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错不断铸成大错”是一些家长和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些教育者惊讶地发现,不犯小错的孩子往往会犯大错。原因是没有犯错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是孩子成长的资源。其实父母眼中的一些错误,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经历。孩子不断“犯错”的过程,恰恰是他们不断修正“错误”、自我完善的过程。如果不给孩子这样的机会,他们会变得懒于尝试,懒于做事,习惯依赖,性格会变得自卑,敏感,优柔寡断。
在公共汽车上,4岁的于今手里拿着一瓶果汁,小心翼翼地把嘴凑到瓶口。谁知,公交车瓶口倾斜,果汁洒在他衣服上。母亲一看,杏眼睁得大大的,柳叶眉竖得笔直。她当众对孩子吼道:“你怎么这么笨?我告诉过你要小心。你还是洒了。你还能做什么?”鱼雨只是胆怯地看着他的母亲。一不留神,瓶子歪了,果汁又洒了出来。我妈粗暴地抓起奶瓶:“我怎么生了你这个傻逼……”-
或许,这一幕你并不陌生。自己发生过吗?-
让孩子的错误“引向僻静之地”——
科学家史蒂文·格伦(StevenGlenn)小时候也犯过类似的错误,但他妈妈的处理方式完全不同:格伦两岁的时候,有一次他从冰箱里拿出一瓶牛奶,但手一滑,瓶子掉到了地上,牛奶全洒了!妈妈,过来。没有责备,没有教训,没有惩罚。相反,她说:“格伦,你真是个垃圾!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一滩奶!既然这样,儿子,你愿意在牛奶河里玩一会儿吗?”“当然!”格伦开心地玩了一会儿后,妈妈又说:“反正你把地上弄得乱七八糟的。你必须清理干净。我们可以用海绵、拖把或抹布。你更喜欢哪个?”格伦选择了一块海绵,和妈妈一起清理了地上的牛奶。
说完,妈妈说:“今天我们做了一次失败的尝试,没能让你的小手抓住这个大奶瓶。现在,我们去院子里,把瓶子装满水,看看你能不能找到怎样拿着它不掉下去的方法!”格伦很快发现,只要用双手握住瓶口,瓶子就不会掉下来。-
这位科学家回忆说,当他长大后,他意识到他不必害怕错误。他说,错误只是通往未知的大门,而那些未知是新科学知识的来源。即使你从错误中找不到任何东西,你也可以从中学习到有价值的东西。-
巧妙转化错误中的消极因素-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家长需要做的不是大声喊着阻止孩子犯错,而是考虑如何将“犯错”过程中的不利和消极因素转化为有利、积极、合理的因素。-
沉默十秒。对于不耐烦的家长,首先控制自己的情绪,沉默十秒钟,或者马上离开现场。如果当时训斥,孩子不仅会经历错误,还会因为训斥而产生恐惧和畏缩,就像雪上加霜。这时候父母的沉默是手段,不是目的。沉默的意义是留出时间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思考,让孩子有反应。发生了什么事?“我该怎么办?”-
寻找积极因素史蒂文·格伦的母亲能从消极事件中找到积极因素。她首先肯定她的孩子所做的,但不评价结果。她对孩子感兴趣的、热情的活动提出下一步的要求,孩子自然会遵从。因为正面纠正法保护了孩子的一些正当的想法或做法,孩子的情绪没有受到损害,更容易接受你的教导。-
适当纠正“错误”孩子犯下的错误,一般是无意的、表面的、混合的。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分析“错误”在哪里,告诉孩子下次正确的做法,并训练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控和反思。孩子会在自我修正的过程中逐渐成熟。-
激发内在动力。孩子在心里不断努力做好。即使他们一时搞得一塌糊涂,也要意识到错误和失败是有积极意义的。是孩子成长学习的必经之路。只要让孩子亲自去探索和实践,让他们感受生活的各种滋味,相信他以后会更有能力处理自己的错误。-
孩子在错误中学到了什么-
错误:欺负别人或者被别人欺负。-
收获:学会保护自己。-
错误:砸东西,伤害小动物。-
收获:学会怜悯,学会珍惜,学会承担责任。-
错误:对人撒谎。-
收获:知道诚实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保持沉默或使用一些模棱两可的句子来应对困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