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学习动机?搞懂7个关键问答,拯救教室里的“趴趴熊”

孩子没学习动机?搞懂7个关键问答,拯救教室里的“趴趴熊”,第1张

孩子没学习动机?搞懂7个关键问答,拯救教室里的“趴趴熊” 孩子一直抱怨老师太无聊、同学都在玩而学习受到干扰等外在问题,或是有些孩子只向往课外知识、另一些只想念书等明显偏食问题,又或者他们对什么都没兴趣、挫折忍受力很差??孩子的诸多行为其实提供了宝贵的线索,让父母和师长可以透过观察孩子,找出症结,帮孩子再次点燃动机的火苗。

Q1:万一孩子抱怨老师上课太无聊,根本提不起学习兴趣,又不能换课,是不是应该转学?

问题的关键→老师是“罪魁祸首”还是“替罪羊”?

通关秘技:

这是把学习的主导权还给孩子的绝佳时机。如果有退路,有替罪羊推,孩子就学不会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有这种想法的孩子不管转到哪个班,哪个学校,都有可能再遇到不习惯的老师。既然不能从外部改变,家长也不能把学科带回家全靠自己教。我该怎么办?答案是,家长有能力让孩子对这门学科“重新感兴趣”,但目标是“和孩子一起找出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而不是“提高成绩”。

如果孩子觉得普通话不好玩,那就从看金庸小说开始;为了找回对生物学的兴趣,去星星和野外探索吧。徐心理咨询中心心理专家黄百佳提醒,如果老师的教学内容仅限于课本,家长可以示范如何超越课本,掌握学习主权。比如和孩子一起去图书馆或者上网查资料,找一些有趣的书,问一些有趣的问题:“如果把牛一所有的屁都放一次,牛能不能飞上外间空?”不是每个家长过去都做得很好,但家长一定要懂得让孩子眼前一亮。

你也可以反过来问孩子:你觉得老师在“聊”哪一科?你用什么方法把那门课学得更好?这些方法能否应用到现在“枯燥”的学科上?他们不再被老师或补习班等外力所控制,而是把思考方向转向如何有效地领导自己的学习。

Q2:万一孩子有学习的意愿,但同学们的阅读氛围宽松;本来打算选理科社团的,因为好朋友的原因选了另一个社团。怎样才能不让孩子受到同龄人的影响?

症结→孩子是不是认为少读书就能交到朋友?

通关秘技:

当孩子的学习方向因为同龄人的偏差而明显改变时,家长会非常焦虑。然而,“朋友”并不是孩子做出其他决定的唯一因素。决定孩子的不是环境,而是孩子在那个时间空环境中有了自己的一些观察、担忧和考虑,进而做出一些决定。也许他们认为少读书可以交朋友,可以生存。所以,家长要先听听孩子的决策过程:“为什么这个班会有这些变化?有没有其他的交友方式?”有时候孩子其实被局限在某些答案里。

亲子讨论后好处多多:

  • 可能会想出新的应对方法;

  • 孩子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提醒自己是否值得因为朋友而理性思考,做出某些决定。

    黄百佳建议,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提供灵活的妥协。举个例子,如果孩子原来把时间都花在交朋友上,能不能让他一半交朋友,一半学习,逐渐走向学习的方向。

    Q3:孩子想学习,却遇到很多挫折,不断打击信仰怎么办?

    卡的症结→父母是否经常“以成败论英雄”?

    通关秘技:

    大部分能力都是先表现出来,经过反思和反馈,下次会更好。所以学习肯定会经历这个什么都不行,然后慢慢变好的过程。专家杨丽荣曾经说过,适度的挫折经历是成功的养分。不要在孩子难过的时候勉强过度保护,或者在他情绪低落的时候给他逆向激励。有些家长会在不经意间过度欣赏生活中的百分百或第一位,这会让孩子紧张焦虑,无法提高孩子的挫折承受力。

    杨丽荣说,应该加强“通过程序取得成功”,应该欣赏儿童:

    “哇,你努力把事情做好了!”让孩子在过程中建立自信,重视进步。当孩子面对挫折时,会很烦躁,很难过,最需要父母也一样,陪着他们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当你明显要丢分的时候,你肯定很难丢分."“这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你觉得问题可能出在哪里?”此外,设定适当的目标,允许表现的合理振荡,可以帮助孩子保持希望感,减少对结果的焦虑,增加挑战的意愿。

    Q4:万一孩子只执着于追高分,在乎对方分数,其他社团、天赋或朋友都不在乎,我该放心吗?

    症结→孩子是“享受学习”还是“为父母读书”?

    通关秘技:

    一个有天赋的初中生在夏令营里向朋友抱怨,他所有的时间都被他妈妈占用了。除了学习,他最恨他的母亲。这样有天赋的学生,即使成绩很优秀,也可能永远不会再碰书,即使有一天完成了妈妈的要求,读完了书。在台北市长安初级中学辅导老师谢佩涵眼中,一个会读书,但不喜欢读书的好学生的危机,就是不知道自己的动力之火哪一天会突然熄灭!

    [h/]王雨娴,台北市永吉初级中学的一位家庭教师,观察到学习动机高的孩子通常来自一个除了要求分数之外还能看到他们孩子其他积极品质的家庭。“这样的孩子,自己心里会有一把尺子。这个尺子不是父母给的,是自己心里长出来的。”这把尺子用于学习和生活的其他方面,让他们成长得更“均衡”,不会偏食。

    永济初中到8年级的蹇宏?他的作业没有让大人们担心,但是他没有整天在他的房间里学习。他喜欢帮妈妈切菜和整理花坛,他也喜欢在学校洗厕所,因为他说他玩水很开心。“喷出来的水居然有彩虹!”早上妈妈做了太多早餐,他会拿去学校和同学分享。放学后,她主动帮同学补习。简的妈妈说,儿子从小就善良热情,所有在别人眼里的苦差事都可以当成乐趣。希望他能一直保持一颗积极快乐的心。

    Q5:万一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不好,课外才艺社不喜欢,就懒得趴着上课了,老师会主动给他们安排课外服务行程。问他们喜欢什么,他们就说不感兴趣,就像一个大麻子,一推就立马恢复原状。我该怎么办?

    卡的症结→孩子是“真的试过”还是“怕失败”所以连碰都不碰?

    通关秘技:

    新北市林口初级中学教导主任徐巧玲分析,动机是一种不断滚动的状态。动机、坚持和挫折承受力共同形成了一个学习表象,孩子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满意程度会影响下一轮的学习动机。所以一定要以一个时间线来看孩子的状况,先问一句“他这样多久了?”如果只是一两个月,可能只是他身边发生了一些特殊事件影响了他的正常发挥。如果排除这个事件,情况会逐渐好转。如果持续半年以上,必须追查:

  • 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中是否存在长期抑郁、损害学习动力的因素?比如父母太严厉,或者有代代相传的育儿压力;

  • 你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了吗?

    你有没有因为挫折而气馁过?比如缺乏答题技巧,虽然很享受学习过程,但考试成绩总是很差。

    另外,有些孩子会用“不喜欢”作为挡箭牌,来逃避自己尝试后可能面临的失败,掩盖内心的脆弱,甚至用自我感觉良好的假象来保护自己。黄百加曾经面对一个拒绝上学的高中生。他说他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如果他努力了,他会有很好的结果。他妈妈也相信孩子是“睡狮”,从7年级一直睡到2年级。这时候问孩子“你是不知道,不知道,还是不喜欢?”当孩子知道自己是害怕失败还是真的不感兴趣时,就能理清问题,找到有效的对策。

    Q6:万一孩子对课外社团的学习感兴趣,老师让同学洗空调过滤网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举手表示帮忙,但是课本一翻开,他就趴着睡了。如何把课本之外的热情带回学术研究?

    症结→孩子是不是只有学习成绩好才被鼓励?

    通关秘技:

    谢佩涵记得有个男生在七年级(初一)上课调皮捣蛋坐不住,会和老师发生矛盾。他妈妈知道儿子喜欢上动手技能课,但他权威的爸爸只要求他好好学习,亲子之间没有交流。他在九年级上了电工技术的课程后,觉得自己没那么差了,情绪变得稳定了,对人也有礼貌了,不再跟老师呛了,其他成绩也逐渐提高。后来,他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公立高职。

    程池大学教育系教授詹志宇说,最后一个孩子不是没用;他只是隐形的。当他有机会在小范围内获得认同,就能产生积极的“光环效应”,照亮其他地方。但詹志宇提醒,光环效应不在于技巧,而在于自信。

    有时候黄百加会尝试和咨询案例的家长谈论自己孩子身上的积极特质。家长往往会认为他在说外语,因为“我孩子性格幽默体贴,挺好的。然后呢?以后有什么用?”他认为,其实父母不是不想往别处看,而是不知道看什么,甚至希望把积极的特质引导回功课上。

    其实“找亮点和找作业的方法不一样。找亮点就是找亮点。”黄百佳认为,如果家长能突破这一关,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会得到提升,其他学习动力也会逐渐升温。

    Q7:万一孩子的动力之火要熄灭了,家长该怎么办?

    卡的症结→孩子可能遇到了“动机平台期”?

    通关秘技:

    当一些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停滞或退步时,可能是他们遇到了“平台期”。学习任何项目,就像运动员一样,也会遇到平台期和“动力平台期”的孩子。也可以参考运动员的四个关卡,逐一清除动力障碍,走向更高的挑战。

    师大体育系教授洪聪敏说,每个运动员的状况都不一样,但大致可以查四个障碍:

  • 身体素质:确认是否有生理因素?你生病了吗?

  • 心理素质:最近家里有什么事吗?孩子害怕失败和压力吗?

    技术层面:每个人都难免犯错。孩子的退步是一次性考试或比赛的错误吗?

    战术层面:如果你学习不好,学习受阻,是不是你应对考试或比赛的“策略”有问题?

    很多受访的老师都认为,当孩子的动力即将熄灭时,他们会开始“逃避”或“放纵”,明亮的眼睛会变得暗淡。每个孩子都应该保持一种除了作业之外的兴趣,而家长要做的不仅是不要给孩子泼冷水,还要积极帮助孩子准备一个保持动力的环境。

    说起激励,很多家长都希望找到一个“今晚用,明天有效”的好办法。

    但是,保护教育选择权联盟总召集人陈一光认为,如果家长只是跳过问题,去找答案,那就像电脑死机重启一样快,但永远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所以在对待动机的时候,一定不能只看表面,要顺着线索走进孩子的内心,强化内心,表现出同样的热情陪伴孩子。

    有一天,当你的孩子在大考前玩了一场汗流浃背的球类游戏,或者拉了五年的小提琴,玩了一半也没得过奖,但你依然能为孩子的快乐感到由衷的高兴,动力之火不再令人担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679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9
    下一篇2022-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