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岁孩子最好的沟通方式,精准把握各年龄段认知心理特征!

6~18岁孩子最好的沟通方式,精准把握各年龄段认知心理特征!,第1张

6~18岁孩子最好的沟通方式,精准把握各年龄段认知心理特征!

当孩子们开始上小学时,他们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从小学、初中、高中,他将完成多阶段的基础学习,度过从儿童到青少年的关键成长期。在这12年里,孩子会从懵懂的孩子逐渐变成能够独立思考、具有思维能力的少年,实现智力和认知能力的大飞跃;他的性格进一步凸显,他的基本人格进一步形成。

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独特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学会如何与他们有效沟通,才能帮助他们度过这关键的12年。

现代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理论和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可以在认知和人格塑造方面帮助我们,从而更好、更清晰地了解学龄儿童,他们在想什么,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等等。

以下是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儿童(6-18岁)的认知心理特征排序,以及家长之间的沟通点。强烈建议收藏起来,留着以后看。

01

小学阶段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小学生处于具体操作阶段(6-12岁)。他们直观、具体、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但抽象能力仍然有限。

在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小学生处于勤奋自卑阶段(6岁至青春期),在学习各种文化技能的过程中,要面对一系列的无能感。

  • 小学一年级

  • 认知特点:直观、具体、生动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形成。

    心理特点:孩子对小学生活感到新鲜和不习惯,可能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心强,好动,喜欢模仿,很难专心听讲,尤其是对老师的信任和依赖。

    沟通重点:这个阶段主要是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培养学习习惯和兴趣,引导孩子快乐学习。和孩子谈谈他在学校感觉不习惯的地方,引导他做出相应的改变,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 小学二年级

  • 认知特点:直观、具体、生动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

    心理特点:这个阶段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时期。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制力不强。

    交往重点: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已经从可塑性向刻板性转变,逐渐适应小学生活,并形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家长要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要鼓励和肯定孩子,随时关注孩子心态的变化,在学习中要注意习惯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掌握。

  • 小学三年级

  • 认知特点:孩子普遍存在做作业粗心、拖拖拉拉等不良习惯,应引起高度重视,耐心纠正。

    心理特点:这个阶段是孩子情绪变化的转折点,从情绪暴露、肤浅无意识到内心控制、深刻有意识的发展。但是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情绪控制的能力是有限的。

    父母需要细心的陪伴和耐心的引导,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建立自信。

  • 小学四年级

  • 认知特点:9-11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大脑发育正好处于内部结构和功能改善的关键期,处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期,是培养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期。

    心理特点: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正在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但是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还是有限的,缺乏社会交往经验,所以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家长不注意引导,这些小困难很可能会引起孩子的焦虑,从而干扰他的学习。但是,在正确的引导下,这种焦虑可以转化为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这将有助于他们在学习旅程中实现具有生命意义的深刻转折。

    交流重点: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学习知识点有所增加和加深,孩子在小学开始出现第一次分化。要及时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信心。注意孩子上课的注意力和书写习惯,培养孩子计算和考试的习惯。

  • 小学五年级

  • 认知特点:儿童接触自然和社会的频率更高,有能力从中发现问题,但仍缺乏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特点:竞争意识增强,不甘落后。更看重学习成绩,开始佩服学习好的同学。独立能力强,喜欢自发组成小团体。不要相信阿谀奉承,自控能力是逐渐增强的。

    沟通重点:鼓励坚持做事,帮助孩子建立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促进自我认知。孩子已经进入小升初的储备期,家长要关注小升初信息。在这个阶段,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接触自然和社会的机会。接触自然和社会对培养他的学习兴趣,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他的实践能力和迎接更复杂的挑战有积极的作用。

  • 小学六年级

  • 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早期。青春期是从青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阶段。

    认知特点:孩子记忆力增强,注意力容易集中。特别是,由于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评价和教育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心理特点:孩子已经初步形成了个人性格和人生观。但是意志力还不够坚定,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在发展中,所以遇到困难挫折就容易灰心丧气,情绪容易不稳定。他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喜欢批判性地看待其他事物,有时对老师的正当干涉感到抵触。

    沟通重点:这个阶段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注意学习,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发展。要循序渐进地准备进入初中,多了解自己喜欢的学校的考试范围和特点。

    02

    中学阶段

    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中学生进入正式操作阶段(11岁-)。他们可以抽象地思考,处理假设的问题,思考可能性。

    而在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中学生正处于身份认同混乱阶段(6岁至青春期)。他们在努力发现和确认自我意识(比如我是谁),经历角色的困惑,才真正发现自我。

  • 初中一年级

  • 进入青春期,身体形态变化明显,身体机能逐渐完善,心理也随之变化,但儿童期和青春期之间有一个逐渐过渡的过程。

    认知特点:孩子刚上一年级,理性思维发展还很有限。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素质仍保留小学生的特点。很多学生还是用小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对待自己的初中学习。有些孩子上课会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明显感觉学习任务加重,学习有些力不从心。

    心理特点:新鲜感和紧张感并存,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学科都有新鲜感。但不久后,由于科目增加,复杂,课时延长,考试增多,小学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同,他们感到紧张。

    向上与盲目并存,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重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好评。他们会在学习和纪律上认真努力,努力给老师和同学留下好印象;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容易受外界影响。事情顺利的时候就盲目自满,遇到挫折就盲目自卑,灰心丧气,有从众心理。

    独立与依赖并存。不希望大人管,但是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具体困难时,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沟通重点:注意适应性——从小学生到中学生,你需要适应周围的环境,教学方式,生活节奏。适应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孩子在高一甚至整个初中阶段的成绩,所以尽快适应新的生活非常重要。

    新习惯养成——初一是基础年级。重要的是不仅要打好知识基础,还要打好学习习惯基础。重视“养成教育”是让孩子尽快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重要保证,让成功养成教育史的学生在初中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注重基础知识——课程的难度是循序渐进的,所以学生通常一开始会觉得比较简单。高一不要追求“难”和“进”,要注重基本概念的学习、分析和应用。只有基础扎实,才有可能在整个中学阶段轻松有效地学习。

  • 初中二年级

  • 心理特点:在这个阶段,大多数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身体都发生了许多显著的变化。但由于家长和社会对性教育的封闭态度,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青春期的烦恼。

    这个年龄的孩子在独立性和自尊心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什么都不在乎。其实我有很重的从众心理。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脱离集体。因此,有些孩子会产生紧张、焦虑、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进而出现对立、逃避、说谎、破坏、暴力等青春期逆反行为。程度不同。

    交流重点: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可以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如何认识爱情,处理对异性的好感,需要正确的引导。但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逆反心理增加,与父母的交流逐渐减少,不喜欢一味说教。在这段时间里,家长一定要放低“姿态”,平等地与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问题的苗头,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保证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

    不仅初二,高二也是如此,都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随着学科内容的深入,这个阶段孩子的学习会出现明显的分层,需要高度重视,提前做好准备。鼓励孩子提前预习,提前树立中考观念,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 初中三年级

  • 认知特点:观察力接近成人水平,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思维活动达到抽象概括水平。学习兴趣基本稳定,学习成绩相对稳定。

    心理特点:他们的独立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喜欢和老师平等地讨论问题,他们喜欢独立地组织和开展一些活动。学生的“成人感”在初三更加明显,自尊心大大增强。他们比高一高二的学生更渴望老师和家长的尊重和理解。

    交往重点:要充分利用这个阶段的特点,培养和发展自己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同时要准备中考,和孩子了解目前的学习情况和状态,制定目标,协商方法。孩子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地突破,不放弃、不懈怠,才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 高一

  • 认知特点:身体发育迅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的能力显著发展。

    心理特点:高中生正处于心理上与父母分离的心理断奶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渴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感情变得含蓄,即内心世界活跃,但外在表现不明显。这些特点往往会阻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

    交流重点:与初中相比,高中的学习深度和难度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跨度较大。很多同学上课能看懂,课后作业都认真完成了,结果不理想。其实症结在于学生知识牵引能力差,综合学习能力亟待提高。

    家长不能盲目相信孩子能自己解决问题,因为高中所有的科目都是知识的延伸,关联性很强。某个知识点或知识模块出现问题,会导致该学科的学习出现瓶颈。发现问题,要尽快和孩子一起梳理并有效解决。

  • 高二

  • 认知特点:高一以后,学生在知识掌握上明显分层次,即所谓的优生和差生。

    心理特点:学习中的两极分化导致心理状态不同。对于资优学生来说,他们的积极心理得到了循序渐进的发展,如兴趣上升为乐趣,好奇转变为好奇和探索。他们充满自信,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但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屡遭挫折,在学习中受挫、自卑甚至恐惧的心态逐渐固化,产生了利益输送、偏科的倾向。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热情不高,只希望通过考试,所以处于一种无动于衷的被动状态。

    归因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的主动意识明显增强。到了高二,孩子更注重个体学习行为的影响,即归因的内化,而不是客观条件的外化,即归因。对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他们更希望改善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情感和学习过程,如端正学习态度、改进方法、养成良好习惯、提高时间利用率、增强学习毅力等。,而不是客观条件的变化,比如学习环境的改善,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对高考的期待和恐惧。具体来说就是上课、学习容易走神、走神,无法专心学习,容易受到干扰,经常幻想未来。他们感到非常紧张。现在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要高考了,不用再这么担惊受怕了。这种期待容易产生焦虑。但是,一想到高考,他们就有莫名的恐惧,害怕考不上一个好的理想的大学,所以他们的潜意识有时候更愿意在幻想中得到满足。

    沟通重点:引导和帮助孩子实现均衡发展。只要没有严重的偏科,即使大家各科成绩一般,高考也能取得一个好成绩。引导孩子内化归因转换,促进其学习主动性意识进一步增强。帮助孩子正确认识高考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帮助孩子认识到提前准备的重要性,减少孩子的恐惧和焦虑。

  • 高三

  • 心理特点:在这个阶段,孩子的社会意识接近成熟,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现实有自己独立的见解。随着备考时间的减少,思想压力和心理波动会更加突出,会出现自信、迷茫、放弃三种分化形式。

    自信的孩子思想上有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学习兴趣浓厚,心理素质良好,基础扎实,方法科学,学习能力强,各科发展均衡,历次考试成绩稳定,对高考充满信心。

    迷茫的孩子渴望考上理想的大学,但由于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成绩往往很被动,导致思想不稳定。当他们的成绩没有提高或者下降的时候,他们是比较消极的。当你在考试中取得进步时,你充满了斗志。感觉高考很难,对未来感到迷茫。

    放弃的孩子基础差,或者很努力,但是成绩没有提高,或者学科发展很不平衡,思想进入“高考无望”的误区,以至于成绩越来越差,甚至在最关键的时候自暴自弃。

    沟通重点:通过与老师和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的现状。父母正在调整心态的同事,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不要让孩子的焦虑影响到孩子。尽可能给孩子提供帮助,关注孩子的营养和健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587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2
    下一篇2022-11-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