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长说,她7岁的女儿特别叛逆,不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她经常努力和她的孩子讲道理,但他们不听,这使得她的父母经常发脾气。她知道打骂孩子是不对的,但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让她举个孩子不听话的例子,她就讲了这个事情:
她住在一栋公寓楼的五楼。没有电梯,所以她上下楼梯。最近女儿特别喜欢这样下楼:一只手臂放在楼梯扶手上,手臂用力,脚不用力滑下。妈妈不允许孩子这样做,说楼梯扶手平时不清洗,会把衣服弄脏,磨破。
但是当我再次下楼的时候,孩子又是那个样子,又说又犯,家长终于不耐烦了,发脾气了。孩子不敢在父母面前那样做,而是找一切机会那样偷偷下楼。衣服的袖子经常很脏。
家长陈述完事情后,用失望的语气补充道:“我的孩子天生不像别的孩子那么懂事。我其实很尊重她。我不知道跟她说了多少,但她好像一个字也没听进去。”
我对父母说:“既然你发现讲道理没用,那至少说明在这件事上讲道理是不对的。发现不对,就要立即制止。”父母一脸不解,略带感情冲突地问我:“讲道理有错吗?那怎么教育她?”
我说:“很简单。回家找两块抹布。你和你的孩子可以从上到下清洁楼梯扶手。不仅仅是为了公益,更是为了孩子们用手脚下楼的乐趣。试试看,效果如何。”家长一听,恍然大悟!为什么我只想和她讲道理?
这位家长之所以没有想到,是因为她一直只关注自己怎么说的“有道理”,没想过自己怎么做的不合理。
人们对“讲道理”的偏好往往源于思维惯性
从小在家庭和学校接受过多“真理”教育的人,往往会成为讲道理的恋人。
于是,他和孩子发生了两次冲突,他真的失控了,对孩子动了手。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山穷水尽,堕落成了自己曾经鄙视的那种父母。
思想家卢梭说:
对孩子不仅没用反而有害的三种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故意动。
这个重要的提醒已经存在了一百年,但这三种方式只是很多家长最熟悉和熟练使用的模式。
另一位家长说,他4岁的孩子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不听话,一个是爱哭。问我怎么办。我让他举一个最近的不服从的例子。
他说,这年头,晚上睡觉前,孩子们总会下楼去玩。不管父母怎么跟他说外面天黑了,孩子们都回家了,明天再玩。孩子们不听,只是哭着要下楼。我说,你说的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可以一起解决。
从今天开始,试着凡事都听孩子的。如果他睡觉前想下楼,你要努力,把他背下楼。他可以在楼下想呆多久就呆多久,对其他事情也一样。
家长看起来有点惊讶和担心,但还是按照我说的做了,结果让他很意外。
他后来跟我说,那天睡觉前孩子又要下楼了。父母二话没说,高高兴兴地给他穿好衣服,带他下楼。外面一片漆黑,寒风呼啸。楼下没人空。他刚把孩子放在地上,孩子让他背回家。
父母故意说,既然下来了,就多待一会儿。孩子拒绝多呆一会儿,说他想回家睡觉。回家后,孩子突然变得很听话,自己刷牙,自己脱衣服。
在其他小事上,父母也是少说话多做事,尽可能多听取孩子的意见。这样一来,孩子的哭声就大大减少了。
讲道理的孩子不听,你还不如干点别的
每个人都要牢记一条规则:重复旧的做法只能得到旧的结果。
比如我们跟孩子讲道理,孩子不听,重复这种做法,即使我们说是破土动工,孩子还是不听。当然,家长可以直接给孩子讲一些正确的道理,但如果孩子不听,就要考虑做点别的了。
实践证明:
想让孩子接受一个观点,从情绪上开始是最容易的。通过问答的方式,调动孩子思考,激发他天性中好的一面。
这个方法屡试不爽:
一位妈妈说,她儿子3岁以前,上厕所不关门,孩子经常跟着。后来她觉得孩子越来越懂事了。当他看到自己坐在马桶上很难受,就不再让孩子跟着进去了。孩子不听,只好跟着进去。
母亲耐心地和孩子讲道理,但是没有用。母亲只好用力拉门闩,孩子们每次都在外面捶门,声嘶力竭地哭喊,有一次甚至呕吐起来。
从此,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妈妈上厕所上。即使他在和奶奶玩,或者在看电视,当他妈妈想悄悄溜进卫生间的时候,他总是会因为某种原因发现,立刻丢下手里的事冲过去大喊“别让他妈妈去卫生间”。
这位妈妈很担心。每天上厕所变成了警察和小偷的较量。感觉真的很累。
我对她说,既然原因之前已经解释过了,没用的就不要再讲了。换一种方式,用提问的方式给孩子做思想工作可能会更好。我建议她问孩子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果不让妈妈上厕所,你觉得妈妈尿裤子好还是厕所好?”大部分孩子第一个问题就能解决,会很快判断尿湿裤子不好。
孩子一旦给出这个答案,大概就不会阻止妈妈上厕所了。个别孩子,和父母为此争论了很久,可能会故意尴尬地回答,说尿裤子就好。然后父母问第二个问题。
“你喜欢你妈妈开心还是不开心?”一般情况下,孩子肯定会选择喜欢妈妈才幸福。
就像父母本能地爱孩子一样,孩子也会本能地爱父母,愿意取悦父母。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很少有孩子会选择让妈妈不开心。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孩子用自己的选择去改变不正确的部分。
让孩子重新做出正确的选择,真诚地对他们的回答表示高兴,并给予表扬。
然后让孩子在外面等着,给他一个期待,看他妈妈出来一会儿他是开心还是不开心。他会立刻接受并明白这个道理。
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有那么一两次,他感受到了正确选择的喜悦。看到妈妈因为自己的选择而开心,他的积极心理加强,大部分问题都解决了。
万一你的孩子特别到现在还没到,固执的选择让妈妈不开心,那就继续问第三个问题。“你希望你妈妈只是今天不开心还是明天不开心?”
几乎没有孩子会继续选择让妈妈不开心。只要他明天选择让妈妈开心,事情就可以回到第一个问题,按照之前的套路解决。
最想不到的是,孩子继续选择明天,没有让妈妈开心。第二天妈妈可以问同样的问题:妈妈今天不开心,因为不能正常上厕所。你希望她明天开心吗?
家长的提问态度要平衡、平和、真诚。夸张的语气会误导孩子认为这只是一个游戏,故意做出错误的选择来延长游戏时间。
当然不能表现出愤怒。那样会让孩子难受,刺激孩子的负面心理。只要孩子觉得母亲心中没有仇恨,就永远不可能让母亲不开心。
这位妈妈后来告诉我,当她问第二个问题的时候,问题就解决了,而且很有效。
主义不重要,“教育”才重要
做一个“不讲道理”的家长,并不是完全否定言语的必要性,而是强调口头教育的恰当性和行为教育的重要性。
01、“讲道理”一定不能口是心非
如果你想告诉孩子一件事,你首先要确定你自己相信这个“真理”。
经常会有不同意见的家长。比如有的家长明明很在乎孩子的考试成绩,但是他们向我征求意见的问题是:当孩子考试成绩差的时候,怎么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让孩子不在乎分数?
02。避免向孩子灌输庸俗的价值观
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有些父母个子不高,却热衷于向孩子传达一些不那么高明的观点,甚至一些庸俗的人生经历。比如有的家长建议孩子在学习上不用帮其他同学,浪费时间,容易被别人超过。
教育真正的准备是完善自己。要想告诉孩子能让他飞起来的道理,父母本身就要有蓝天胸怀和高度。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够高,不知道该说什么,那就什么都不说比废话强多了。
03。不要把“不合理”变成“不合理”[h/]
有些父母真的很少跟孩子讲道理。他们很直接,三句话不对就骂或者打孩子。这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不合理”,而是不合理。
有的父母对孩子简单粗暴,事后却美化孩子的行为。通过哗众取宠为自己的行为找一块遮羞布。这简直就是强盗逻辑,很矫情,更深层次的不合理。
“讲道理”是上策,发脾气是上策,发脾气加虚伪是上策。
总之,教条不重要,教育重要。卢梭说:对一切事物讲一个道理,是心胸狭隘的人的爱好。
有气魄的人,另一种语言。通过这种语言,他可以说服人,做出行动。想让孩子明白道理,家长就少说话,行为要合理,让孩子明白道理。这是教育的真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