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耍赖,转移注意力、讲道理都无效?这招百试不爽!

孩子耍赖,转移注意力、讲道理都无效?这招百试不爽!,第1张

孩子耍赖,转移注意力、讲道理都无效?这招百试不爽!

想必每个妈妈都遇到过类似的场景:孩子走不动玩具店,哭着要买;看到路边的游乐设施,取笑它;看别人有什么,自己要。

包括我在内的妈妈们,一般都有两个法宝:

1、简单的转移话题:“宝贝,你看那边是什么”,“哎呀!那是什么声音?听着。”然后他马上利用被蒙住的脸离开了现场。

2、我跟你讲道理:“宝贝,你看,我们家已经有这个了,再买也是浪费”“宝贝,该吃饭了,我们该回家了,下次再来玩!我们要有时间观念。”

前者在孩子2岁之前是灵丹妙药。一转移过来,孩子可爱的小眼睛就被吸引走了。然而,大一点的孩子就没那么好糊弄了。过了很久,他还是嚎啕大哭,无法平静。后者,成功率喜忧参半吧?哦不,遇到叛逆的孩子也可能是他坚持做一件事的催化剂!

为什么这“两大法宝”经常失效?

原因在于,儿童与成人不同,负责情绪控制、理性思考和分析的理性大脑尚未发育完全,主要由“动物大脑”控制。所以当他们遇到不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事情时,会哭闹反抗,情绪没有完全释放。转移注意力没用,真相更聋。

那么怎么做才能有效安抚这些“小原始人”呢?

答案是跟随他的需求,引导他去想象。也就是更高级的分流。

这么说可能太抽象了。举个例子!

前几天我用心去看戏,出门正好赶上晚高峰。汽车陷入了交通堵塞。本来,我是不愿意坐公交车的。从一开始的兴奋去看演出,慢慢的开始烦躁。直到她看到广场上有个操场,她再也坚持不住了。

她号啕大哭,“我要下车!现在下车!我要去玩蹦床了!”

“嗯?你不去看演出吗?那是你最喜欢的!”我试图让她平静下来。

但是孩子只能看到眼前的东西。“不,我要去玩蹦床!”她很坚定。

这时,车向前移动了几米。她更着急了,哭得更大声了,开始试着开门。

我抱着她,停止了她的动作,开始“放大招”。

“欣欣,我知道你现在很着急。我们坐公车太久了。你很想玩蹦床,是不是?”换位思考第一,搭建沟通的桥梁。

心里含着泪点点头。

“欣欣,如果我们想玩蹦床,首先需要做什么?”

“你需要系好安全带!”她想了想。

“回答正确!你还记得吗?踩在蹦床上是什么感觉?它跳多高?”

“软软的,蹦蹦跳跳的,‘咻’这么高!”把手高高伸出,做手势。

“太好玩了!那你想和谁玩蹦床?”我继续引导她思考。

“我要跟妙妙,还有泽泽哥!他们是我的好朋友!”推心置腹地想着,脸上露出了笑容。

“嗯!你还记得你最后一次和泽泽的哥哥玩蹦床是在哪里吗?”我又问。

“在我奶奶家,在彩虹桥……”

只是聊着聊着,心里越来越开心,好像已经玩过了。出租车也不知不觉开走了,很快就到了大剧院。她很兴奋能再次看到这场表演。这个玩游乐设施的梗就这么过去了。

这一招我一次都没用过。吃完一个冰淇淋吵着要第二个,我引导她想象冰淇淋的味道和形状;早上起来,不想去幼儿园,就跟着她想象如果不能去幼儿园我们能做什么。

但是有些家长听了这种方法一定会感到害怕,跟着孩子的需求走?如果越想越美,越凶怎么办?

经过我的实践总结,这个方法不仅不会让孩子闹得更大,而且屡试不爽,每次都管用。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这不同于单纯版的导流。这一招识别并符合孩子的情绪,孩子更容易顺着我们的思路走。其次,大脑在想象的过程中,摆脱了被负面情绪劫持的“动物脑”,开始向“理性脑”转化。当思维发生变化时,孩子很容易静下心来。

在正面管教中,我们常说,父母正确的教养方式会将教养中的各种挑战转化为孩子成功人生所需要的一些性格和技能。

没错,这一招不仅限于“救火”。长此以往,还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相信你刚才也看到了,在整个过程中,我一直在引导孩子去想象每一个细节中的细节和感受。这种锻炼孩子想象力的日常互动,可以不亚于一些创意游戏和乐高班,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力。

当然,再好的说法,还是回家试一试,才能真正领略它的“神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725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2
下一篇2022-11-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