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担心循规蹈矩可能隐藏抑郁,有人认为循规蹈矩可能失去个性,有人认为循规蹈矩可能表里不一...
的确,通过“善良”的表象来探讨如何定义、判断和区分“真”与“假”的善良,是对家庭教育的一种反思,是一件好事,也是一种好现象。
淘气的孩子更可爱?
这些质疑有些来得太陡,矫枉过正,说得出奇,值得推敲和讨论。
比如有一种观点认为“孩子太优秀,原因必有责备”,对孩子的良好行为有随意的怀疑和不当的归因;有一种观点认为“淘气的孩子更可爱”,列举一些极端案例,得出一个看似正确的结论;还有更煽情的:“培养孩子的目标是几千万,最坏的可能是那个“好”孩子!”……
曾经人人敬仰的“好”成了“讨伐”的对象,坏的却似乎成了追求的目标。
[h/]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你已经害了你的孩子吗?
而那些担心孩子不听话的家长们,或许可以松一口气了。
更多的家长无所适从。
曾经有家长给我留言,让人哭笑不得。这位妈妈说自己的孩子太乖巧懂事了,让她很担心,甚至想“故意把孩子教坏,教不好”。
看来“乖”成了父母的牵挂和担心。
其焦点在于害怕“好”会侵蚀孩子的活力和独立性,让孩子成为一个看脸、没主见、压抑个性、循规蹈矩的人。
——“做好人”本身没有过错。是区分属于哪种好孩子的关键。
这些担忧可以理解,但是忽略了三个关键问题:第一,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第二,什么才是真正的“好”。第三,什么样的教育会导致孩子“淘气”到让家长担心。
我们养育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有人认为是:有钱,有权,自由;有人认为是:钱多,东西少,没人管;还有人认为是:自力更生,适应环境,有尊严,独立思考和判断……
但是,不同的目标会对应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会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什么才是真正的“好”
如果需要用一些词语来表达对孩子的认可,我们一般会用“乖”或者“懂事”。
它的评判标准通常掌握在评委手中,因此主观性很强。但是,当我们找不到其他词语却希望客观反映这一特征时,就需要赋予“好”以内在的内涵。
善良是一种顺从,顺从包括服从。从以自我为中心,到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到能够适应环境,遵守契约,尊重规则,到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人,这其实就是完成社会化的过程。
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服从是意志力发展的最后阶段,而意志力又使服从成为可能。她还认为,一个有独立精神的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意识到“他需要遵守一定的生活标准”,就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如果说孩子的“乖”和“懂事”是在完成社会化的过程,或者更直白地说——这是孩子情商的体现,那么,人们还谈“乖”色变吗?
什么样的教育会导致令人担忧的“好”孩子
过度的顺从和聪明,包括依赖、胆怯、懦弱等性格特征,是我们很容易观察和担心的一些特征,也是每个人的担心。
这些令人担忧的人格特质的成因,不仅仅是自身气质造成的,还与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教养方式密切相关。比如吓唬孩子的“虎妈”,用伤心牌绑架孩子的“弱妈”,所有通过不正当的奖励、乞讨、命令或暴行让孩子听话的父母,都有可能让孩子表现出“病态”和“善良”。这才是真正让人担心的。
“好孩子”是孩子学会控制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学会自律和独立的标志;是孩子学会适应环境,寻求内心和谐的表现;是孩子逐渐具有独立精神,善于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表现。
“假善”是孩子被动屈服的表现。会轻则压抑孩子的人格,埋下心理疾病的隐患,同时只会培养出反应迟钝、智力低下、奴性十足的人。
那种整天“服从”、滥用表扬和奖励的行为,和滥用惩罚、暴力一样危险。
“做好人”本身没有过错。辨别孩子属于哪种好孩子,科学合理地培养引导,是关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