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育儿教育,家长不仅给自己挖坑,最后还误导了孩子。然而,许多中国父母却乐此不疲。让我们看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有一个经典实验。他把一只饥饿的老鼠放在有杠杆的笼子里。老鼠因为饥饿四处爬行,不小心按下了杠杆,立刻掉了一粒食物。然后,经过几次老鼠的偶然触碰,每次都会掉下一粒食物。后来只要实验者把老鼠放进笼子里,老鼠就会按下杠杆。小鼠理解“压杆→食物”的关系。这就是著名的操作条件反射实验。
然后就有人做了类似1岁宝宝的事情。宝宝咯咯笑的时候,就给宝宝一瓶他喜欢喝的鲜榨橙汁。每次,最后宝宝每次想喝鲜榨橙汁的时候都会咯咯地笑,直到大人给他端来橙汁。婴儿也知道“咯咯笑→橙汁”的关系。
故事一:
有一天,我和一个认识的妈妈带着孩子去图书馆。母亲的儿子大约5岁。他总是制造噪音,干扰其他专心读书的人。母亲几次低声警告都没用。最后,她生气了,打了孩子一巴掌。孩子“哇”的一声哭了,其他人回头看。
母亲紧张地把孩子拉到一边,然后往孩子嘴里塞了一块巧克力。我看着孩子又哭又笑,暗暗替这个妈妈担心。
故事二:
有一个小男孩,非常贪玩,经常因为贪玩被奶奶打,但是孩子的奶奶跟我说:“这孩子像块牛皮,打也没用。”后来我终于找到了线索。
一天晚上,已经很晚了。下楼散步之前,我们已经吃完晚饭了。我们看见那个小男孩还在楼下的小操场上玩耍。他奶奶着急地催他,“太晚了,爸爸快回来了,我还没做饭呢……”孩子无动于衷,她奶奶走了过去,狠狠地打了小男孩一顿屁股。孩子一边哭一边跟奶奶回家了。
看到孩子哭,奶奶赶紧说:“别哭,别哭,我能让你在家看电视吗?”小男孩点点头,不哭了。
故事三:
一个小女孩有一天做作业心不在焉,写的字不仅潦草,而且错别字很多。爸爸让小女孩认真写,小女孩同意了。但没过多久,父亲回来检查,错别字不仅没有改正,反而出现了很多新的错别字。爸爸一生气,就把女儿的作业撕了,让她重写。
小女孩突然大哭起来。看到女儿的眼泪,父亲心软了,说:“我给你买那个红色的木偶。别哭了。等你写完作业,我们一起去买。”孩子不哭了,认真地重写作业,嘴角情不自禁地挂着微笑。
这种教育据说被欧美家长称为育儿教育中最愚蠢的Top1。有多少中国父母不知不觉地乐在其中?
为什么有些家长害怕孩子哭?
有人说,孩子的哭声是世界上最能引起人类情绪反应的声音,容易让人担心和烦躁,尤其是对自己的父母和家人。所以,为了尽快摆脱自己不舒服的感觉,大人迫切地想办法让孩子不哭。因此,成年人往往会做出一些无关紧要的行为,给孩子造成困惑,最终不仅不利于孩子不良行为的纠正,还会产生新的问题。
分析一下这种最愚蠢的教育的严重后果
这些成年人的行为模式如下:犯错→殴打或批评→哭泣→物质利益
有这种行为模式的成年人,他们的想象中有这两对因果:犯错→挨打或批评;物质利益→不哭
但是当它到达孩子们的时候,结果是5个原因和结果:
1。犯错→物质利益:孩子会因为重复犯错而获得物质利益;
2。殴打或批评→物质利益:孩子会通过被打来获得物质利益而受到批评;
3。哭→物质利益:孩子经常哭会得到物质利益;
4。打骂或批评→哭闹→物质利益:孩子会争取被打骂+哭闹来获得物质利益;
5。犯错→被打或批评→哭→物质利益:孩子犯错+被打被批评+经常哭会获得物质利益。
但是,人有趋利避害的天性。被打被骂是不好的经历,孩子很快就会丢弃。最终留给他们的是这两个因果:
1。犯错→物质利益:孩子会因为重复犯错而获得物质利益;
2。哭→物质利益:孩子经常哭会得到物质利益。
其他情况:
如果说家庭中打骂孩子是家常便饭,有些孩子会因为害怕被打骂而减少错误,但哭闹无疑会成为他们物质利益的杀手。这些父母有暴力倾向,经常打骂孩子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但另一方面又像懦夫一样软弱,听不进孩子的哭诉。所以有暴力打骂孩子的家庭,孩子经常爱哭。
如果这些家庭在孩子哭闹后,铁石心肠,不给予物质上的好处,反而打骂或者大喊大叫制止。结果孩子怕犯错,怕哭,最终变得冷漠,战战兢兢。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哭了以后,父母心软,放任不管,孩子就会建立起“哭→成功”的行为模式,然后孩子就会把哭作为达到目的的武器。
让我们看看,结果是不是违背了你的初衷?所以那些听不到孩子哭的家庭,他们的孩子不仅有很多坏习惯,还经常喜欢哭,这就是为什么。
有些家长可能会有疑问。我就不能偶尔用物质利益“贿赂”一下爱哭的孩子吗?
不要太自信!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是一致的,至少思想是一致的。如果你小心使用它们,你将永远无法摆脱它们,即使是对孩子。
所以,从饥饿老鼠的实验中可以推导出理性的教育行为模式。它们应该是这样的:
犯错→教育
哭→无视
表现好→表扬
孩子想吃零食→给零食(与条件交换无关)
“行云流水”,大概只有这句话能解释“哭→冷漠”的状态。让它回到它来的地方,不留痕迹,就好像它从来没有来过这里一样。孩子也会对大人漠不关心,因为“哭→得不到任何东西”,他们会像老鼠按杠杆得不到食物一样,把“哭”当成杠杆抛弃。所以,从一开始就不理会孩子哭闹的家庭,往往哭得更少。所以,越是听不到孩子哭的家庭,孩子哭的越多。
最后提醒:
忽略一个孩子的哭闹不适合有小宝宝还不知道怎么表达的家庭。因为哭是这个年龄段的婴儿表达自己的唯一方式。就像大一点的孩子的嘴,你把他们的嘴封起来,他们就不会有任何表情,比如尿湿,饿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