

王小帅经常被家长和老师批评动作慢,跟不上学习的节奏。虽然成绩不错,但刚开学,对新学期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自卑。

而他的同学张小蒙在新学期走进新教室的那一刻,就坚信自己能学好。因为她从小成绩很好,得到了家长老师同学的一致认可。

这两个孩子智商没有差别。唯一不同的是:他们对自己的看法。而儿童的自我认知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表现。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自我评价主要来源于父母、老师和同伴。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自信心的影响尤为关键。

在未来脑科学专家的帮助下,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应该包括三个环节:

第一,心理上信任孩子

二、语言上鼓励孩子

第三,在行为上信任孩子

从心底里相信孩子“能行”,敢于对他们提出很高的期望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对一到六年级的18个班级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他们把一份“最有希望的人”名单交给校长和老师,告诉他们为了实验的正确性,要对实验保密,不要告诉任何学生。事实是,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挑选的,校长和老师都不知情。

八个月后,心理学家公布了实验结果。令人惊讶的是,所有上榜的同学,甚至是一开始不被看好的同学,都变得更加自信,更加渴求知识,更加愿意与人打交道,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这个实验中,有一点非常关键,那就是校长和老师因为不知道(其实只是随机选择),而真诚地相信名单上的孩子都是“最有前途的孩子”,对名单上的孩子注入了很高的期望。

虽然校长和老师要装作不知道这个名单的存在,但是从结果来看,名单上的孩子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这说明来自老师内心的信任和期待是通过其他无意识的方式传递给名单上的孩子的,比如语音、语调、肢体语言等。发自内心的高期望带来了积极的结果。

好未来脑科学专家表示,其实在人际交往中,文字只占7%,而38%的信息来自语音、语调,55%来自肢体语言。孩子非常敏感。他能感受到父母是否相信他,是否真的看重他。当你真诚地相信他能做到,并清晰地传达了这个信息,你的孩子就能朝着你的预期发展。

比起智商本身,更要表扬孩子的具体行为

很多时候,父母会为孩子成绩不好而焦虑,孩子的反应会太慢。总之会是他们的各种毛病。父母与其密切关注孩子目前的能力,不如关注孩子的努力所能带来的结果。其实孩子的智商差别不大。当孩子在鼓励中开始努力,相信能力自然会提高。

很多家长在夸孩子的时候都喜欢说,你真聪明,你真棒。这其实是在夸自己的孩子智商高。但是长时间夸智商会让孩子觉得我真的很聪明,但是聪明并不能引导孩子的任何行为,反而可能会让孩子不努力。所以建议家长多表扬孩子的聪明,比如你今天的书法比昨天好多了,作业很认真。

而且,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建议家长可以给孩子适当的奖励,让孩子明确知道什么样的行为会得到奖励。那么下一次,孩子自然会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做得越来越好。

赞美的力量有多大?

让孩子唱主角,多信任,少做

经常看到家长说孩子太小,很多事情做不好,所以经常替孩子做决定或者否定孩子的想法。比如孩子用扫帚扫地,大人说,别扫了,你扫不干净。或者孩子端盘子的时候,大人说,来,给我,别打碎了。

父母总觉得孩子还小,还不成熟,等他长大了也不迟。

其实不是。

孩子自信心的获得,恰恰是在完成一个又一个人生挑战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尝试和体验,增加了对生活的信心。

如果父母一直不信任孩子,不给孩子独立尝试的机会,那么当孩子长大离开父母身边,就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生活充满了挫败感。

(1)多听少说

多听听孩子的话,让他们给我们讲讲他们遇到的喜怒哀乐,让他们给我们讲讲话题。只有把“说”的主体从家长变成孩子,孩子才会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孩子才会从表达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另外,对于孩子的学习,我们并不鼓励家长在课堂上坐在孩子身边,尤其是他们在课堂上不停地教孩子,想让孩子快速吸收自己所理解的一切。因为如果家长说话后还是不理解孩子,家长再批评孩子,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不仅破坏亲子关系,还容易让孩子自卑。而且这样做只会增强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削弱孩子自己在课堂上的参与感,还可能打断孩子自己的独立思考,剥夺孩子的成就感,这只能靠父母的成就感来加强。

(2)多表现软弱,少逞强

父母强,孩子弱,孩子有问题找父母帮忙。这似乎是目前唯一的亲子关系模式。

父母帮助保护孩子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你遇到问题就去找父母,那么你的孩子就会逐渐觉得自己很弱小,需要保护。面对什么都做得很好的父母,你的孩子还是会觉得自己渺小无能。他们会发现自己永远无法超越父母,产生极大的挫败感。

如果一个孩子一遇到问题就养成“向父母求助”的思维模式,那么这个孩子很可能成长为一个缺乏主见的人。

所以,家长要懂得在孩子面前示弱,因为示弱不是软弱,而是激发孩子自信和独立的艺术。

我们的老师经常用“弱点法”来引导和鼓励学生:哇,你真棒,能想到这样的解题方法,老师们都没想到。

一般当孩子发现连老师都不如他时,孩子会开始热情地帮助老师一起“进步”。学会示弱,更容易激发孩子的自信。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上帝散落到人间的精灵,都需要父母的细心呵护。呵护孩子的自信其实很容易:爱他,鼓励他,信任他。被父母疼爱和鼓励的孩子,就像鲜艳的向日葵,长大后一定会有颗明亮的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726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2
下一篇2022-11-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