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出身世家?出身家庭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说“出身家庭”而不是只说“家庭”?其实不一定要和父母和解,但一定要和自己和解。
随着原生家庭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父母确实对他们的性格有很大的影响。
成年后,很多人逐渐发现自己在情感上与他人疏远。距离感、孤独感、抑郁感、焦虑感都源于没有与他人建立足够亲密的关系。
这种感觉始于童年。所谓原生,针对的是我们的童年。无论父母是什么样的,孩子都不会被区别对待,都会吸收父母的情绪模式。
举个例子,有一个年轻人,他过去常常酗酒。宿醉醒来时他恨自己,但到了晚上,那种恐慌、孤独、压抑的感觉促使他再次拿起酒瓶。他有一个严厉的母亲,从小对他吹毛求疵,希望把他培养成一名优秀的医生。他用混乱的生活对抗母亲冷漠的感情:
你看,你那么想要一个成功的儿子,你永远不知道我是谁!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父母对自己犯了一个错误,然后花上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不断的寻求我们想要的亲密关系。正是这样,出身家庭不断地影响着我们。
你的父母可能只是“不成熟的父母”
童年时情绪没有得到照顾的人通常会遇到这些问题:
我对自己没有把握。对自己的感情、思想、做法、风格感到愧疚;
觉得自己有负担,认为自己必须照顾父母和他人,做不到的时候有负罪感;
心里有个洞空。找不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很难集中精力去持续努力和奋斗。
这些都是缺乏情感亲密度的表现。情感上的亲密是一种开放的交流。我觉得可以对一个人敞开心扉,不怕被伤害。对方的接纳让我觉得很满足,觉得可以做真实的自己。
但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到这一点。情感不成熟的父母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内心感受,不懂得在情感上支持孩子。
在《不成熟的父母》一书中,作者林赛·吉布森总结了四种不成熟的父母:
情绪型的父母:人感觉情绪不稳定,不可预测,会放大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和自己一起经历激烈的情绪。孩子觉得需要照顾父母的情绪。
开车父母:追求完美,针对性强,忙。我很少对孩子有真正的同理心,但我会花很多精力去控制孩子的生活。
消极型父母:他们持自由放任的态度,避免处理任何令他们不安的事情。很容易把教孩子的权利交给另一半,甚至对孩子受到的伤害视而不见,让孩子感到无助。
拒绝型父母:不喜欢感情亲密或被孩子打扰,对家庭生活的参与感低。当孩子需要情绪反应时,就会变得愤怒,甚至暴力。
和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会让人感到孤独。虽然从表面上看,从小衣食住行都是父母在照顾,但忽视情感联系往往会让人内心感到空虚空。
有些人会因为这个对父母很生气:我小的时候你对我做了什么!总是拿我和别人比!你的孩子到底是谁!相应的,他们的父母在情感上是亲近空的白人。生气的时候,父母不知所措,想不起自己做错了什么。
从小让我苦不堪言,为什么长大后我没有改变?
首先,因为我们的安全感来自于熟悉,而不是来自于“正确”。
小时候,父母虽然没有给予情感上的关心和支持,但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们经历过的空空洞、孤独、不自信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童年的经历虽然会让人痛苦,但也会让人不断重复。
楠楠害怕承诺。她一想到结婚就逃避。两次分手,她连恋爱都不想谈了。她对婚后稳定生活的第一个联想是:他会不会突然消失我会担心?万一有一天他出事了呢?如果他因为某种原因想离开我呢。
童年的经历让她习以为常:我爱的人会突然消失。
她曾经感受到母亲身上强烈的不稳定感。因为工作忙,妈妈经常不在家,临时外出也不会告诉她。这种不稳定让楠楠多次有失落感,以至于她不自觉地形成了防御:我不能让任何人做情人,他会消失。
其次,改变的欲望太强烈,也会限制我们。父母那些烦人的事反过来会限制自己的发展。
任先生的老婆出轨,让他很痛苦,但他沉默了10年,痛苦了10年。
在他的记忆里,只要父亲不走他的路,从母亲到兄弟姐妹,他都能痛打一顿。无论他如何求饶,他都不会停止。小小年纪,他就想到要做一个和父亲完全不同的人。
改变的欲望演变成了对婚姻的强烈负罪感。他相信如果他吵架,他会像他父亲一样成为一个可怕的暴徒。如果他提出离婚,他会背叛他的家庭,是一个令人心碎的人。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是长期的痛苦,但他的家人不理解他。
不断的重复自己,让很多人觉得自己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如果他们想改变,真正的改变应该从哪里开始?
与父母和解,这种努力方向是错误的?
经常有人问能不能带父母来咨询。当被问及是否是父母自己的意愿时,答案通常是:不,我想让他/她去做心理咨询。他/她让我太痛苦了。
如果父母改变,自己的痛苦会被治愈吗?事实是,父母可能永远不知道你内心的想法,但他们也不需要知道。
对于情绪不成熟的父母,我们会有两种主要的应对方式:外化和内化。
外化的方式是:有人会来解决我的问题。他们对自己的权利和伤害很敏感,想通过别人的付出来解决内心的痛苦。有时我会因为没有得到帮助而感到怨恨。
而内化的方式就是:你得自己解决问题。自我的感觉就像一段记忆,敏感地将身边的人和事吸收到内心,对一切关系都有建立情感联系的欲望,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有负罪感。
两种方式没有对错之分。在童年,我们想象这样的方式可以减轻我们内心的痛苦,在某种程度上,它们确实保护我们免受强烈的痛苦。但不管是哪一种,最大的影响都是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因为这与真实的自己相去甚远。
所以,你不一定要和父母和解,但一定要和自己和解。
你会看到,为了应对《缘起缘灭》中的伤害,你觉得真实的自己不被父母接受,反而把自己隐藏起来。但是,能够经历包容、赞美、认可,做一个真实自信的人,才是真正的目标。如果你和自己和解,你就有力量去抵抗成长的痛苦。
如何与有创伤的自己和解?
与自己和解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不会来得这么快,但会让你对自己的感觉越来越好。记住三个原则:
首先,从幻想中醒来。根据前面提到的“不成熟父母”的类型,你可能对应了你父母的一些表现,因为他/她不成熟,所以你不可能成为你所期望的父母。
这个过程可能会让你觉得很受伤,因为你曾经的幻想受到了挑战,你不得不面对。有时你会感到沮丧和压抑。提醒自己这个过程很正常。
第二,不要搅得太多。在与自己和解的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挑战。你还是要面对你的父母,这往往会让人觉得自己功亏一篑。但如果真的和父母断绝联系,和自己和解就更难了。
所以你需要降低自己的情感需求,保持一种沟通交流的状态。不需要再验证了。父母真的无法在情感上回应你。
第三,关注真实的,不完美的瞬间。没有人“真的”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是有时候不善于专注于自己想要的东西。
如果有一些事情让你觉得很轻松很安心,当你和一些人相处的时候,你觉得很真实。参与其中,即使不完美也要专心去做。
童年,我们依赖父母,父母的爱和关注是自我构建的关键。虽然成长中有痛苦和不如意,但至少现在你知道,你不必成为那个必须被照顾或者只能照顾自己的人。
如果痛苦来自于真实的自己不被父母接受,那么解决痛苦的办法就来自于活出真实的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