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10岁绘画技能的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为什么大部分父母在绘画上只停留在10岁?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讨论这个话题?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详细解释。
第一,每个人的绘画水平都能超过10岁的自己。也许你从小学开始就没画过…那你就可以再次挖掘你的艺术潜力了。
第二,更重要的是,了解一个孩子在10岁左右的表现,他不喜欢画画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帮助他度过这段时间,长期保持对艺术的兴趣,或者至少不主动将自己与艺术隔绝,认为自己是一个“艺术无能”的孩子。
NO.1为什么艺术教育在四年级也有下降趋势
四级滑降翻译过来就是“四级滑坡”,这是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心理学家JeanneS.Chall在五十年前命名的一种现象。很多美术教育工作者认为这种四级滑坡现象在美术能力上也是非常明显的。大部分学生进入四年级后,社会化更彻底,往往会有更常规的观念,所以很多美术老师也会发现,这个时候的学生更喜欢美术中的具象、字面、隐喻表达,等等。
说到画画,很多孩子对自己的要求很高,这种自我要求的结果不一定总是最好的。比如一些一直被认为有天赋的孩子,可能因为达不到内心设定的高度,再加上不恰当的引导,就放下了画笔。这能解释为什么大多数人的绘画水平停留在10岁吗?
9~12岁左右被认为是绘画的写实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世界的认识越来越多,早年的图形表达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绘画的复杂程度与日俱增,包括透视的最初尝试。
这一阶段的儿童作品总体上似乎没有上一阶段的作品那么吸引人和自由,作品的表现也更加传统和平淡。他们喜欢写实性强的作品,甚至可能觉得照片比油画好看。他们的画似乎想在某种程度上达到“照片”的效果。
很多孩子因为个人期望与现阶段绘画发展能力的不匹配而产生挫败感,比如“我不喜欢画”或者“我没有艺术天赋”...可能大家还记得小时候因为画的不像而没有得到表扬,或者老师家长给了我们欠考虑的评价。
小时候,能上美术课或画展的,好像都是“有才华”的同学。我们被排除在外,当然也就没必要继续画了。很多孩子在这个阶段变得气馁,不想再画了。他们需要一些特别的鼓励和情感上的回应,不然真的有可能放下画?同PENINSULA
大宝也开始了美术的“四年级滑坡”,显然他不想上什么美术课了,之前那种可以乱写一两个小时的状态再也不会出现了。不过他最近对“作业”很认真,于是我们约定以作业来安排时间,每天打鼓20分钟,出去玩,回来就洗澡,然后抄一本《水浒叶子》(他对这些打打杀杀的题材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质量怎么样不重要,画完一个就行。这种方法适合我们之间的交流。在每天继续一幅画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更多引导的机会。每个家庭的状态都不一样,所以根据孩子的状态来调整很重要?是的。
NO.2为什么大部分成年人在绘画上停留在10岁?
除了前面提到的原因——被自己或他人压抑时容易放弃热情,还有专家认为是因为孩子更多转向其他领域。
比如加德纳和林德斯特罗姆在相关研究中提到的几种可能性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由于学校提倡使用语言,而语言在同伴交流中非常重要,这个阶段的孩子更多地转向语言作为表达自己的方式。这能解释为什么孩子会突然越来越穷吗?甚至还有更多插科打诨和校园顺口溜。
或者孩子单纯的认为自己的感受已经不能用图片的形式表达和记录了。绘画不再是他们表达感情的恰当方式,而是转向其他个人领域。幻想,动作……
因缺乏成就感而焦虑,放弃对创意和个人表现的渴望。但这影响了创新思维的能力和通过亲身经历与环境联系的能力。
加拿大的华人妈妈们发现,要么学校的很多作业会很自然地融入到美术中,尤其是美术的内容,要么所有的作品都会在学校的美术展上展示在墙上。这和我们在教育中经常强调的不必要的竞争背后的基本思维是完全不同的,不是外在形式的差异。比如,既然学校已经要求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来显示孩子的成绩,为什么老师还要公布所有的分数?这些标准有什么意义?以及对学期三好孩子的评价?没被评过的不都是好孩子吗?
学校会不定期发各种“绘画比赛”的通知。我从来没有让我的孩子参加过这些比赛。虽然选出来的孩子肯定开心,但是输了就代表画的不好吗?甚至听说有个学街舞的7岁孩子在考。一家钢琴教育机构的负责人也表示,“海外的一些教学方法在国内是无法直接应用的。我们应该将它们转化为有明显效果的课程,满足中国家长的需求。”好像小孩子的爱和快乐满足不了我们的胃口。
NO.3只有10岁绘画技能的父母到底该怎么办?
我觉得一个成年人在绘画上停留在10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通过绘画激发创新思维的能力发展停滞了。根据林德斯特罗姆,这是一个许多成年人没有超越的阶段。在中国,那么多家长一开口就说“我不懂”。的确,如果从10岁左右开始就与绘画完全绝缘,他们不仅不会画画,甚至会放弃欣赏。只有当他们养育了他们的孩子,他们才会再次接触艺术。的确,他们只能用“我不懂”来表达自己。
最大的差距其实在于心理上的疏离,因为曾经隔着一道分水岭,曾经被定义为没有天赋……
“我不希望Eva和我一样。”这句话是我听过的对孩子最奢望的话。它来自于和我以前的同事的一次午餐聊天。从事金融工作的母亲激动地说:“我不知道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我希望她和我不一样……”她甚至同意了朋友的批评。“当我不自信的母亲给她的孩子报了很多课外班时,我就是这样一个母亲……”
从各种文章和案例中我们能学到的是“成长的诅咒”。不管怎样,孩子都会成为和我们一样的人(即使他们在事业和生活的很多方面都不一样,但本质是一样的)。现在唯一能让孩子和我们不一样的方法就是我们先和我们不一样。虽然这比较难,但这是唯一的办法。
在绘画这件事上,即使我们和10岁的孩子处于同一水平,甚至可能比他更差,但我们应该知道,我们可以继续尝试探索创造力,并与世界连接和表达自己。即使绘画水平永远停留在10岁,态度也能保持积极,拥抱变化,更加开放。了解和欣赏不同的作品,学会如何用批判性思维去评价艺术作品,而不是“喜不喜欢”、“市场价格怎么样”。你独特的态度更重要。
我们已经知道如何给孩子一个更轻松愉快的环境,和他交流作品的原创性,找一个更合适的老师激发他的积极性。说到底,每一次创作都是他当下心灵成长状态的一种表达,是与世界的一次对话,即使这个阶段的作品看起来更“现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