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么培养孩子健全的知识结构

父母怎么培养孩子健全的知识结构,第1张

父母怎么培养孩子健全的知识结构

中国基础教育现状,一个独立教师的独立观察。只有懂得知识、学科与生活的关系,有健全的知识结构的人,才能有这样的境界。

我和爱人就是在这个时候认识的。她是一个很善良很有爱心的人,尤其是对孩子,有着天生的爱和同情心。她对孩子的心思和状态特别感同身受,所以很容易取得孩子的信任。再难的交流,孩子都会在她面前表现出认真倾听的样子。她让我知道了一个老师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是什么,就是有一颗善良的心,爱孩子,能够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

她在一家教育媒体做记者,接触和采访过很多教育工作者,从教育部门和机构的领导到幼儿园的老师和护士。他们中很少有人能真正被称为教育家。大部分只是在做一份谋生的工作,没有感情和精神上的投入。她很清楚这种脱离孩子的所谓“教育”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

因为觉得现在的工作不能为中国的孩子和教育做实事,所以决定离开原单位,去当一名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于是,我们开始在全国各地寻找合适的教育机构。

体制内的老师,我们没有考虑,因为太容易扼杀教育工作者的理想了——虽然当然有我们认可的好老师,有知识,有人品,懂孩子,愿意为孩子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开始寻找体制外的学校。

不同模式和理念的海外私立学校怎么样?

搜索的结果更令人不安。如果体制内所有问题都有共识,体制外就乱了,一言难尽。

首先,国际学校。虽然这些学校游离于体制之外,但很多学校剥夺孩子童年的程度甚至比体制内的还要严重。很多孩子在这样的学校里仍然面临着强大的学业压力和激烈的竞争,因为出国留学率远不及国内。父母送孩子去这样的学校只有一个目的——出国。教育要给孩子基本的情感和道德,做人做事的道理,对知识和世界的理解和欣赏,这些在大多数学校都不重要。

然后就是不同模式和理念的私立学校。最著名的是华德福学校和蒙特梭利幼儿园。这两种模式各有特色。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生。博士毕业后,她开始了智障儿童的诊断和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她发现,尽管智障儿童在智力和心理上比同龄儿童差,但他们与年龄更小的儿童有许多共同特征。所以她认为自己设计的教育智障儿童的方法也适用于正常儿童,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从此,蒙台梭利开始关注正常儿童的教育,并首创了蒙台梭利教育法。1907年,她在罗马建立了第一个儿童之家。蒙特梭利教育法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很快就在欧洲引起了轰动,蒙特梭利幼儿园很快就传遍了全世界。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不断探索环境。在这种发自内心的内在驱动力的影响下,儿童不断探索环境;在探索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会被吸收,成为以后更高层次智能学习活动的基础;从探索中获得的快乐和成就感会积极循环地支持孩子接下来的探索,形成自信、积极、独立、主动的积极人格特质。蒙台梭利主张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可以最大限度自由活动的环境。这个环境需要能够支持孩子的自由探索和发展。在滋养孩子好奇心,形成积极人格特质的同时,也给了孩子未来学习的基本框架概念和基础。

其实蒙台梭利的教育观并没有太多深奥的特点,只是说明了一个人学习和成长的自然过程。但在20世纪初的意大利,义务教育盛行,孩子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蒙台梭利最大的成就是发现儿童,让儿童在适合自己身心发展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我们知道,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一套“多元智能理论”,很受欢迎。我相信,如果蒙台梭利还活着,或者这个理论提出得更早,蒙台梭利一定会把它引入自己的教育法中。因为蒙台梭利的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着眼于人的智能的教育。超出这个的教育,比如情感、道德、价值判断等。,有所欠缺。这些是一个人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比各种聪明重要得多。所以,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一样,只是儿童智力发展中非常成功有效的教育方法。它有科学依据,但远未涵盖整个教育。

华德福学校是鲁道夫·斯坦纳创办的。鲁道夫·斯坦纳是一个非常博学多才的人,他在学校教的课程包括文学、历史和科学。他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创立了人智学的概念和理论。1919年,德国企业家埃米尔·梅尔特根据人智学的研究成果,邀请鲁道夫·斯坦纳为他的卷烟厂工人的子女建立了一所学校,并将其命名为华德福学校。这所学校非常成功,被视为未来学校的典范。

如今,华德福学校的教育者不得不学习人智学。他们对孩子的成长有非常清晰的理论,学校的年级和课程设计完全是按照这个理论来设计的。因为研究人智学,华德福学派非常重视身体和宇宙的感知和相互作用。因此,华德福学派从外部环境到教学方法都提倡艺术性。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清晰的理念和实施方法,华德福学校才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和复制。

任何有坚实基础的新理论,在思想学术上都是有价值的。但是,用某种理论来全面指导一个人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全面掌控一个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是有问题的。这就是华德福学校的问题。从学校的外部环境到课程设置,从教师到学生,都应该受到人类学的治理。作为一个孩子,你需要适应。作为老师,你放弃了你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对世界和人生的独特感知。对于师生关系来说,这种影响至关重要。

无论在蒙特梭利幼儿园还是华德福学校,一个真正有知识、有品格、精神生活丰富的老师都会觉得受到约束。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会受到限制和安排,教学和师生互动会有太多的障碍和不自由,而在这里学习的孩子是得不到优秀老师这种天然的影响的。

当然还有夏山模式和杜威模式。夏山学校由英国教育家尼尔顿夫妇于1912年创办,倡导儿童自由快乐,宣称“不是孩子适应学校,而是学校应该适应每一个孩子”。学校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成长没有强制性的计划,具体的学习内容和进度由学生自己安排。同时,学校有非常详细的校规。

但是这些校规不是老师制定的,而是老师和孩子共同讨论决定并共同遵守的。夏山学校非常有助于培养孩子自由民主的意识和实践。但是,具体的实施需要教育者对自由民主的理念有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否则,孩子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放任和贫瘠。日本的巴学园也属于这种模式。杜威的模式是生活教育,中国最早的实践者是陶行知。陶行知吸收了杜威的教育思想,结合当时的国情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目标:农民的技能、科学的头脑、艺术的情趣和改造社会的精神,并把许多学派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引入具体的教学中。

这些来自国外的各种模型既有不同的优点,也有相应的局限性。比如蒙台梭利的教条僵化,华德福学派过于注重形式,甚至接近宗教,夏山的模式混乱低效...但是一个老师应该做的事情,比如注意培养孩子健康的情感和道德,爱孩子,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难,帮助孩子解决生活、学习、成长中的问题,让他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处理好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却没有被提及。

事实是,这些学校很多都是为了引起家长和社会的关注而着重鼓吹各种模式,而这些教育最基本的东西往往显得匮乏和单薄。

本土体系外的“传统教育”只是一种形式

国外有现成的教育模式,而体制外的本土教育五花八门。

最受欢迎的课是圣经学习。现有的体制外地方教育大多是查经班。这是近年来国学流行的产物。不管读的经书有什么功过,以经书代替教育是荒谬的。

读经可以明白道理,读经可以认识世界,读经可以成为圣人。这些荒谬的论断,其实被一些人奉为教育的根本,也确实赢得了一大批家长的追随。先说“精”。最广为传诵的佛经是《小学十三经》。

其实这是最懒的办法,会读书的都可以。教育的方式也极其简单,随身带着就行,识字的都可以。于是,读经班迅速在神州大地上遍地开花。有哪些「小学十三条」?有古代人物的故事,有古代宗教仪式,有古代伦理道德,有古代社会秩序,有古代自然哲学。但是,要知道,中国之所以在奄奄一息的封建帝国里沉睡了那么久,正是因为那十三所小学禁锢和摧残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心灵。它用简单结论性的语言一遍又一遍的告诉你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被推崇的,什么是被做的。

这种教育式的语言和教学方法,早在清末民国时期就被人们所批判和抛弃。而那些过时的,迂腐的,甚至可笑的观点,如何在现代社会得到尊重,进入孩子们的内心?

再高级一点就是读儒释道三大经典。其实也不算高级,因为在古代,小孩子读完小学的十三经就应该读十三经了,大家都知道各家有什么经典。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经典。孩子读这些经典,将来一定会有好处。但是应该不会占用孩子很多时间。其实就阅读古籍而言,古籍中有太多适合孩子的好东西,只需要教育者去学习、去发现、去研究。但他们大多习惯了想当然,既没有能力也没有耐心去做这种实际的事情。

还有人在尝试探索一种基于中国文化的教育模式。他们有一种使命感:作为拥有悠久灿烂古代文化的中国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教育体系。古代经典的诠释,古代精致生活艺术的复兴,传统体育游戏的再现,都被引入学校教育体系。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但是,一切教育都是靠人支撑的。如果没有对古代经典有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的老师,古代经典就会成为另一种说教或灌输知识的工具。如果老师不能自然地领悟古代的精致生活,又怎么能把这种高级品质的生活精髓传递给孩子呢?剩下的只是一个形式。

今天真正能达到这种程度的人有几个?达到这种程度的人,有几个愿意为孩子的基础教育献身?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理解不了精神,剩下的只是知识的灌输。

学校应该由懂教育的人来办

教育的主体是教会孩子基本的能力,培养基本的情感和道德,带他们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学会处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这些只是世界的一部分。有了它,可以锦上添花。没有它,它是无害的。而以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为使命的办学者,则视其为教育之本。他要培养的不是一个身心健康、具备现代社会基本技能的人,而是一个头脑中带有中国文化标签的人。

这种努力是可贵的,但也是可惜的。其实学校应该由懂教育的人来办。这个人不需要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不需要是有强烈文化使命感的仁人志士,甚至不需要是对国家、民族、人类深感忧患的思想家。他需要了解和爱孩子,能够引导孩子走向现实世界和生活。

世界的丰富,文明的无垠浩瀚,人生的五味杂陈,他都得懂。他要做的就是带着孩子沿着这个方向走。一路走来他需要的,他可以给孩子,但他自己给不了。求专家给,求有志之士给,求思想家给。事实是,专家、仁人志士、思想家都成了守校者。因此,该学派具有鲜明的专家、仁人志士和思想家的特征。真正的教育者在哪里?很难找。

作为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在现有的环境下,如何才能坚守教育的根基,做一个对孩子、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教育工作者?

人各有志。我觉得,不管怎样,不要和孩子分开,控制他们,随意对待他们;要了解孩子,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多了解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了解他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和他一起面对。

不要迷信某个型号。教育是特定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成长。它是非常复杂和个性化的,不能用某个模型来概括。

不要轻易相信各种流行的断言。教育离不开每个孩子。真正的教育者需要对孩子的成长做大量复杂细致的了解,需要大量的情感投入和理性思考。

每个人都应该正直、善良、富有同情心。只有这样,真善美的种子才能在孩子的心里种下,孩子才会有勇气和力量去面对假、丑、恶。

每个人都应该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生活的世界,因为我们的工作就是带着孩子去探索奇妙的世界,用五味思考人生。同时要热爱学习,善于思考。你的学识、眼界、格局,直接影响你给孩子的是枯燥的知识,还是世界的丰富。

更进一步,要有深入孩子精神世界的能力,对人类最深最美好的情感、道德、知识、文明有丰富的体验。这使我们不同于动物和机器,生命是丰富而崇高的。

父母该怎么办?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做?

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在父母手里。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每一个选择都至关重要。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去培养孩子的基本情感、道德和生活。在社会大潮下,父母有很多迷茫和困惑。

但是我们都要明白一件事。首先,我们应该教育我们的孩子诚实和富有同情心。这些最基本的情感和道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无论我们选择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我们都不能忘记这一点。

体制内的家长要想尽办法教孩子正确看待课本教给他们的东西,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业、成绩、名次、班级荣誉,不要给孩子课后学习的压力,要带孩子多了解世界的丰富,保持他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开放他的思维,呵护他的想象力。不要给你的孩子报太多的课外班,除非孩子自己真心愿意。这种愿意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出于羡慕、攀比或者新奇。

你应该对课外班有自己的判断。不要只看外在的宣传,要看你是否真的能给孩子一些好的东西。孩子在学校浪费了那么多时间,课后的宝贵时间一定不能再浪费了。上浪费时间的课外班,不如自己照顾孩子,或者让孩子自己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如果不能自己判断,一定要咨询信得过的人。

如果你想给孩子选择体制外的教育,家长要对孩子的成长进行引导,要非常清楚学校能给孩子的教育,知道哪些需要自己去弥补。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成长为一个正直、有同情心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世界才能更美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698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0
下一篇2022-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