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会在后台收到大量用户的消息。
大量用户担心孩子的“坏习惯”,比如易怒、拖延、爱哭。甚至有用户问我们:“孩子太优秀了,一点叛逆期都没有怎么办?”
我觉得很奇怪,孩子有这些“毛病”,本身就让人心疼,我们还要怪他们?我觉得家长首先要把“坏的”和“孩子”分开。“坏”的是孩子,而不是孩子产生这些问题。不要把问题当成孩子的全部。
我们真正需要关心的是:在一系列有问题的行为背后,孩子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
1
就在我有老二的时候,
我的老板有个不可救药的坏习惯。
就是——时不时地,他会发出一些相当大的噪音,
或者得意忘形,大喊大叫。
他以前从来没有这样做过。
每次这个时候,家人都会冲上前去制止:
小声点,别打扰你妹妹!
但是没用。他的行为还在继续。
直到后来,我抽时间和他聊天,
陪他读书,带他出去玩...
他终于停了下来。
他是故意发出声音的吗?当然不是。
其实他根本不懂逻辑。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但在他的潜意识里,他感受到了其中的微妙。
每当他一出声,大家的目光就瞬间转向他。
那一刻,他得到了高度的关注。
多好的成绩啊!
他可以用这种方式让家人为自己忙碌。
他怎么会舍得轻易收手?
只要他停下来静静地呆着,
没人看见他。
2
我一个朋友的女儿11岁。
朋友经常被班主任抱怨说
女儿没做作业就撒谎。
每次接到班主任电话,
忙碌的父亲总是匆匆忙忙赶回家,
去批评教育你的女儿。
如此反复。
其实那姑娘是个聪明的孩子。
不是她不理解上课的内容。
作业不是不能写,
但是她总是时不时的“旧病复发”。
于是,老师又开始教育她,
爸爸又回来吼她了。
这个孩子,她在干什么?
没错,她在要求关注。
只要你不做作业,不努力学习,
你可以得到老师额外的关注,
你可以拿回你父亲的公司。
虽然他们给的都是批评,甚至打骂。
但是关注总比不关注好。
3
很多孩子反复犯错,制造混乱,
只是在说两件事:
首先,爸爸妈妈,我需要安全感和归属感,
我想让你看到我,爱我。
这种孩子对父母的依恋,
如果不能通过正常途径获得满足感,
他可能会通过各种行为问题,
甚至通过疾病等方式来弥补。
如果我们不了解和区分孩子的问题行为
这背后的动机,
再多的管教,打骂都不起作用。
二、孩子反复的行为问题,
也可能在诉说另一种至关重要的需求,
那是对自主的渴望。
他们制造麻烦不服从他们的父母。
因为我不能直接对父母说“不”,
只是通过制造麻烦和混乱
表达被压抑的愤怒和不满。
通过这些行为表达出来,
孩子们对他们的父母说:
我想要自主和力量感。我想自己做决定。
和经验:我能行。
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利,寻求基本的满足,
孩子宁愿被惩罚。
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一位年轻的妈妈焦急地告诉我,
她2岁半的女儿爱玩垃圾桶。
要阻止孩子,
我妈说话有道理,打了她小手一巴掌,罚她坐小板凳。
但都浇不灭孩子对垃圾桶的热情。
小女孩第一次玩垃圾桶的时候,就这么发生了。
那时妈妈不在。
孩子一个人从垃圾桶里找到了有趣的东西,
心里充满了喜悦。
等到我妈发现了,开始喊停。
本来就是简单的翻垃圾桶的行为,
在我妈那块,成了一个现实问题。
首先,垃圾桶突然成了禁放对象。
所以看起来特别吸引人。
其次,母亲的意志和孩子的意志是对立的。
我妈越说“你不行”,
孩子越有可能通过行为来表达:
“我想证明给你看。我可以。”
下一次,孩子肯定会想办法偷偷翻垃圾桶。
孩子是幸运的。
如果你偷了垃圾桶但你妈妈没找到,
也会有中奖的快感。
如果孩子从垃圾桶里又挖出一个“宝宝”,
当妈妈在追孩子的时候,
喊着从孩子手里把那个脏东西拿走,
这里又会出现一个新问题:
孩子们觉得让妈妈在他们后面跑比其他任何游戏都有趣。
这个游戏可以充分让孩子体验胜利和成就感。
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类似这样的“亲子打架”。
如果处理不好,
可能会伤害亲子关系,
会特别伤害孩子。
4
在“亲子斗争”的过程中,
有能力说“不”的孩子,
倾向于通过攻击他人来反抗,
比如到处和父母对抗;
不敢对父母说“不”的孩子,
他们往往通过攻击自己来反抗。
比如自我放纵,自我抛弃,
抑郁症,甚至自杀。
孩子们最终都想夺回控制权。
想要避免父母和孩子之间这些不必要的争斗和摩擦,
父母需要有效地改变孩子的行为模式。
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不“违背”你呢?
通过肢体语言告诉孩子“我爱你”
通过提供和谐的家庭环境,
通过专注的陪伴和皮肤接触,
比如亲吻拥抱,或者通过言语等。,
明确告诉孩子你爱他。
孩子最大的恐惧就是不被爱和被遗弃。
不被父母爱和接受的感觉,
会引起孩子的恐惧和愤怒。
愤怒会导致孩子的敌对和报复行为。
比如一个总是欺负别人的孩子,
大概是一个总是被父母冷言冷语对待的孩子;
一个惯于偷窃的孩子。他偷的不是钱。
确切的说,我是想拿回本该给他的爱。
仔细贴标签,努力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
永远不要轻易给孩子下定义。
千万不要用“你为什么总是这样……”
等等。
尽量跟上孩子的情绪。
当一个孩子哭的时候,不是在抱怨他很吵很烦,
而是看一看,看他有没有恐惧和悲伤;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不是以暴制暴,
反而让我们看看他是不是很无助,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在孩子面前多使用这个句型:
“你难过/伤心/生气……是因为……”,
这样的表达是对孩子最好的关注和关爱。
被看到和被理解的孩子,
你能感受到和你的联系。
体验安全感和归属感,
他们再也不需要把精力放在不必要的折腾上了。
当然,接纳孩子可以有各种情绪,
但是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限制是必要的。
简单明了的告诉孩子,
什么是可接受的行为,
什么是不能接受的。
因为我们要给孩子的是爱,
但不是纵容和溺爱。
允许孩子说“不”
告诉孩子,如果他感到害怕和不舒服,
或者当你想改变现状的时候,你可以直接对父母说不。
这种许可不仅可以显著降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还能给孩子保护和珍惜自己的能力。
因为一个敢于对父母说“不”的孩子,
只有长大了,才能对不好的、不好的事情说“不”。
比如孩子说不爱吃青菜,他们说不好吃。
那么我们会尊重他吗?
可能大部分家长都会引用“青菜有营养”,
逼孩子吃饭。
这种情况下,你可以问问孩子,或者跟他讲道理。
没用。
只有当孩子觉得可以相信自己的感觉时,
能坚持自己意志的时候,
只有这样我才能告诉你我的真实想法。
当然,允许孩子说“不”
并不是说你总是要按照孩子的要求去做。
孩子可以说“不”,
不代表他们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有些危险的东西,有些原则性的东西,
该坚持还是该坚持?
说起来,养孩子很像放风筝。
风筝还没起飞的时候,不能放长线;
起飞后,不能缩短线路。
如果风筝飞起来遇到问题,
不能只怪风筝。
你最好看看你和风筝关系的强度
是不是没掌握好?
是否应该调整螺纹的松紧。
孩子的行为问题,
背后几乎都是关系问题。
我们手中的线给了我们力量,
也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任务。
学会做一个更灵活、更明智的父母,
这是一辈子的事。
错一次不要紧,只要你在路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