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夸奖孩子的态度和语气,有时候比孩子说的话更重要。表扬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真诚,发自内心,实事求是。不能不真诚,不能不真诚,不能夸大其词。孩子很敏感,一旦父母的虚伪会让孩子不再相信你的话。有时候,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和一个紧紧的拥抱胜过千言万语!
美国社会一直奉行赏识教育,适时的表扬和赞美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但是,表扬孩子是有一定原则和规则的。如果表扬被滥用,不仅不能起到鼓励孩子的作用,还会让孩子变得傲慢自大。要让表扬真正打动孩子,要遵循以下原则:原则1:表扬要具体。
家长要特别指出孩子哪里做得好,哪里有进步。他们不能走过场,笼统地说:你做得很好,继续努力。表扬越具体,孩子就越会知道什么是好的行为。比如,客人走后,母亲可以对孩子说:“今天叔叔送你东西,你马上说谢谢,真有礼貌。”写完字,孩子挑了几个比较好的,对他说:“妈妈喜欢你的字。每一个都干干净净,不出格。”在和孩子玩的时候,他告诉他:“你让孩子玩你的玩具。你能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孩子,真的太好了。”
一个孩子真诚的、有内容的表扬,任何人都会有。具体的表扬会让孩子确切地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产生真正的满足感。
原则二,表扬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而不是结果。
如果你的孩子考试成绩很好,赞美你的孩子:“你真聪明!”不合适。你要表扬孩子读书用心,学习努力,考前准备充分。因为一个人生来聪明与否,孩子自己改变不了,但是努力可以让孩子通过自律去做。表扬加强了他的认真准备,下次他会再接再厉。
过分强调孩子的智力。孩子会认为自己很聪明而不是努力,甚至会通过炫耀自己的聪明来赢得大人的好感。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自大浮躁,进而看不起不聪明的学生。遇到比自己聪明的人,他们会自卑。如果成年人把重点放在奖励孩子的努力上,他们会意识到好成绩来自于脚踏实地的准备。当你看到一个漂亮的小女孩时,最好说:“你笑起来很甜。你很有礼貌。”因为外貌不是她能决定的,大人太在意外貌,会让孩子认为天生丽质是一种值得骄傲的资本,进而看不起相貌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会混淆孩子的观念,不利于她的成长。微笑和礼貌,这是她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外界的赞美会强化她的礼貌行为,她会成长为一个总是微笑的有礼貌的孩子。如果一个孩子数学不及格,父母应该鼓励他通过下一次考试。如果他确实通过了,家长应该和孩子讨论为什么他的成绩提高了,找到他努力的痕迹并表扬他,欣赏他的努力。不能只强调“及格”的结果。父母要特别注意的是,给孩子设定的目标不能超出孩子的能力。每个孩子的能力都不一样。表扬可以让一个孩子以更大的热情、兴趣和努力去做一件事,但最终的结果不会超出他的能力。家长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如果你定下的目标,孩子再怎么努力都难以实现,最终会导致孩子抑郁和自我贬低,最终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不起作用。表扬和欣赏最适合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良好的性格特征。在学业特长方面,要看到孩子的长处在哪里,因势利导,鼓励孩子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做到最好。
原则三,失败后鼓励孩子。
很多父母的习惯是,对孩子的成绩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孩子的失败给予批评和责备。事实上,当孩子失败时,他们需要父母的支持和肯定,这是培养他们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时刻。
有一个孩子参加一场很重要的柔道比赛,他竭尽全力了最后还是在最后关头以微小差距输了,孩子下来了累得都要虚脱了一样。这时候,他爸爸没有露出丝毫失望之色,上来使劲搂住他说:“儿子,好样的!和对手拼到了最后一秒钟,我为你勇敢顽强的精神而自豪!”这个孩子因为爸爸的鼓励在比赛场上变得越来越敢打敢拼,后来得了州少年比赛的冠军,而最大的收获是他在做其它事情时也是充满了不畏失败,坚韧不拔的精神。父母要鼓励孩子不害怕失败,不追求完美,敢于尝试直至成功。从失败中的建立起来的成功会让孩子变得自信强大。研究显示,在竞赛中后来居上者一般比一路领先者更体现出一份自信来。原则四,公开场合表扬孩子好的行为。中国父母往往喜欢在别人面前表扬别人的孩子,贬低自己的孩子,这是最伤害孩子自尊心的方式。想要孩子有自信,一定要在别人面前表扬他。真诚地提出孩子性格、行为、习惯中让人欣赏的闪光点,让孩子觉得你为他骄傲。以前人们表扬,哪怕是很小的事情,比如孩子很乖,出门会帮妈妈提东西,对强化孩子的良性行为有很大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当众表扬的一定是孩子性格和行为好的地方,而不是孩子做出的任何成绩或荣誉。如果是后者,性质就变了,变成了炫耀。同时也违反了原则2。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结果。同时,“在人前表扬”和“在人前表现”一定不能混为一谈。有些妈妈喜欢让孩子在人前表演自己的“特长”,有作秀和攀比之嫌,容易让孩子虚荣。原则五,不要提前表扬。有的家长在考试前对孩子说:“我相信你,你一定会考好的,爸爸妈妈等着听你的好消息。”这种看似鼓励的表扬,实际上会增加孩子的压力。经常听说某某考生临场发挥不好,都是孩子心理压力太大造成的。家长的态度应该是告诉孩子,考试就像平时做作业一样,要冷静,发挥自己的水平。
原则六,少物质奖励。
很多家长喜欢拿物质奖励,承诺如果孩子考试得了高分或者钢琴考上了,就给孩子买值钱的东西或者带孩子去旅游等等。,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为什么?
心理学上有个实验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心理学家挑选了一些喜欢画画的孩子,把他们分成两组。老师对A组的孩子承诺“只要你画得好,就会有奖品”,而B组的孩子只是告诉他们“我想看看你自己的画”。两组的孩子都画了画,但是心理学家可以看出,A组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被动的画一些东西,对绘画的兴趣明显降低,而B组的孩子都是兴致勃勃的在创作。最后,B组孩子的绘画充满创意,平均水平明显高于a组,这个实验在不同国家、不同年龄段都做过,结果完全一样。
按常理推断,对孩子们的绘画成绩给予奖励,会提高他们的绘画兴趣和水平,然而事实却正相反。心理学家解释说:奖品虽然可以强化某个行为,但它会使人的兴趣集中在奖品上而对被奖励的行为为本身失去了兴趣。画画属于短暂的一次性活动,物质奖励尚不能起到积极作用,对于需要孩子长期努力才能见效的行为,比如学习,物质奖励就更不适宜了。如果家长告诉孩子期末考试考进前十名就给孩子买台电脑,那么孩子暂时会为了奖品会冲冲刺,但是这种刺激会使孩子渐渐丧失了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属于釜底抽薪的行为。真正想让孩子学业上有长劲,就得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对探索未知世界、解决难题本身有兴趣才行。最后要说的是,大人表扬孩子的态度和语气有时候比说的话更重要。夸奖孩子时一定要真诚,要发自内心,实事求是,不能明夸暗讽、言不由衷和夸大其词,孩子非常敏感,父母一次的虚伪会让孩子不再信任你的言辞。有时,一个爱的眼神,一个紧紧的拥抱,胜过千言万语。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