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很重要,但告诉孩子,这16件事一件不能少

成绩很重要,但告诉孩子,这16件事一件不能少,第1张

成绩很重要,但告诉孩子,这16件事一件不能少 成绩

小学是孩子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所以,家长不要老盯着成绩,要多想想以下更重要的事情!

1。有一个可以接受的环境

从心理需求来看,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满足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需求,也是最重要的。

拥有一个被接纳的环境,可以让他们感到被欢迎,被接纳,被认可,这样会增加他们的安全感,让他们有归属感。

在这种环境下,孩子最需要的是家庭环境的接纳,其次才是外界集体的接纳。

2。有一个自己的校外小组

为什么是非学校团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校的评价标准单一。

非学校群体和学校的评价标准是有区别的。假设一个孩子成绩不算优秀,但是团队合作能力很强,那么这个孩子在这个群体中会得到认可。

拥有自己的非学校群体也可以避免孩子在单一的评价环境中成长。孩子需要知道自己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的特点。

3。拥有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环境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秘密越来越多。因为他们深知父母的期望,所以很多事情都不愿意告诉父母。

所以需要有一个让孩子畅所欲言的环境,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尤其是父母认为不好的话。这样的环境可以帮助孩子提高独立思考和沟通能力。

这样的环境可能不是家庭环境,因为孩子很在意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形象。

4。有自己的精神导师

一个孩子在6-12岁的时候需要一个精神领袖,尤其是10岁以后。

能够陪伴孩子成长,与孩子和他一起探讨未来,打听自己想要什么。为什么?我该怎么办?能给孩子建议或暗示。

这个导师可以是家长,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家人,也可以是专业人士。

5。有表达自己想法的习惯

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建立慢慢表达自己想法的习惯。在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也可以经常问他们“为什么”,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他做出某个决定的原因,甚至可以和他一起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6。不断探索的体验

我们一生都在探索的问题是: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喜欢什么?

我们会看到,幸福感强的人不会去追求自己内心不渴望的,而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

现在社会上大多数人想要的,通常是这个社会希望我们想要的,而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会迷茫。尤其是青春期以后,孩子会迷失在这样的心态中,出现各种行为问题。

父母该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问为什么,通过不断的提问和思考,满足孩子对自身需求的不断探索。

人最大的幸福,来源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实现它!

7。完成每月“厚”书的经验

关于“读书”,孩子从小就有积累。当他们到了五六年级,尤其是六年级以上的时候,他们需要有这样一种阅读体验,他们要自己读完一本“厚厚的”书。

第一,标志着他的阅读能力已经到了可以读完一整本书的地步;

第二,说明他的大脑体能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能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也就是能够安静地学习;

第三,他能把读书变成一份长期的工作。

所以,孩子有长时间的阅读体验是有价值的。

8。指定目标、计划和实现目标的经验

从9岁开始,孩子就需要有这种体验,制定自己的目标或计划,并实现它。

对于孩子来说,最大的价值是,当他们设定目标时,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会制定各种方法来激发自我实现的快乐。

而完成目标计划的过程,也可以让父母观察孩子的状态:他是否了解自己,从而更有效地帮助他的成长。

9。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体验

人需要与自然有最密切的关系。但是,现在的生活对人与自然的接触有了更多的约束。

对于人类来说,接触大自然尤为重要。这种亲密接触带给孩子的第一件事:感知,感知大自然的成长和改造。第二,责任,包括对动植物的责任。

孩子们需要知道人类对自然负有责任。

10。有一项喜欢并坚持的运动

体育和艺术是人类发自内心的情感,也是宣泄情绪的方式之一。运动可以让家长和孩子有更多非学习的话题,会提高亲子沟通。因此,可以说运动是快乐的源泉。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这件事包含两层意思:

A.孩子需要有他喜欢看的运动,但他可能做不到

世界上有一样东西不用花钱就能让你觉得特别开心,那就是运动。无论是奥运会、亚运会、锦标赛,甚至是其他赛事……

看比赛的时候,会让你热血沸腾,体验精神上的愉悦,更期待生活。但这些喜欢有的是从小培养的,这也是我父母在家庭中要做的。

b.孩子需要有一项坚持不懈的运动

坚持是体育精神的最好体现。而一种坚持不懈的运动就是一种社会化。运动可以让你交到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大家可以一起玩,也会扩大孩子的社交面。

所以,让孩子有自己喜欢或坚持的运动,6-12岁的时候就要去挖掘。

十一。经常参与的活动

有定期的活动可以帮助每个家庭建立自己的文化。

对于孩子来说,每年定期参加一些活动会成为每个家庭的文化,比如旅行、活动、比赛...这对家庭来说尤其重要。

为什么在小学阶段这么重要?因为孩子在小学六年后就到了青春期,我们会发现,孩子小的时候,有一些非学习的话题,有规律的非学习的活动可以参与,可以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与父母的粘合状态。

因此,定期参加活动将成为一种家庭文化,孩子们将知道生活中不仅仅只有学习。

12。拥有自己的收藏

无论是收集火柴皮、邮票、游戏卡、商标、芭比娃娃...收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兴趣爱好,建立自己的世界。

拥有自己的收藏,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我喜欢的,在不断收集的过程中,也会建立孩子的目的感;

把自己的收藏展示给别人看的时候,也会给孩子成就感;

收藏也能在生活中找到乐趣,创造新鲜话题。这些都是孩子6-12岁时需要的。他们可以教导并渗透孩子们如何生活。

十三。实际生产经验

小朋友亲手做一个东西,锻炼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够独立完成一件属于自己的作品,参与到这样一个过程中,对于成就感的满足来说,是非常可贵的。

14。与社会接触的经历

每个孩子都是社会人,他们要面对的是整个社会。他们想在社会上认识自己,接触不同的人和文化,对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总结。

中国的孩子只有一个身份,学生。孩子应该是社会人,但是我们的孩子接触社会的机会太少了。当他们真正踏入社会的时候,他们会很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办。

孩子需要真正体验向陌生人求助,问路,自己做预算,学会自己乘坐当地公共交通,当然是在安全的前提下。

15。有失败的经历

通过某些事件,让孩子面对失败,或者让他们感受失败。这会让孩子反思自己的自我认知。

有很多父母比孩子更不能接受失败。有时候,孩子对失败不会有太大的反应,但父母却很在意。往往父母是最后逃脱的。这样的逃避是孩子成长的最大障碍。

16。拒绝或被拒绝的经历

发现父母特别害怕拒绝孩子。父母会想:我怎么拒绝他?我想让他自由成长,拒绝他。孩子会觉得我不爱他吗?

当一个孩子没有被拒绝的经历时,他的生命是非常脆弱的。实际上,是父母不能接受对孩子说“不”。当他们说“不”的时候,父母很不舒服,所以他们拒绝对孩子说“不”。

如果12岁之前没有被拒绝,当他离家人的保护越来越远的时候,面对拒绝该怎么办?

另外,孩子也需要有说“不”的经历。如果我们的孩子小时候没有机会说“不”,就是不尊重自己的权利。他有机会说不,就勇敢的表达出来,说不,逐渐展现自己的价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636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6
下一篇2022-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