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一味鼓励坚强,是种残忍的教养

家长一味鼓励坚强,是种残忍的教养,第1张

家长一味鼓励坚强,是种残忍的教养

人的一生中,有两种重要的能力需要学习。一个是坚强独立的能力,一个是接受自己脆弱的能力。我看过两个关于“坚强”的新闻,看完之后我惊讶的愤怒。一个是为了救学生被车撞死的优秀老师。

记者采访儿子:“你妈妈死了,你怎么不哭?”

“因为妈妈生前经常教导我要做一个坚强的人,所以我一定要坚强,在生活中做一个坚强的人,让妈妈在九泉之下也能放心。”

解说员给予了表扬和肯定:“坚强的孩子!”

另一个也是孩子。他的父亲死于肝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了类似的话:“父亲去世了,但我没有流一滴眼泪,因为父亲生前经常教导我要做一个坚强快乐的人。我一定要坚强,让父亲放心。”

解说员也给予了表扬和赞许:“你的父亲会为你的强大而骄傲的!”

有人说,最伟大的教育是让人变得柔软。我们从小能接受到的强大教育,就是用厚厚的墙把柔软的心围起来。所以经常听到这个:

“难过的时候,耐心会过去的。”

“当你想哭的时候,试着微笑。”

“这点小事不值得流泪。你是最强的。”

“你哭的时候很丑。笑。”

……

有人问一个强壮的战士,“你在江湖上的职业生涯最让你开心的是什么?”

Hero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让我哭”[h/]

“什么让你最难过?”

Hero沉默了一会,重复了最后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让我哭泣。”

别人的好意还没说完呢

我开始琢磨怎么拒绝

作家韩大切在《你不必按照别人的经验去生活》里讲了一个细节。看着看着心里就难过:

每次去亲戚家的路上,我妈都再三提醒我:要做个乖孩子,不要随便收别人的东西。所以,每次别人送我东西,我都习惯性的举手拒绝。

通常情况下,我妈对别人客气半天,示意我可以接受,我才敢接电话。有时候别人给的好处太大,我妈对别人客气了半天,就是不说能不能接。所以我会自杀。结果我妈不夸我好,还说我傻。

韩大切叹了口气,“所以我习惯了拒绝别人的好意。别人的好意还没说完,我就在心里盘算着怎么拒绝。"

这也是为了我们吗?但是生命是脆弱的。作为一个婴儿,我们都公开暴露了自己的脆弱:饿了就哭,累了就抱,甚至睡觉都会是一种投降。长大后,我们学会隐藏和伪装自己的脆弱。当面对别人的善意和关心时,逐渐下意识地给出这样的答案。

“就这样。”“我很好。”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为强势。

“许多人避免寻求帮助,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做等于承认自己的弱点。”马克斯在硬球中说。

时代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不允许人拥有脆弱的权利和时间。

你有放弃的勇气吗?

瑞典人克洛普以登山为生。1996年春天,他从瑞典骑车出发,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喜马拉雅山脚下。休息之后,他开始和其他12名登山者一起攀登珠穆朗玛峰。然而,在离峰顶只剩300英尺的时候,他决定放弃峰顶,下山。这意味着以前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

他的理由看起来很勇敢:他预定的返回时间是下午两点。虽然他只需要45分钟就能到达山顶,但随后他将超过安全返回的时限,从而无法在夜幕降临前下山。

同行的其他12名登山者无法认同他明智的决定,顽强地继续攀登。最后大部分都登上了顶峰,却错过了安全时间,死在了暴风雪中。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当时在那里,我们会做些什么。

恐怕我们会忍不住喊一句“加油,克洛普,坚强一点。”

台湾省女作家艾莉曾经说过,她讨厌听到“加油”。有一段时间,她对骑自行车变得疯狂,很快她就有点害怕了。她怕的不是那三张破脸,也不是爬山时腰断发力不对导致的肩颈酸痛。

“我最讨厌的就是听到有人热情地对我喊:加油,在我拼命爬的山坡上,在那条没有尽头的路上!哪种油?你没看到我快累死了吗?我怎么还有办法加油?”

谨防“强势综合症”[h/]

“生活不相信眼泪,命运不相信弱者。”你有没有用这句话宣示过自己的实力?要坚强。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强大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一种高级的追求,已经深入很多人的骨髓。于是我们强大了,却变得冷漠了,于是我们独立了,却没有了方向。

2016年9月,Kimi因抑郁症自杀后,人们熟悉了一个词:微笑抑郁症,却发现现代人染上了一种“沉默的崩溃”——看起来很正常,能笑能笑,能打能社交,表面平静。事实上,他们的坏思想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

它不会摔门砸东西,也不会流泪,更不会歇斯底里。但可能一秒钟突然积累到极致,我不说话,我不真的崩溃,我不想活,我不敢死。这种状态有个专有名词——强壮综合征:指的是从小就被“强壮”的毒菌感染而引起的各种症状的集合。

过去这个词多用于形容男性,现在逐渐向女性蔓延。他们要么忽略身体发出的不健康信号,要么从不谈论自己的情绪,尽管他们可以谈论自己的理想、工作和爱好。总之,他们尽量避免暴露自己脆弱的一面。

直到有一天,无意中看到美国小说家MadeleineL'Engle的一句话:“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以为长大了就不再脆弱。但是,成长是一个接受脆弱的过程,活着本身就是一种脆弱。”

心中一震,醍醐灌顶——我们一直误解了脆弱。在别人眼里假装坚强,我们也放弃了正视自己脆弱的机会,拒绝肆意哭泣,我们也拒绝肆意大笑。

我们曾经误解自己不应该脆弱。但研究发现,能接受漏洞的人在面对困难时更坚韧,更容易自我修复。

我们曾经误解脆弱等于软弱。但是允许自己脆弱是一种勇气和力量的状态。

我们误解了承认脆弱意味着暴露自己。但其实脆弱是有边界的,脆弱也是有度的。成熟的方式是,你在不同的人面前,根据你们之间的界限,一步步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脆弱。

告诉孩子,会哭有时候也是一种能力

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生物化学家弗瑞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召集了一群志愿者,先给他们看了一部情感电影,如果被感动哭了,就把眼泪滴到试管里。几天后,同一批人切洋葱流泪,同样收集在试管里。

这个有趣的实验结果表明,悲伤引起的“情绪眼泪”与洋葱刺激的“化学眼泪”有很大不同。“情绪性眼泪”里有一种儿茶酚胺,而“化学性眼泪”里没有。儿茶酚胺是大脑在情绪压力下释放的一种化学物质。儿茶酚胺过多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时甚至导致心肌梗死。

可见,能哭有时候也是一种能力。

古罗马著名的角斗士马提诺斯是个爱哭的家伙。在严酷的训练和激烈的比赛中,马蒂诺斯会在自己的房间里哭泣。古罗马人开玩笑说马蒂诺斯的角斗士国王称号是“哭”,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著名的角斗士。

“痛哭流涕”只是他用来化解自己的负面心理情绪,避免自己的负面情绪累积,影响训练和比赛。换句话说,适时的哭泣重启了人的情绪开关,一味的强势,积累过多的负面情绪,势必会“过于死板,容易折叠”。如果哭一次还不够,就哭两次。

适时示弱

只是为了接受一个更完整的自己

我一直相信,活到极致的人都是雌雄同体的。每个人,不分性别,都有阴阳两部分,两部分都渴望被满足和接受。

我们内心的男性渴望冒险、创造和自由,而我们内心的女性渴望被爱、依赖和包容,适时表现出软弱,只是接受一个完整的自己。

最后以一个故事结尾:有人曾经问以色列的一名反恐部队指挥官:“你从哪里找来的那些执行反恐任务的恶狗?”

问这个问题的潜台词是:大街上的流浪狗,既然能在“狗咬狗”的恶劣环境下生存,就一定会成为优秀的反恐犬。

这种思想是不是很像我们接受的强势教育——逆境使人坚强,坚强使人成长?所以,人们隐藏自己的脆弱,即使自己很坚强很坚强,人为地制造逆境让自己一个人走下去。

然而导师的回答恰恰相反:“流浪狗是最没用的,因为它们的行为不可预测,很难把它们训练成功。只有被很好地照顾、呵护、生活有保障的狗,才适合被训练成反恐犬。”

其实人也是这样:没必要假装坚强,摆出一副坚强的姿态,大方的接受关心和照顾,这样才能坚强,才能更好的迎接未来的磨难。有的人坚强有力,却毫无意义;有些人放下伪装,终于变得无所畏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724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2
下一篇2022-11-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