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朋友逗孩子在中国太普遍了。大多数家长认为亲戚朋友逗孩子是因为喜欢孩子。一般就是不太逗他们。
我讨厌中国父母的这种调侃,本质上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很多孩子觉得最受伤的事,但也有家长觉得这是个笑话。
这次清明节回去扫墓,在午饭的时候遇到了这么一群混蛋父母。邻桌坐着五个大人和两个小孩,一个大概6岁,一个3岁
饭桌上,一个拿着白酒的男人逗3岁的孩子:“尝尝,很好喝。”3岁的孩子抵挡不住诱惑,喝了一大口,却被噎哭了。那人笑了。
孩子妈妈有点生气。她一边哄着孩子一边抱着儿子,一边抱怨着那个男人。她丈夫不以为然地对她说,“逗逗这孩子怎么了?小时候没人逗你吗?”
老婆一脸不高兴,不理老公,然后抱着宝宝直接从酒店走了。后来这些男的继续吃喝,完全不理会这件事。
我估计这个老公回家肯定会被老婆训一顿,也不会好起来!
这种逗孩子的行为绝对是恶意的。区分善意和恶意是很容易的。大人把孩子弄哭了,大人笑了,就是恶意。不要说是为了让孩子开心,其实是为了让居心不良的大人开心。
这种欺骗孩子,让孩子喝酒的行为,让大人觉得无伤大雅,但是孩子的安全感被破坏,陷入恐惧。孩子被骗了,他爸爸没有帮他。
这位父亲应该反思一下,到底是你的面子更重要,还是孩子的安全感更重要。你在孩子眼里的高大形象都因为这个消失了。
以后孩子真的不敢和你在一起,包括你的朋友。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一件事。好久不见了。五彩缤纷的城市里,一群妈妈在外婆家(酒店的名字)排队吃饭。其中一位母亲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孩子正在吃一根五颜六色的棒棒糖。
一旁的一个中年妇女好像是这个妈妈最好的朋友,闲着无聊,开始逗孩子说:“童童,这个棒棒糖好吃吗?”孩子回答:“好吃”。“你会给你养母试试吗?”孩子给了她棒棒糖。
女人真的咬了一口。然后还给了孩子。过了一会儿,女子又开始逗孩子,向孩子要糖。这一次,孩子说什么都不给。女人点着孩子的额头说:“兔女郎真小气,小气鬼”。
孩子其实挺聪明的。她撅着嘴说:“阿姨太馋了,我不给你吃的。”这个女的太过分了,威胁要抢孩子的棒棒糖,孩子跑到妈妈身后躲起来。
这个时候我想到孩子的妈妈会在中间打转,说她最好的朋友。不要这么逗孩子。没想到这位母亲的脑子也不是很好用,竟然说起了自己的孩子。
妈妈说:“童童,如果你的养母喜欢你的糖果,就给她吧。别那么小气,大方点。”母亲转身对女子说:“童童平时胆小无知,别在意”/h/]
看到这种情况,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短短几分钟,孩子就被贴上了“胆小小气”的标签。
现在育儿教育最重要的是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这位妈妈无意间给孩子贴上了两个标签!
这件事最惨的是中年妇女。她在哪里逗孩子?她分明是把孩子当玩具玩!
经常有家长问我,如何解决孩子的懦弱、胆怯、不愿意分享的问题。其实就像这次事件中的彤彤一样,一个原本热爱分享的孩子,因为这件小事,变得胆小,不愿意分享。
孩子这么胆小都是父母教育的错。孩子性格的形成基本上和大人有关,有些家长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孩子。
以喜欢和爱为名戏弄孩子,其实是在恶毒地伤害孩子。没有一个孩子能对被欺骗和戏弄的经历一笑置之。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忽视孩子的内心,就不是真正的爱孩子。
逗弄逗弄,孩子的天真在逗弄中消耗殆尽,更多的是恐惧、焦虑、无助和怀疑。孩子在负面情绪中挣扎。
逗孩子从来不是为了让他们哭。真正逗孩子开心的是把他们带入快乐,给他们正能量,
这就是“逗乐”。用孩子的安全感作弄孩子,看着他们出丑,对于无聊的大人来说,只是最低级的“乐趣”。
很多成年人就是这么无聊,因为很小的时候就被上一代人作弄逗乐了,现在又来祸害下一代。
所以请各位负责任的妈妈们,请对这种表面上是“逗孩子”实际上是“害孩子”的行为说不!
我们有保护孩子的义务,他们的内心需要亲人的关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