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0~3岁脑黄金开发期错过了,就别再错过6岁前的这2个培养

孩子0~3岁脑黄金开发期错过了,就别再错过6岁前的这2个培养,第1张

孩子0~3岁脑黄金开发期错过了,就别再错过6岁前的这2个培养


要不要给孩子做早教?这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随意浏览各大母婴平台,针对这个问题的口角数不胜数。

有人说,“教育竞争的前沿不在大学、中学,甚至不在小学、幼儿园,而在3岁以内!”

还有人说:“不应该鼓励年轻人,而应该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尽情发挥童年,自由发展!”

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家庭教育领域的任何一种理论或经验,如果提出了一种,必然有另一种相反的理论和经验。两者甚至达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各持一词,各有各的道理。

当我们还在一场口水战中犹豫不决的时候,早在200年前,就有人明确提出了儿童早期教育的关键作用,并辅以实践经验。

这是一位19世纪的德国乡村牧师,名叫卡尔·维特(karlwitte),他特别热衷于讨论儿童教育问题。他用科学的方法把他先天不足的儿子培养成一个杰出的人才。他的儿子很小的时候就懂法语和意大利语。他9岁开始阅读荷马史诗,10岁进入大学,14岁获得博士学位,23岁成为哈雷的全职教授。所以他写于1818年的《卡尔·维特的教育》一书,被西方人奉为教育的“圣经”,在过去的200年里,它培养出了无数的人才。

宝宝还有半个月就满一岁了。最近不太爱吃东西。每次到了吃饭的时间,我都是动来动去,不安静,嘴里还叼着饭包。

被誉为中国“博士爸爸”的蔡小小先生也是卡尔·维特的忠实粉丝。他坚定不移地对自己的六个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结果五个孩子考上了博士,一套教学方法三代验证,百万家庭受益。

这正好证明了推动世界的手就是摇摇篮的手!早期家庭教育决定一切!

a.“3”岁的比赛从何而来?

这个说法,从科学的角度分析,是有根据的。

家长和家长见面,难免会谈到孩子的表现。这样的场景你一定很熟悉:

“某某孩子三岁能背一长串诗……”

“小孩子背诗,狼吞虎咽,不知道什么意思,记得快,忘得也快……”

不管一个孩子最终记住了多少首诗,最终理解了多少首诗,单从这个现象就可以得出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在幼儿阶段,每个人都有一段敏感的记忆期,这是从事学习的好时机。抓住了,孩子受益无穷,错过了,等于阉割了孩子的智力!

日本有一位著名的脑科学研究作者,他的名字叫久保田嘉代子。她在《不可思议的脑科学育儿经》一书中曾明确指出,0~3岁是儿童大脑智力发展的黄金期。

之所以说0~3岁是大脑的黄金时期,是因为最新的科学研究指出,人的大脑一旦成熟,就很难充分利用那些没有得到及时开发的神经元。所以,要想挖掘大脑的潜能,只有在出生到大脑发育成熟之前的旺盛发育期进行早期教育。

现代心理学指出,一个孩子前三年的发展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一生。在他生命的前三年,他将发展50%的智力水平,在八岁之前再发展30%。在八点到十七点之间完成最后的20%。

人脑和动物脑不一样。关键在于学习的“智力本能”。脑细胞用得越多,大脑就越灵活。大脑工作越早,持续时间越长,细胞老化越慢。

当我们看到孩子大脑功能的发展,最典型的就是形成记忆敏感性,这种敏感性体现在孩子背诗和阅读的过程中。这就是大脑中珍贵的记忆敏感度。人越年轻越容易形成月亮,越老越难。随着人的成长,大脑逐渐被无用的东西填满,甚至会排斥新的东西。

小孩子记得快,忘得也快。对他以后的学习有帮助吗?

是的!当一个人的大脑对记忆变得敏感时,它会在潜意识中大量吸收这些信息,从而形成更为突出的直觉。几乎所有伟大的人,他们的成功不仅仅来自于刻苦的学习,更来自于他们对这个内容极其良好的直觉。

这些在童年时期形成的良好优质的记忆敏感,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只有深度高质量的记忆灵敏,才能产生巨大的创造力。

天才既不是遗传的,也不是单靠努力创造的,而是早期良好教育的结果,这正证明了卡尔·维特的教育。

B、错过3岁前大脑黄金期,6岁前两次训练不要错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对早教产生误解,常常把“要不要给孩子报早教班”等同于给孩子上早教课。事实上,早期教育包含的内容更加广泛。是集智力、意志、道德、精神于一体的教育,是保障人生幸福的教育。

如果错过了孩子0到3岁的智力发展,那么一定不能错过6岁之前的“非智力”培养!那就是孩子的“好习惯”和“好性格”。

纵观我们很多家庭的教育烦恼,就是前期忽视了好习惯的培养,让孩子染上了坏习惯。因此,很难甚至不可能纠正它们,从而产生各种问题。

说实话,我才是受此折磨的母亲。孩子五岁之前,几乎都跟着爷爷奶奶。隔代教育的问题在他三岁以后越来越明显:

第一,孩子受到爷爷奶奶的宠爱。他们想要的,想要的,是无条件的承诺和包容。所以孩子只负责玩玩具,不负责捡玩具;孩子可以随时要求这样做,也可以随时打断这种行为;在吃饭的过程中,他可以因为想到一件好笑的事,而下桌开始跳舞;因为要看电视,他会让爷爷奶奶把他们的饭碗端到前面再吃……

如果是这样,直接养成的习惯是:孩子不知道时间的概念,不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不知道做事情的优先顺序,不知道坚持和放弃的选择。他对一件事特别感兴趣,也特别舍得放弃。他的自理能力不好,因为他总是记不住刚才把玩具放在哪里了……

而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会集中注意力吗?你有时间观念吗?你会坚持吗?不知道如何整体管理……

于是,在各种目光和质疑中,我选择了回归家庭,成为一名全职妈妈,希望能在他六岁之前习惯还需要调整的阶段做出一些努力。

第二,因为爷爷奶奶特别宠孩子,几乎什么事都顺着他。有什么困难,能消除的一定是帮他消除,能解决的就解决。如果孩子因为困难受挫,无论对错,都会在第一时间得到老人的安慰。

所以,孩子的性格里多了一个字叫“脆弱”,经不起打击,少了一个字叫“毅力”,遇到挫折很难。

英国教育家洛克一针见血地说过这样一句话:“习惯一旦形成,并不需要记忆的帮助。它可以轻松自然地工作!”

孩子良好习惯和良好性格的培养,可以铸造孩子的灵活和耐久,它影响和决定着孩子未来发展和生活尺度的高度。他们就像翅膀,可以托起孩子飞翔的翅膀,帮助孩子在high空搏击。

孩子出生后,虽然存在一些个体差异,但这些差异非常小,足以被后天的教育所弥补,比如卡尔·维特的成功案例。真正把孩子分开的,是后天的教育。如果错过了0到3岁的大脑培养黄金期,那么6岁之前的习惯和性格培养就不要错过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589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3
下一篇2022-1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