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话的孩子是坏孩子吗?不要!学会这个,父母就知道错在哪里了。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善待他人,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表达与他人不同的意见。
你这样进入社会怎么和人相处?如何建立人际关系?孩子的情商有多低?那么,对于孩子,我们是否应该教会他们如何反抗?
孩子为什么要学会反抗?
在最新一期的《向往的生活》中,节目组邀请了很多嘉宾去参观蘑菇屋,他的表现总是很冷淡。之后他也任性的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他说:“我说的是实话,你们来是因为我跟你们不熟,我也没必要跟不熟的人废话,所以你们进来跟我打招呼我也没那么热情。”
一直以情商高著称。这次你怎么能说出这么伤人的话?很多人觉得是因为把持不住。这一次,真正的人造装置崩溃了。事实上,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一个人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表现。
你说的话让大家都很惊讶。我认为这太伤人了,是情商低的表现
对于孩子来说,成长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成熟,更是一个心智逐渐成熟的过程。父母允许孩子反抗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恰恰是孩子思想趋于成熟、性格趋于独立的重要标志。
一位德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对孩子们进行测试,根据他们的抵抗力把他们分成两组,然后一直跟踪到他们小的时候。
结果显示,童年期反抗倾向较弱的儿童,进入青年期时意志力较强的仅占26%,其余74%的儿童在遇到事情时无法下定决心,无法独立承担责任。
有反抗倾向的孩子,将来会有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
可见,懂得表达自己的意见,懂得为自己说话和行动的孩子,将来会更加独立,他们会对自己的未来更加负责。
反抗是一种本能,但是为什么孩子长大了就不会反抗了呢?
其实孩子的反抗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就像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没有给孩子穿好纸尿裤,孩子会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不满。等孩子大一点,遇到不爱吃的东西或者不想穿的衣服,就会直接表现出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希望有一个听话的孩子,不是为了操控,只是因为我们觉得只要孩子听话,好好学习,就会有好的未来。父母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一味要求孩子听话的结果不一定好。
父母总是要求孩子听话,觉得听话的才是好孩子
就在昨天,高一女生张从23楼自己家的窗户跳下,当场死亡。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张在遗书里说:“我就是不想在学校里屈辱的活着”。
原来张在学校因为叫错名字,不尊重老师,被教导主任处罚侮辱。她在遗书中说:很难反驳。要头脑清醒,头脑清醒。
因为觉得很难反驳而放弃自己的生活,说出自己的想法,真的有那么难吗?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这是如此的困难。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已经成为“习得性无助”。
孩子选择自杀是因为他们害怕说出自己的心声
习得性无助最初是由著名行为心理学学者塞利格曼提出的。他认为,个人对自身能力的认知来源于过去的经验。无助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就好像小孩子总是被要求要听话一样。只要他们表达了与父母不同的意见,就会受到批评、训斥甚至体罚。时间长了,孩子自然不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塞利格曼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来证明这个结论。他把狗放进锁着的笼子里,然后给笼子通电。电流的强度只是让狗感到疼痛,但并没有伤害它的身体。被电死的狗会在笼子里跑来跑去,想找个出口。
几次尝试不成功,狗狗会感到绝望,放弃反抗。即使仍有电流流过,它依然默默承受着痛苦,而不是试图逃离。
一只经历过失败,然后再也没有勇气去尝试的狗
后来,塞利格曼把狗搬到了一个更大的笼子里,笼子用隔板隔开,隔板的高度足以让狗跳过去。开机和关机。后来,塞利格曼放入一只没被点击的狗,和被电击过的狗一起锁在没有电的一边。
当笼子通电后,没有经历过咔哒声的狗狗受到了惊吓,立刻跳了起来,逃到了安全的一侧。而之前经历过电击而未能逃脱的狗狗,眼看着自己的伙伴轻松跳到另一边,却宁愿接受电击也不愿再次尝试逃跑。
无助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塞利格曼说它放弃了反抗,学会了无助。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每次反抗被压制,孩子都会选择“忍”,而这种“忍”会进入血液,成为孩子的性格和内在特质。长大后,即使面对的对象不再是当初压制他们的父母,他们依然不会反抗,也不敢反抗。孩子们失去了采取主动的能力。
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反抗?
与其说是让孩子学会反抗,其实是让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让孩子有独立的思想和主见,有能力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而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学会表达不同的观点,敢于说出不同的声音,父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要让孩子学会反抗,家长要做到这三点
首先,家长不要当众批评孩子,这样孩子会在公共场合受委屈。
这种情况在家庭中很常见。很多父母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不惜让孩子丢脸。
综艺节目《少年说》里的叶芷青曾经指责过自己的母亲。她妈妈总是不分场合的批评自己,她不敢向妈妈要求什么,只能自己忍受委屈。母亲听到孩子的抱怨,就问:“在外面,是母亲的面子重要还是孩子的面子重要?”
叶知青有些尴尬。而我妈又启动了值班模式。她说:“上次我们出去玩,都是自己扛行李。你这么大了,为什么不能和我们分享?你看,你吃的多,喝的多,人也大,但是做事情的时候只会沾沾自喜,偷懒。你怪你妈发脾气吗?”
母亲对孩子的训斥让孩子学会了退缩
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我妈骂了让叶治青青,羞得抬不起头来。妈妈认为她是对的。但是,这会给孩子带来阴影。以后孩子什么都不敢跟父母说,因为说了也没用,会受到二次伤害。久而久之,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再说话了,孩子会觉得我这么说就没人支持我了。
其次,父母要告诉孩子,自己永远和孩子站在一起。
我在文章开头说过,我平时鼓励孩子发表意见,我会认真思考。如果孩子说的是对的,我会坚定的支持他;如果孩子说的有问题,我会和他一起分析,然后再让他参与决策。但是,不管孩子说什么,我都会告诉他,他妈妈愿意养你。
很多家长不喜欢给孩子发这样的信息。他们担心孩子会失去独立性,觉得应该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如果他们失败了,他们的孩子会知道下次该怎么做,或者他们会一直依赖他们的父母。
父母应该给孩子支持和力量,让他们有勇气面对困难
其实不是。内心的强大不是来自于被打击或者被孤立,它只来自于被爱和被支持。孩子只有得到支持,才会有与困难抗衡的力量和勇气。如果父母只是压制,孩子的那点力量就会消失,那么下次,就不要指望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了。
最后,家长要给孩子表达的权利,学会“放权”。
这一点在孩子是否愿意分享的问题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很多家长强调孩子要懂得分享,把自己的书给别人看,把自己的玩具玩,即使不愿意也要和别人分享。很多孩子也因此觉得委屈,但是随着孩子习惯了,就会默默的看着这一切发生。
抛开孩子不谈,作为成年人,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社会化,懂得了人情世故,但是如果有人拿走了我们爱的东西,我们会难过,会生气。孩子呢?我们一味的要求孩子,忽略了孩子的个人感受,更忽略了这种行为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伤害。
父母不能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忽视孩子的感受
所以,我们不必强迫孩子,而是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如果孩子不想分享自己的玩具,可以直接告诉对方“我不想和你分享”,这样孩子就不必感到内疚和害羞。这样孩子不仅会明白自己有表达的权利,也不会因为被拒绝而感到失落。
所谓的反抗,表达不同的看法,其实是孩子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是孩子在面对自己不想做或不想做的事情时做出的一种选择。诚然,我们应该考虑到其他人的感受,但在此之前,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学会拒绝、质疑和不同的说法是一样的,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的感受也值得被倾听和尊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