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叛逆的亲子沟通。学习4种非语言沟通技巧会更有效。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在谈论婴儿的时候,宝爸马宝的话突然变了,她一开口就变成了这样。
“这孩子太不听话了”
“你怎么变得这么叛逆”[h/]
“小小年纪回来”...
说到孩子的叛逆,这恐怕是家长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小家伙“说不”的时候,让人抓狂又无可奈何。
2-3岁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也是性格塑造的关键期。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发展都有影响。父母要蹲下来和孩子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让孩子在平等、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中,建立良好的性格,养成良好的习惯。
蹲下来,用心和孩子说话
叛逆是孩子成长的标志。家里有句话,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其实是他最需要爱的时候。叛逆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过程。作为父母,在孩子叛逆期,你给了孩子足够的关心和爱吗?
有妈妈说,她的孩子一岁多就开始这样叛逆了。那可能是因为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妈妈们总是喜欢命令式的不要做任何事,禁止任何事,所以孩子很早就学会说“不”。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你是什么样的人会在他身上体现出来。所以改变孩子的关键是先改变自己!
教育专家陆琴说:“这是所有从事儿童教育的人都应该遵循的原则。作为父母,要想被孩子接受,就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跪下来,倾听孩子,了解孩子的想法,知道孩子想做什么。我们不应该总是用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孩子,没完没了地骂他们吗?”
有一次和一个妈妈聊天的时候,她跟我说了一件让我感触很深的事情。
女儿3岁,却发现她最不喜欢逛街。每次被带到店里,她总是哭着不肯进去。这很奇怪。商店里的商品种类繁多,让人看不清。孩子为什么不爱来?
然后她终于明白了。有一天,她领着孩子来到店里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女儿的鞋带开了。她蹲下来给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个子矮的孩子,没有柜台高,眼睛里看不到各种商品。而是前后摆动的手臂和有棱角的大书包。
时不时撞上孩子的小脸和虚弱的身体。接孩子离开商店的时候,孩子突然笑着指指点点,不想走。原来她看到了一个漂亮的玩具。
这件事说的是,作为一个成年人,你不能总是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跟孩子说话。你必须弯下腰,和你的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习惯于对他们的孩子发号施令。
希望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不要用命令,而要用咨询的语气
美国励志大师戴尔·卡耐基是这样说的:“用‘建议’代替‘命令’,既能维护对方的自尊,又能帮助他愿意改正错误,与你合作。”
所以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可以用这个句型:
“你觉得呢?”
“这是个好主意吗?”
“我希望……”
二、尊重孩子不是放任自流
你可以和孩子讨论任何事情,询问他们的意见。有的家长会说:“如果什么事都和孩子商量,什么事都听孩子的脾气,那岂不是把孩子的坏习惯都惯坏了?”
和孩子谈判的时候,有时候需要一定的妥协,但是妥协的程度要由家长来把握。对于一些事情,不管孩子愿不愿意,不管他懂不懂,都要给孩子灌输他必须这么做,比如不打人,不撒谎。
两三岁的孩子虽然还小,但还是有被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应该明确赋予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孩子。
引导孩子比说“不”更有效[h/]
孩子小的时候,你可能说过很多次下面的话:
“不能带刀。”
“这个插座不能碰。”
“不能踩水。”
我们一直用消极的、禁止的方式引导孩子,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随着孩子的成长,如果你的教育依然是“禁止”的,那么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也不能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
日本教育家铃木信一说,“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首先要用爱和热情去努力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鼓励和欣赏他,而不是一味地用责备和打击来强迫他们“服从”,因为在恐吓和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只能成为胆小和虚伪的人!”
这是指导。引导比禁止更明智、更有效。
如何引导孩子?
首先,鼓励孩子在时间上不断进步
“妈妈,我今天跑步得了第一名。”每天开心的对妈妈说。
“你跟谁跑?你为什么要跑?”母亲淡淡地问。
“今天上体育课,老师让我们跑步。我是跑得最快的人。我的老师表扬了我的运动能力。”每天脸上都带着骄傲的微笑。
“哦,我明白了。你今天留作业了吗?去写作业吧!”妈妈好像没听见她每天说的话。
听到我妈这么说,我每天都觉得很失望,闷闷不乐的走到一边。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跑第一,但是他妈妈一点也不高兴,也没有表扬他。
很多父母总是忽视孩子的成绩,从而失去了鼓励孩子的最佳时机。
上面例子中的每一天,我都因为没有及时得到妈妈的鼓励而感到很失落。如果他妈妈再对他说:“你要好好学习,考个第一。”每天的逆反心理都会表现出来。
朱永信在《新教育的梦想》中说:“理想的父母是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孩子失望,永远不会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永远不会使用侮辱性的批评的父母。”明智的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
如果妈妈说:“真的吗?太神奇了,我家天天能干!”这个时候,孩子必然会感到高兴,母亲可以趁机鼓励,“每天,你也要在学习上努力。如果能拿第一,那就更厉害了!”孩子必然会从成就感中激发斗志,这样的鼓励是积极的鼓励。
二、善用赞美,激发孩子采取积极行动的力量
“好孩子是被表扬的。”这句话影响了很多父母,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表扬在家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孩子长大后会发现,表扬孩子已经没有以前那么有效了,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
比如你的表扬让孩子感到压力,孩子就很难接受。
“你一定会成为钢琴家的。”这肯定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他会认为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远远超过对自己的期望。
所以要注意表扬对孩子的使用:
1、明确为什么要表扬孩子
表扬孩子让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值得肯定的。具体的表扬真的可以鼓励你的孩子。
2、发自内心的赞美孩子
发自内心的赞美孩子,而不是敷衍和盲目。只有发自内心的赞美才会被孩子接受。
3、注意赞美的表达方式
在表扬孩子的时候描述自己的所见所感会比干巴巴的表扬更有效。
比如:“你刚才演奏的节奏太大了,你仿佛听到了泉水的叮咚声和鸟儿的叫声”。这样的称赞会比“你打得很棒”更有感染力。
和孩子交流,非语言交流更有效
沟通不仅仅是听和说,有时候非语言沟通可能更有效。给你的孩子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拥抱或一次握手。这种沟通是一种能听懂但不能解释的高效沟通。
所以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风度和行动。给孩子非语言交流也很重要。
以下非语言沟通技巧可以参考:
1、微笑
教育家陆琴说:“对孩子来说,爸爸妈妈的面部表情非常重要。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它就像穿过乌云的太阳,给人们带来温暖。”
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表情之一。对孩子微笑经常让他们感到舒适和温暖。对孩子微笑是说“我爱你”最快的方式
2、拥抱
根据相关调查,中国孩子得到的拥抱远远少于美国孩子。
我有一个表弟,家里的独子。父母对他期望很高,从摇篮开始就对他要求严格,用哭闹免疫试图从小培养一个男人。
每次他哭的时候,他家里的大人都达成了铜墙铁壁的一致。让他哭,让他闹,不理他,不要抱他,直到他不哭了。
渐渐的,小表弟不哭了,经常在摇篮里睡一天。当他醒来的时候,他没有哭,所以他睁着眼睛四处张望。
但是长大后,他的表弟非常自卑,敏感,不愿意与人交往。我觉得可能跟他小时候没人抱有关。
这在孩子眼里的意思是:当母亲排斥自己,生活中所有的“重要他人”都排斥自己的时候,他就很难信任这个世界和他人。
小时候反复的安全感得不到满足。很可能会伴随我孩子的一生,无法抹去。
这种身体上的疏离必然会导致情感上的疏离。
美国迈阿密接触研究所负责人 Field指出: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皮肤饥饿感”。人的皮肤和胃需要吃才能消除饥饿感,吃的方式是爱抚和抚摸。
当孩子被父母拥抱时,大脑会分泌稳定情绪的因子,让孩子的心理成长更加健康阳光,内心充满幸福感。
所以,孩子每天至少应该得到父母的一个拥抱。
3、沉默
面对孩子的打骂,骂人等。,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会是暴跳如雷,想给他们点颜色看看,或者至少口头上训诫一下。在这种情况下,发脾气或唠叨是一种气馁的表现,说明父母认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很难改变,自己也无能为力。他们只能通过发泄情绪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但是,如果我们能在发脾气之前提醒自己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根本原因,也许就能克制自己多唠叨的冲动。尽量保持冷静和温和的沉默。虽然很难,但也不是不可能。
沉默的力量是惊人的。沉默可以捍卫一个人坚定的边界感,也可以让孩子知道不良行为的后果。他们会很快学会适可而止。
有时候,沉默可以表达强烈的不赞同。有时候,沉默也是对一个孩子能力的一种信任。
4、以身作则
父母给孩子的示范远比口头说教更有影响力。
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平时的行为,这对孩子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影响很大。
聪明的父母都是以身作则,塑造孩子良好的人格。
孩子的性格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出来的。少一些“保护”,多一些经历,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性格是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行走的标准,良好性格的培养对孩子的未来非常重要。明智的父母,在塑造孩子良好性格的时候,会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严格要求自己。他们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陪伴孩子的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