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用报辅导班吗

孩子用报辅导班吗,第1张

父母盲目给孩子报辅导班好吗

中国父母被亲子消费绑架:一怀孕就焦虑。他们给宝宝报了六个辅导班,却没人敢“放养”。在一家学前英语教育机构刚工作半年,王璇就已经深深感受到了来自中国家长的焦虑。

一个老婆刚怀孕,就兴冲冲的来给准爸爸报名。他试听了多节英语课,“面试”了多位外教,然后通过对未出生的孩子的发音、教学方法、课堂活动进行评分,为他们预订了第一节“学习课”。

有家长带着刚会爬的6个月宝宝报名。“孩子不会说话也没关系。不如先练听力,在英语环境中熏陶”。当他们被告知孩子太小,老师无法照顾和教导时,家长们带着失望的表情离开了。

有的家长同时给孩子报了三个英语机构,外教班,中学班,学科英语班,沉浸式英语班。他们希望吸收各种课程的所有特点和优点。

有一个大学英语教授,一路带着质疑的态度陪着孩子去试听,然后大声说话,声称自己虽然只是在小学高年级才接触到英语,但还是取得了这么优秀的成绩,所以不会让孩子这么早就开始学英语。在王选看来,这是焦虑的另一种表现:“既然你这么自信,为什么还要来试镜?”

每天来试听和咨询的人群中,上述类型的家长占10%左右。大多数家长都是随大流,随大流。也就是说,我们抱着“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我们不学就会落后”、“早学英语总是对的”、“以后竞争会太激烈,孩子多了才有前途”的想法。

不仅仅在英语学习上,“大家都是xx,不这样我就落后了”可以说是中国家长为孩子投入精力和金钱的主要动力。然而,整个社会对教育和育儿的日益焦虑,也让很多人不自觉地开始被动地陷入亲子消费的热潮中。

育儿焦虑从怀孕开始

姚颖第一次为如何抚养孩子感到焦虑是在2011年,当时她怀孕了,正在寻找一家备案医院。

姚颖的首选是协和医院,离家近,是全国最好的医院之一。为此,她特意一大早就让丈夫去登记。

凌晨五点,老公兴冲冲赶到医院的时候,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虽然离挂号开始还有两个小时,但医院大楼外已经排起了长队。

我老公没办法,只能找黄牛,没想到连黄牛都帮不了他。“不要在这里想它。去其他医院。”黄牛说,产科门诊大部分是为已经建档的孕妇服务的,每天发布的新号不超过5个。“你来也太晚了。紧张的部门号源,前一天晚上八九点基本都会来排队。”向姚颖的丈夫传授技巧。

第二选择是北京妇产医院,至少挂了号,但是一个刚在那里生完孩子的同事告诉姚颖,医院的床位很紧张。如果分娩当天人多,可能会安排在病房走廊。如果婴儿床不够,孩子可能会被放在一个“纸箱”里。

当年,北京市新出生人口总数为19.1万人,是近十年来北京市出生人口高峰期的开始。姚颖第一次感到紧张。以后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找工作...她的孩子将不得不与这么多同龄人竞争。

她觉得自己亲身体会到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的含义,于是不由自主地开始焦虑,开始为孩子的未来做打算。

2002年,教育专家郑思芬出版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书。十多年来,它已经成为中国家长中家喻户晓的名字。虽然原著作者主要讲的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比如家庭成长环境,孩子的性格培养,能力培养等。,在被无数商家和广告在兴趣班、辅导班重复之后,这句话在今天的意义已经远远偏离了原意。

就是这么一句话,却真的成为了姚颖等无数中国父母心中的一颗钉子。

八年来,儿子的成长过程就是姚颖在各个培训机构中不断选择、比较、花钱的过程。

从出生后第一口奶粉选择哪个产地、哪个品牌、哪个产品,到第一件接触孩子肌肤的天然、有机、环保的棉质连衣裙,再到原木、无毒、无油漆、符合欧洲安全标准的婴儿床...姚颖一直给她的孩子买最好的产品。

在我儿子6个月大的时候,姚颖开始为他选择早教班。我报名了家附近几乎所有知名品牌早教机构的试听班。最终我选择了那个自称来自美国,外教都是白人,收费也比较贵的。

“在那里的体育课上攀岩和在家里攀岩真的不一样。”姚颖说:场地大一点,有节奏的音乐伴奏,有外教英语指导,有其他小朋友陪同,既鼓励了小朋友的探索精神又建立了规则;我锻炼了自己的勇气,经历了安全的边界;既有社会性又有竞争性。姚颖坚持认为多做尝试是有益无害的。

儿子从3岁开始,报名了近十个班,英语班、绘画班、钢琴班、街舞班、围棋班、轮滑班、游泳班、口才班、幼小衔接班。每年报班要花6万多元。

“给孩子花钱没坏处,但你还是有心理缺失。”姚颖说,多学点技能肯定是对的,但事实上,她不知道儿子以后会往哪个方向走。她曾经以为花钱可以买到安心,现在发现焦虑感一点都没有减少。

当年信誓旦旦要“放养”孩子,把他们都掀翻了

曾经被排斥、被排斥的东西,现在被热切地追捧。流行的“真香论”可以用来形容郑。

最近,一篇描述美国父母如何“推婴儿”的文章在网上疯传。同事们开玩笑说,郑就是这样的母亲。“我昨天许下的誓言今天都在我的脸上。”郑自嘲说,在她生孩子之前,每次看到这样的文章,总觉得那些被一大堆兴趣班压弯了腰的孩子太可怜了,早早失去了童年的乐趣。我甚至向同事朋友发誓,如果以后生了宝宝,我会坚持放养,让孩子自由成长。

但是现在,作为一个6岁孩子的妈妈,郑已经很久没有参加朋友同事的聚会了,因为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陪女儿去上兴趣班。最多的时候,女儿同时在六个兴趣班。

“大部分兴趣班都不是提前计划好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不自觉的报了名。”郑对说道。

女儿三岁半的时候,第一次掉进了“招生大坑”。一天晚上,她女儿在看一本绘本故事时,突然说:“我长大了要当画家。”

也许孩子只是随口一说,但郑觉得应该给孩子一个尝试的机会。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郑带着女儿去了一个绘画班的试听班。课堂上,老师提供一个大概的主题,让孩子发挥想象力涂鸦。

课后,老师拿着作业,给郑分析女儿的“天赋”:“你女儿性格文静。通过观察,我发现和其他同龄孩子相比,她特别淡定,画到一半就停下来思考调整。这个年龄是孩子的颜色敏感期。你看,她至少能分辨五六种不同的蓝色。”

听了几节课,郑觉得自己之前可能误解了兴趣班。这个绘画课并不是想象中的传统绘画课。老师一个一个教,孩子们在下面假装抄写。

老师告诉她:画画是释放孩子天性的机会,也是一种玩耍。我们不希望你的女儿将来成为一名艺术家,或者凭借她的绘画技巧在考试中获得加分和录取的优待。我只希望能有一个空的房间,有一个能引导女儿在绘画中找到更多乐趣的导师。

“我知道这是课程推广的一套说辞,但也有一定的道理,感动了我。”郑说,从那时起,她的入学程序就正式开始了。

在郑四岁半的时候,他又给女儿报了钢琴班。原因很简单:幼儿园有一天放学,女儿告诉她,班里有个孩子学了钢琴,今天在全班同学面前弹了一小段曲子。她很羡慕,所以想学。

“一开始我是反对的,因为我觉得这是小孩子的小虚荣心,大概就是三分钟热度吧。”按照郑的直觉,的女儿不是那种可以刻苦练习成为钢琴家的孩子。而且她也不想强迫孩子每天练琴,让孩子觉得很痛苦。所以她拒绝了她的要求。

谁知道女儿还没死心,经常放学后给她汇报班里那个同学会弹什么曲子。“妈妈,你知道,当你弹钢琴时,你应该供应你的手,就像拿着一个鸡蛋。”她小心地示意。不用说,一定是那个会弹钢琴的同学。

看着女儿羡慕的眼神,郑再一次把她带进了一个新的兴趣班。试演结束后,面对还在犹豫的郑,钢琴课老师很有说服力:这种情况对孩子来说很常见。很多孩子开始接触一个领域,往往是出于小小的虚荣心或者和同龄孩子的比较。一般来说,孩子对钢琴的热情可以持续三个月到半年,之后就会消退。届时,家长们将不得不在适当的时机选择是推动孩子继续学习还是放弃。

“不要因为半年后可能停止而现在放弃。”老师说,的确,孩子学了半年钢琴,可能只会弹几首简单的小曲子,时间长了就忘了擦。但是,哪怕只学半年,至少可以保证,第一,孩子以后不太可能唱歌跑调;第二,以后欣赏演唱会的时候,别人只能听热闹,但有一些乐理知识的人,能听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另外,虽然每节钢琴课只有半个小时,但这是孩子难得的安静面对自己的时间,对孩子的修养有好处。

老师的话也许也是一句推销的话,但却再次打动了郑,于是她给女儿上了一堂钢琴课。

滑冰课也是如此。我女儿在电视上看到花样滑冰运动员穿着漂亮的裙子优雅地在冰上转圈,所以她吵着要学滑冰。

“贪多嚼不烂。先学习一下现在的兴趣班再说吧。”我的家人劝郑。这一次,选择了与女儿郑沟通。郑告诉她的女儿不要看电视上的阿姨。圈子转得很简单。她经过多年的反复练习才达到这一水平。滑冰不是一项简单的运动。这需要很大的努力,甚至可能会受伤。你要认真思考一下,你是不是真的想学。想学,报了班就不要放弃。

为了判断女儿是否真的下定决心,郑带她去了溜冰场。刚上冰面的时候,女儿吓得紧紧抱着教练,全身肌肉紧绷。走了两三步,她掉进了一个屁墩,老师一松手,她就滑了下去。下课后,摔跤把她的裤子都弄湿了,但女儿还是说要学滑冰。

她二话没说,又给女儿加了一个兴趣班。

不得不说,现在的各类早教培训机构,真的很懂家长的心态,很会利用时尚的育儿理念。郑觉得,和她的怨念一样,那些把孩子报给各种兴趣班,以成绩和加分为目标,希望尊重孩子特长,根据孩子喜好选择兴趣的家长,可能是最容易被“拖下水”的。

“都说消费者是上帝,但是说到为孩子消费,我们做父母的都是商家的奴隶,我们愿意这样做。”郑辛凯自嘲道。

“新一代”父母的漂泊

这些年来,郑发现身边有孩子的朋友几乎都是同一个家庭,大量空房间被儿童用品占据,有的家庭有上百本儿童绘本;很多孩子的衣服鞋子太小,穿不上;有些家庭客厅甚至完全被儿童玩具占据。在工作日的晚上和周末,每个人都带着孩子去参加各种兴趣班。给孩子花钱成了很多家庭最大的开支。

郑的个人感受与统计数据完全一致。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早教科学大数据》显示,新生代、新消费、新气象是中国早教市场的三大特征。

对早教消费意识最强的人群集中在85-95年出生的人群。90后已经成为科学早教的中坚力量,他们对早教的消费意识比70后、80后、80后更强。

调查还发现,中国家长对于早教的消费水平随着孩子月数/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父母基本都会把收入的1/15到1/5花在孩子的早教消费上,每个月都达到这样的比例。说明新一代父母愿意为孩子的早期教育付出更多。

新生代父母对早教产品和服务做出购买决定的原因也在发生变化。与过去相比,年轻父母对国外品牌的崇拜已经被产品提供的环境、口碑、服务等综合因素所取代,价格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太敏感的因素。对于新生代家长来说,他们更关注孩子是否喜欢一个早教产品或课程,反应是否积极;然后检查硬件好不好,有没有好的服务,师资力量,早教产品或者课程是不是更符合孩子的特点,还有口碑调研等等。

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42%的人表示最关注心理教育,28%的人关注社交技能的培养,15%的人关注智育。微博中用户提到早教时,经常提到的问题包括:心理学、自信心、专注力等偏心理教育词汇。

早教培训只是当前亲子消费热潮中的一个分支。如今,从食品、玩具、书籍、服装到娱乐、电影、演出、旅行,一个庞大的0到6岁儿童消费市场正在迅速扩大,时代正在拥抱中国80、90后的年轻父母。

绘本、童书、启蒙玩具在亲子消费品类中一直名列前茅。上述调查显示,30-35岁的家长中,92.2%的家长关注绘本对孩子的影响,更愿意花钱。对于注重绘本的家庭来说,6个月到12个月的孩子比例高达41%,说明孩子可能还不懂事,所以家长开始给他读,希望他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新一代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有着更高的期望,对玩具的材质和安全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很多家长问孩子是否环保无味安全,可能会超过玩具本身的体验。

中国儿童产业中心2018年10月发布的《2019中国儿童零售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也显示,儿童消费市场空巨大,亲子经济带动儿童业务快速发展。

随着新中产阶级的崛起,未来儿童消费市场将继续快速增长。

二手交易平台的交易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被认为是展现了某个领域的消费规模和热度。

二手交易平台“转转”最新数据显示,婴幼儿服装占转转平台服装类目交易的11.7%,儿童图书占转转平台图书类目交易的15.9%。

其中母婴用品交易前5位的商品分别是纸尿裤、拉拉裤、益智玩具、早教/智能玩具、沐浴护肤品;婴幼儿服装贸易前5位的商品是儿童上衣、童鞋、儿童裤子、儿童户外服、儿童套装;童书交易量排名前五的是儿童文学、绘本、育儿教育、科普百科、动漫。

从年龄分布来看,25-34岁人群是儿童用品的主要交易群体,在交易婴童服装中占比最高,为64%,其次是母婴用品、儿童书籍,为57.9%,儿童玩具,为43.8%;

有分析认为,这说明目前的亲子消费规模已经很大,甚至有些产品已经被过度消费了。

“有时候我觉得现在的孩子真的很幸福。他们拥有他们想要的一切,从精神到物质。但有时候觉得自己和父母真的很累,被各种消费诱惑绑架,焦虑却与日俱增。”郑说,她很难评价这样的消费主义是好是坏,但时代就是这样,她不得不跟着走。

毫无疑问,这是中国经济崛起,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的体现。是对高品质生活和育儿的美好追求。但另一方面,当“一切为了孩子”成为家庭生活的主要目标时,对于一些家长来说,已经逐渐偏离了初衷,演变成了不计代价的“推娃”,最终成为家庭的负担,助推了焦虑,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但是普通大众,也许,根本没时间考虑这些,因为面对时代的大潮,大多数人只能随波逐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712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1
下一篇2022-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