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妈带孩子的时间越长,越觉得育儿是由贯穿她一生的每一件小事、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组成的。我一直反对传统的教育幼儿的方式,而是主张用生活来完成教育——这句话听起来挺宽泛的,其实包含了无数的生活细节。今天,我希望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大家分享几个我生活中养育孩子的例子。
1。适时“示弱”,给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
我们知道,孩子大约在一岁半到两岁的时候,会经历自我意识觉醒的阶段。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大人包办,而是想自己尝试。他们会强烈要求自己穿鞋、开门、按电梯等等。
孩子有这样的自我意识是好事,也是孩子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我们遵从孩子的意愿,他们自然会越来越独立,他们的能力也会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得到发展。但是,如果我们频繁地压制孩子的尝试意愿,因为各种原因为了自己的方便而不给他们尝试的自由,他们可能会逐渐失去对自己生活的掌控,依赖大人做自己的主人,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自信心低下。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父母可以顺水推舟。只要孩子力所能及,我会适时“示弱”,给孩子展示的机会。说起来还是需要父母的演技。)
栗子1:
每次优优听说我需要她的帮助,她都激动得冲过去大喊“Ja!(是),妈妈,我给你开门!”
门开后,我们一起下了楼,悠悠又问我:“妈妈,我帮你提篮子好吗?”其实篮子一点都不重,但是既然孩子这么乐于助人,我为什么不支持她的天性呢?所以我让她提着篮子的一头,我提着另一头。我在她前面和后面慢慢走下楼梯...其实她明显是在给我帮倒忙,因为她提篮子很慢,我每走一步都要等她,效率比一个人提篮子低很多。
不过,那又怎么样呢?我不着急。这不也是陪伴和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吗?下楼的时候,我对悠悠说:“谢谢你的帮助,宝贝。这让我妈觉得轻松多了!没有你的帮助,我一个人提这个篮子太重了。你真是我妈的小帮手!”小鸡听到这里,本来已经很开心的脸笑得更加骄傲和满足,嘴里重复着我的话:“Ja,我是妈妈的小帮手!”
到了地下室,我还没来得及说话,她已经冲到我面前帮我开灯了,因为她知道我拿着篮子“没有手”;)又帮我打开洗衣房的门,然后我们开始洗衣服。我让悠悠帮我把衣服塞进洗衣机,关上门。在我调整到正确的程序后,我让她按下开关按钮,哗哗——你很快就能听到排水的声音。悠悠一直以为洗衣机是她自己开的。别提她有多骄傲了。
图中,悠悠正拿着吸尘器在吸干衣机上的头发
幼儿园里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一个星期五,我去接优优,看到孩子们提着装满新换床单的篮子和老师们在过道里。老师在前面,孩子在后面,不时回头鼓励我说“超!(干得好!)"。我清楚地看到了我从容不迫的脸上那骄傲的笑容。老师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能让孩子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就连孩子也不例外。
况且幼儿园让孩子帮忙收饭后的盘子,收拾玩具,大一点的孩子照顾孩子,都是通过给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信。
2。不要马上帮忙,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
生活中,我其实是个懒妈妈。具体来说,就是身体上有点懒,头脑上有点勤。回国的时候,家里的朋友家人看到我照顾宝宝的样子都很惊讶,大呼“你到底是不是真妈妈?”
的确,我一直觉得带娃的时候,需要一点“后妈风范”!照顾好孩子的妈妈不一定是最好的。当她懂得了放下,她就能放下,让孩子真正的成长,真正的独立。
栗子二:
我在家里经常对优优说的话就是“自己做点什么吧!”“你可以自己修!”她够不着架子上的东西,所以她向我求助。我一边忙着手上的事,一边淡淡地对她说:“亲爱的,妈妈现在切菜太忙了。为自己想点事。这个很简单,你肯定能做到。”我想通过悠悠淡淡的语气让她感觉到妈妈对她充满了信心,暗示这是妈妈认为悠悠自己能做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她帮忙。
果然,每次被我鼓励,她都会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不管最后能不能解决,但至少她愿意尝试和思考。一岁多的时候她够不到东西,就把我们的脏洗衣篮翻过来扣在地上,踩着它去够东西;有时是尿布、枕头等。被用作脚垫。
我没有给她任何暗示,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她:我在自己的尝试中发现并总结了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特别有趣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自己试错,然后总结经验,成长。为什么要急着给他们答案?那不是剥夺了孩子自己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吗?
3。多协商,少命令,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让孩子做出选择的重要性。我把美国中产阶级和蓝领阶级的教育方式做了一个比较。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中产阶级以平等和讨论的口吻与孩子对话,鼓励孩子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通过与父母协商和提出论证论据来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经过这次日常谈判的训练,美国中产阶级的孩子将来在学校与老师权威沟通时,会表现出远远好于蓝领家庭的沟通能力和自信,因为大多数蓝领家庭的沟通方式都是父母发号施令,孩子服从,谈判的余地很小,不允许孩子顶撞父母。
其实孩子从小就有自己做决定的意愿。有人说,孩子太小,不懂事,不能让孩子做一切的决定。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尽力给孩子提供做决定的机会。毕竟做决策的能力是需要练习的,才能不断提高。操作的具体技巧是,有些事情本质上明明是我们在做决定,但表面上也要让孩子觉得是自己在做决定(阴险的表情)。
栗子3:
从优优一岁半开始,我就经常就和她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征求她的意见,比如“你今天想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去幼儿园?”“你晚饭想吃什么?”“你想看哪些绘本?”“周末想去哪里玩?”
父母只有在育儿中培养这种平等自由的氛围,才能激发孩子大胆的表达和个性。
虽然孩子给的答案我可能无法全部满足,但我会以征求意见的语气向她说明原因,并提出另一个替代选择。“你想去农场吗?上周我们去过农场。这个星期我们为什么不去另一个地方玩?妈妈已经和你的邻居和姐姐约好了。我们一起去操场好吗?”然后歪着头,期待地等待着从容的批准。果然,她看我态度很诚恳,欣然“批准”了我的提议。
如果你不想得到一个我们无法实现的答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选择一个。我们要保证的是,无论孩子选择哪一个,我们都能接受。
我甚至会刻意制造一些场合让她做决定。有一段时间,优优特别喜欢用吸管喝牛奶。每次拿出吸管,我都会提醒她选颜色,从包里拿出吸管。奇克很享受这种被尊重的行为,她感受到了自己在生活中的控制力和重要性。
有时候,拿吸管的时候,优优会因为注意力不在这里而忘记自己选吸管。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替她做决定,因为我知道,如果我没有事先征求她的意见就替她选择救命稻草,她事后会很生气。她觉得自己的主权被侵犯了,会让我把吸管放回去,自己重新选!所以,每当她在忙别的事情的时候,我都会提醒她,她要自己选择吸管,这样孩子就会觉得,除非她授权我做选择,否则我不会轻易越权为她做选择。
妈妈:“你为什么不能更独立一点?”
孩子:“如果给我一次机会,我会更独立。”
栗子4:
当然,人生不可能事事都靠孩子,但不依靠孩子就意味着一定要依靠大人吗?这不是一个单项选择题。在依赖子女和依赖成年人之间,有足够的空时间让双方协商,通过协商交换条件,最终选择双方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这难道不是求职谈判中最需要的技巧吗?生活中充满了谈判的机会。
从幼儿园回来的时候,悠悠说她想吃一块巧克力。看到晚饭快好了,我没给她允许,就商量着说:“马上就要晚饭了,等晚饭吃完了再吃巧克力好吗?”小鸡当然不高兴,吵着要吃的。我只好退一步说:“你看,妈妈做的菜也是你喜欢的。你先吃,你快点吃完我奖励你两块巧克力,好吗?”
如果还不够,就加一句“如果你晚餐吃得又大又快,妈妈今晚再给你讲两个故事作为奖励!”心情好的时候一般都会同意,因为她已经有延迟满足的自制力了。记住,当孩子按照约定去做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肯定和表扬孩子的成绩,正面强化孩子的行为,这样孩子下次会更配合。
偶尔一个小妞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发脾气。她现在必须吃东西。谈判失败时,我一般不会和她正面交锋,让自己和伊娃陷入权力斗争。在我看来,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偶尔破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不相信孩子会因为饭前吃巧克力就变坏。
我平静的对悠悠说:“那你真想吃就吃吧!这是你的事。但是爸爸妈妈要先吃饭,我们就不等你了。”然后就开始摆桌子吃饭,和老公聊天,完全不关注小妞。过了一会儿,她觉得自己被忽视了很不开心,乖乖地爬上餐椅和我们一起吃饭。
所谓的独立,其实是一种特别宽泛的能力。孩子的独立不仅限于穿衣吃饭上厕所这些基本的生活能力。要做到这一点,还要培养孩子独立承担责任、独立担当、独立决策、独立表达意见、独立维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看似很难的能力,其实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一点一点渗透出来的。教育没有捷径。需要的是耐心和磨炼。
今天的例子只是我生活中与优优互动的一瞥。希望对你有启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