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生宝宝,妈妈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手忙脚乱。
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个专门爱找小宝宝的疾病。当然,大宝宝也可能中招,家长们也要提高警惕,快跟着一起往下看吧!
它潜藏在口腔中,容易和奶渍混在一起,被爸妈们忽视!而且,还和口腔溃疡难以区分。
它就是——鹅口疮!
① 鹅口疮有什么危害?如何与口疮溃疡区分?
② 哪些原因导致鹅口疮,又该如何治疗?
③ 如何预防反复发生?
1、鹅口疮非小事,重可引发败血症!
很多人知道鹅口疮,但是对它并不了解,甚至把它当作小事!
要知道,鹅口疮的危害可不止你想象中的简单。
可能蔓延到宝宝的咽后壁,进攻扁桃体、牙龈等部位;
对食管、支气管下毒手,导致念珠菌食管炎或者肺念珠菌病;
如果出血,甚至可能引发真菌性败血症。
既然鹅口疮有这么大的危害,我们要如何根据宝宝的情况,考虑娃是不是出现鹅口疮了呢?
首先,我们要根据宝宝口腔内的一些特征,来判断是不是鹅口疮。
鹅口疮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新生儿疾病,常出现在宝宝的舌头、口腔两侧等位置,表现为凸起于粘膜的白色小点或小片状物!
但是有些家长还是会分不清鹅口疮和口腔溃疡,科大大特意做了个对比图
另外,有些家长也分不清鹅口疮与地图舌。实际上,地图舌目前原因不清,主要表现为在舌苔上出现一片片舌苔粘膜剥落,类似地图状。
其次,我们要根据宝宝发出的一些信号,来判断鹅口疮的严重程度。
当病情较轻时,宝宝不会疼,也不影响吃奶,甚至没什么感觉。
但病情较重时,宝宝可能会哭闹、拒绝吃奶,甚至影响吞咽和导致呕吐。当鹅口疮蔓延到喉咙,宝宝的声音会变得嘶哑。
所以,当娃食量变小,进食时出现哭闹不止、烦躁不安,甚至轻微发烧的情况,就要考虑鹅口疮了!
知道了原因和危害,接下来,我们就要找出导致鹅口疮的真凶,逐一消灭!
2、3件小事不注意,鹅口疮找上娃!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想要解决娃的鹅口疮,必须要先知道哪些原因导致鹅口疮。
口腔卫生要注意
如果奶汁长时间停留在宝宝口腔内,就会导致口腔内滋生细菌,引起鹅口疮。
宝宝用品未消毒干净
当宝宝处于长牙期或口欲期时,总喜欢东啃西咬,如果宝宝玩具等没有消毒干净,很容易接触到感染念珠菌的物品。
另外,宝宝的毛巾、奶瓶、奶嘴等用品都要定期做好消毒工作。
下面这位家长,就是没有及时清理奶瓶,导致宝宝出现鹅口疮。? 滥用激素、抗生素药物
这样会杀死宝宝体内能抑制白色念珠菌过度生长的“好菌类”,导致宝宝肠道菌群失调。
另外,妈妈也可能让宝宝患上鹅口疮,妈妈乳头不干净,患有妇科疾病,都会让宝宝患上鹅口疮。
知道了原因,当务之急就是要立即治疗!
而治疗的关键,就是杀死白色念珠菌,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
① 制霉菌素涂抹口腔患处
宝宝吃奶、吃饭后,家长用棉签将制霉菌素混悬液外涂,每天3次,直到口腔内完全没有白点,再巩固2~3天。
如果很快见效,也建议至少使用10天,不能见好就停,否则会反复!
家长也不用担心药物过量影响孩子,因为这个药吃完后基本不会吸收,会随着大便排除体外。
另外,别忘了把配好的混悬液放冰箱冷藏保存,否则会失效。
② 2%-5%的碳酸氢钠溶液
目前,不推荐单独使用5%碳酸氢钠。可在使用制霉菌素前,用2%碳酸氢钠冲洗或者擦洗下口腔,之后再涂上制霉菌素。
但有不少家长表示,娃用药了,为什么还是总反复?
那你就要考虑就是不是没做下面2件事!
3、鹅口疮总找娃,自查这2点!
如果药也吃了,但没过多久又长了,就需要家长扪心自问了: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如果都做到了,鹅口疮还反复,甚至加重,必须马上去医院!
因为宝宝可能遇上了白色念珠菌耐药,或者已经全身感染了念珠菌、或者是存在免疫力的问题。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妈妈们更要做好这些:
母乳喂养前,清洁乳头。
哺乳空间要相对独立,保证空气流通。
定期给哺乳文胸、奶瓶、奶嘴、玩具等用煮或蒸的方法消毒。如果宝宝已经上学,家长要注意别让自家宝宝和小伙伴共享餐具,以防止交叉感染。
清洁很重要,但不要太过干净,清洁过度会使细菌大量减少,导致有害菌类大量繁殖。
大人尽量不要亲吻宝宝,嘴对嘴更是不行,宝宝们可没那么容易抵抗病原体的袭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