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养,说不出的“痛”不是躲而要治

隔代教养,说不出的“痛”不是躲而要治,第1张

隔代教养,说不出的“痛”不是躲而要治 昨天去幼儿园接女儿,遇到同来接孩子的涛涛奶奶,手里拉着小推车,我好奇的问:“阿姨,你接完涛涛还要去买菜吗?”阿姨摇摇头说:“不是,涛涛不愿意走路,昨天让我背着回家,今天拿车拉着他回,背不动了。”

我接着说:“你都70多岁了,拉个车都受不了。”

阿姨笑了笑,没说话。

我女儿和陶陶在同一个班。他们都快五岁了,个子都很高,一米二,有时候走几步我都累得抱不动女儿,只好把她放下来说:“小乖乖,我们手拉手走吧,妈妈累了。”在我的记忆中,女儿每次都点头同意,从来没有让我尴尬过。

说到这里,我想起接女儿放学的时候,有几次看到陶陶背着奶奶去买路边小吃。当她的祖母说这不卫生并拒绝时,陶陶就会躺在地上,开始打滚、哭泣,有时甚至撕扯她的衣服。这时,陶陶奶奶经常让步...

我很清楚这种育儿行为对孩子不好。因为,我也经历过。当时婆婆帮我带女儿。婆婆主要负责吃住,公公主要负责陪孩子玩游戏。

记得有一次,我下班刚进屋,看见婆婆弯腰给快3岁的女儿穿鞋。我马上对女儿说:“做个小乖乖,做自己的事,穿自己的鞋。”

女儿马上拦住婆婆,说要穿自己的鞋。事后我对婆婆说:“妈妈,你老了,不要什么都为小姑娘做。让她自己试着练。”

我知道婆婆对女儿的爱渗透在每一个小举动中。以孩子喝水为例。我一般都是帮女儿倒水,试试水的温度,然后递给女儿喝,而婆婆总是选择捧起来喂给女儿喝;吃鸡蛋的时候,我会让女儿自己剥自己的皮,既锻炼了手的动作,又增加了生活能力。婆婆总是把皮剥了,放在小碗里,用勺子切成小块,喂给女儿吃...婆婆人很好,每次提醒我都答应。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老人的爱已经被盲目的行动所取代,这有时会阻碍孩子体验生活。

还有一次,晚上我在书房写东西的时候,女儿跑进来掐我脖子。我一下子就闻到了从我小嘴里飘出来的甜甜的味道,就问:“小乖乖,你吃糖了吗?”女儿对我说:“吃吧。”

这时,孩子的爷爷冲进来说:“囡囡是个小叛徒。他们都叫你不要告诉你妈,你还这么说?”

我不能和老人起冲突。我看了一眼不知所措的女儿,只好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对孩子说:“跟妈妈说实话。不是我妈不让你吃,是晚上吃糖有什么不好?”

女儿笑着对我说:“对牙齿不好。”

我接着说:“你知道就好。吃完饭去刷牙。”

事后我跟我老公提过,希望他告诉岳父晚上不要给孩子吃糖,也不要告诉他父母。孩子们怕他爷爷说他是叛徒,又怕他不告诉我他不诚实,让他们无所适从。

另外,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他们感知情绪的能力很强。他们会看爷爷奶奶允许什么,父母不允许就求助爷爷奶奶。俗话说“钻空”。

这是育儿吗?这样的误导只能让孩子明辨是非,往往会把自己因粗心大意而造成的错误或过错转嫁到客观环境或他人身上。试想,一个不善于自我总结和改正的孩子,最终会变得不负责任,自欺欺人。

教育孩子光有爱是远远不够的。最需要教育的不仅是孩子,还有陪伴他们的父母(包括父母和老人)。

说到这个话题,估计很多爸爸妈妈都会说,我要上班养家,没时间精力照顾孩子,只能交给老人帮我了;老人就是长辈。大三的时候说什么都不听。另外,我想要老人的东西。所以,当老人溺爱孩子时,父母视而不见。

你必须照顾好你的孩子。关键是怎么做。“一根筋”的教育是不可取的。用另一种方式教育孩子,努力丰富自己的教育方式,才是上策。

成熟的父母要多了解孩子的教育和心理,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经常和孩子、老人沟通,让自己和老人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不要把孩子完全交给长辈。对于孩子来说,渴望被爱,需要安全感。在爱和安全感这两个要素之间,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看到一则新闻,采访一个被欺负孩子的母亲。她说,“很多人觉得我很轻松,说你孩子那么优秀,一点都不重要。殊不知,我晚上睡觉其实是睁着一只眼的!”

所以,没有人生来就是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自己做的父母。成功的父母是不断学习和提高的结果。

面对代际冲突,我想告诉妈妈们,想要家庭稳定和谐,孩子健康成长,就要勇敢站出来,做一个善于学习的智慧妈妈。给大家几个建议:

首先,母亲要尊重家里的老人,赞美老人的智慧,虚心向老人请教。家庭氛围很重要。

我经常问婆婆做饭的技巧,比如蒸鱼、葱、姜片要放多少,饺子怎么调馅;有的空还会跟孩子的爸爸请教公公如何健身保养。老人老是说,把媳妇拉近了。

其次,如果你遇到需要提醒公公婆婆的事情,请让孩子的爸爸帮你转达。和老人沟通时,不要有负面情绪。

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和老人争论。不要让孩子觉得父母不尊重爷爷奶奶。

再者,学会分担家务。

比如我们家买东西,大的是孩子爸爸负责,小的是我负责。下班回家的路上,我会给婆婆打电话问她需要补充什么食物等等。

帮助老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洗碗,给孩子洗衣服。这些都不是很累很难的杂务。切记不要做“甩手掌柜”。

最后,带老人们一起学习,利用权威的力量。

提高和老人的早教意识,因为你直接告诉老人,不一定会听。更何况很多时候,我们的沟通方式也有问题。建议可以在网上找一些专业的育儿讲座,和老人一起看或者听。

总之,父母往往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和缺点的最大障碍。

当务之急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家长。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不要让父母对孩子的爱变成害了孩子的“溺爱”,它就会泛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642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6
下一篇2022-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