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学校都陆续开始放暑假了。孩子们太高兴了,他们终于可以不用上学了!
家长们却愁坏了!没有了学校制度的约束,老师的督促,家庭的教育显得更为重要。漫长的假期,如何让孩子既过得充实,而又不会在开学时,学业落后于其他同学?假期是影响孩子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父母的言行对孩子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好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坏习惯会让孩子越走越远!
1。作息要规律
每次放假前,老师都会在家长会上一遍又一遍的告诉家长,假期要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但是很多家长还是无视作息时间,按照自己的习惯照看孩子。
有些家长喜欢夜生活,熬夜追剧,打牌唱K,让孩子陪着熬夜。早上也喜欢睡懒觉,直接用午餐代替早餐。
这种不规律的生活不仅会给孩子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问题,比如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等。,但经常熬夜、睡眠不足也会加快脑细胞的衰退。这种状态会让孩子在开学时跟不上老师和同龄人的步伐,感到疲惫不堪,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这是作为家长的严重失职和不负责任。
2。不要过早或过高的传授知识
现在孩子的起跑线越来越高。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利用假期给孩子补课。他们渴望把自己所有的知识传授给孩子,甚至设定了很高的学习目标。
但是他们没有正确认识到孩子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过早的把自己听不懂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不仅达不到家长的要求,还会接受家长的批评和谩骂,严重冲击孩子的自信心。
3。不要让孩子们吃得太多
很多父母总觉得孩子长大了,应该多吃点,尤其是爷爷奶奶总担心孩子饿肚子。所以有时候,即使孩子吃饱了,也会让他们多吃点。
所以家长千万不要让孩子吃太多。早餐一定要做好,因为早餐的质量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午餐吃得饱饱的,但建议七分钟。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增强免疫力。
4。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标签”是什么意思?我们经常听到很多家长评论自己的孩子,“你怎么这么笨?”或者“我的孩子性格内向,不愿意说话。”“笨”“内向”是父母无形中给孩子贴上的标签,甚至把这些标签当成自己的口头禅。
但是父母不知道孩子还小,缺乏认识自己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父母高频率的负面暗示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真的很笨,从而失去自信心。
家长要多给孩子正面的暗示,多鼓励孩子,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为孩子的成长创造积极乐观的环境,而不是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5。不用压抑孩子的眼泪
婴儿期的孩子,哭是他必备的武器。当他饿了、渴了或不舒服时,他会哭。长大后发现“哭”越来越没用了,甚至可能会引起父母的烦躁、愤怒和烦恼。所以每当孩子哭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用恐吓、威胁的方式让孩子不哭,以为只要孩子不哭,事情就解决了。
其实,哭是孩子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自愈的一种疗愈过程。很多父母不让孩子哭,认为哭是懦弱无用的表现。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负面情绪长期得不到宣泄和缓解,孩子如何变得坚强勇敢?
6。拒绝打骂教育
虽然现在大部分家长的教育方式已经相对理性,但不排除仍有不少家长采取打骂的方式,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犯了错,就不明原因的大声骂,甚至打。
孩子小的时候难免会犯错。我们应该了解他们的需求,在充分了解事情始末的前提下,帮助他们分析错误,正视错误,改正错误,而不是一味的打骂。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也有自己的个性。长期打骂孩子,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伤害孩子的身心,形成内向、抑郁、焦虑、无语的性格,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心理问题。
7。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从“牙牙学语”到“读书读书”,孩子的行为习惯已经深受父母的影响,父母的言行会直接决定孩子的身高。如果家长没有学习和阅读的习惯,就无法给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孩子也无法对阅读产生兴趣。
所以,建议家长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平时多花点时间陪孩子看童书。因为读书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思考是锻炼大脑发育的最好方式。
8。爱学习,还会玩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真的很大。很多家长把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在孩子身上,假期还不忘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压力大的孩子们喘不过气来。
父母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强迫孩子学习各种乐器,不仅让孩子感到压力,也压抑了孩子的天性。在他们无忧无虑的童年里,孩子们并不快乐。
所以,家长在督促孩子学习的同时,也要给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劳逸结合,给孩子释放压力、排泄情绪的机会。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以更充实、更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