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们太多人在成长过程中被父母忽视。
老一辈的父母,因为大的社会环境,能支持孩子,难能可贵。
我们不能怪他们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在家带一堆孩子。
要把任何人关起来都不容易。
但是,不被理解的痛,还是会像刀割一样割在心里。
我有一个朋友,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家里亲戚朋友一直很照顾他。他小时候的衣服基本都是亲戚给的,但大家条件都没那么好。
所以给他的往往不那么新,更破旧。
但是有总比没有好,他也会穿。那时候他的朋友经常嘲笑他,说他穿的是成人鞋,没钱穿皮鞋,还露了个大脚趾。
他总是追着人打,但他妈妈总是告诉他“不要和人打架,好好过日子,有些穿起来会好看的。”
他告诉我们,他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当他遇到人时,他不得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大家都夸他懂事,但没人真的愿意听他的心声。
没有人能理解他内心的痛苦。
所以他经常在河边或山脚的荒僻处哭泣。
而且这些家人都不知道。
我记得喝了一杯。我们谈论我们的孩子和我们的童年。
有朋友告诉他,“其实你做得很好。一点都不苦。这么多人帮你。”
当时他直接倒了一杯酒到喉咙里,看起来还挺吓人的。
“没人理解我。你可以嘲笑我,辱骂我,但你不能否定我的感情。”
大家都没说话。他们能说什么?
因为我们自己的感受,有多少人懂?
而当我们成为父母的时候。
你会发现,其实孩子的情绪被忽略了多少?
情感,这个东西,是与生俱来的,而且是在胎儿时期。
对于孩子来说,第一个情绪表达应该是“哭”。
一个小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上,哭着要求父母的保护。
然后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或需求。
但是,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情绪往往是有分类的,一种是好的情绪,一种是坏的情绪。
当然,好的情绪是每个人都欢迎的,但是遇到坏情绪就崩溃了。
我们看到最多的一种情况就是“大人受不了孩子的哭闹”。
一开始,我也是这样。听到孩子哭,我心都碎了。
但是当我正视孩子的这种情绪,并积极尝试去理解背后的原因时。
孩子一哭,不会马上崩溃,不是猛烈的压制,就是咆哮。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遗弃威胁”
记得有一次在路上看到一个3岁的小孩追着妈妈跑。
一边哭一边追着喊:
“妈妈,我错了,我不买了”
“妈妈,妈妈……”
但是母亲直到走到拐角才回头:
“你还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下次还敢吗?”
这时,孩子赶紧跑过去,擦着眼泪。
这是很多家长经常使用的“巧妙”方法。
只要孩子忍着不听话,就扔到一边,威胁要抛弃他。
孩子吓得发抖,就会听话。
但是你真的了解孩子的感受吗?
以这种方式赢得孩子的顺从,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其实一点都不聪明,反而害了孩子。
儿童心理学家肯尼斯·巴里西说:
“通常情况下,孩子无法在短时间内回到状态。痛苦的感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淹没了他们。渐渐的,失落感和抗拒感占据了主导,家庭沟通越来越恶性循环。”
确实如此。小孩子就是一个学习控制自己情绪的过程。
如果父母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爱,而是忽视孩子的情绪。
最后孩子会变得更加叛逆,甚至歇斯底里。
因为我的内心一直不被理解,也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种亲子关系只会越来越差。
尤其是当孩子面对一些大的变故,而你内心受到创伤的时候。
情绪仍然被忽视,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情感被家人忽视的孩子。
而这也为他日后的不幸埋下了伏笔。
霍尔登有一个很喜欢的哥哥艾里,所以当哥哥因为白血病去世的时候,他无法接受哥哥的离去。
他将永远记得年轻的艾里会在他垒球手套的手指上写诗。红头发的艾里会坐在高尔夫球场围栏外的自行车上,看着自己打球。
因为对弟弟的深爱,弟弟的死对他打击很大,甚至很难接受家人的安排。
他想不通为什么艾里死后他的家人还能继续活着。他认为艾里的死意义重大,艾里对他家庭的意义重大。
对一个孩子来说,父母是第一个倾诉的对象。
但是很多人关注的是他父母的感受,而忽略了这种作为哥哥的内心感受。
尤其是父母从来不关注自己。他们反而认为他的过激行为是精神病。
其实是孩子的情绪。没有出路,没有安慰,没有接纳。
弗洛伊德说,“人的一生会因创伤而动摇,变得气馁,对现在的生活或未来都没有兴趣,会把自己永远锁在记忆的盒子里。”
当父母没有给霍尔顿足够的爱去面对弟弟的死亡。
所以他注定要选择逃避,否认现实。
父母的关注和爱可以让一个孩子的内心强大。
如果孩子在哭,请不要只是说“别哭了,别哭了。”
相反,袖手旁观站在你孩子的身边,读懂他的心。
为什么父母会忽略孩子的情绪?他们往往自以为是,从不与子女同理心。
很多时候是父母固有的刻板印象或者观念决定的。
养孩子不同于普通的工作,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成长的,变化的,有着自己独立灵魂的生活。
而且,孩子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感受,但家长往往不够敏感。
我也用自己认为对的想法去理解孩子。
孩子被忽视的情感,是成长路上的地雷。
父母不要先自己布雷,要做好扫雷工作。
不要总是关注孩子的成绩,多关心孩子的内心。
接纳孩子的情绪,关注孩子的感受。
这就是父母的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