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教育方式,会毁掉你的孩子!

这样的教育方式,会毁掉你的孩子!,第1张

这样的教育方式,会毁掉你的孩子!

朋友给我发微信,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喜欢玩手机游戏了。这个坏习惯改不了,而且越来越严重,让她觉得很崩溃。

最后她又说了一句“我话太多了,没用!你说什么?我打不过他!”

听了那句话,立刻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

孩子瘫在沙发上玩手机,妈妈一边做家务一边不停地说。母亲显得不耐烦,但孩子很平静。

玩手机对眼睛不好。来吧,玩一会儿。

手机有什么好玩的?起来做点正经事。

我说你多少次了?不要老是玩手机好吗?

你去看别人家的孩子。还有谁和你一样?你就知道整天玩手机...

就像小学生经常在作文里写的:“我妈爱唠叨,从起床到睡觉。”

在中国,在大多数家庭里,都有一个这样的母亲。不管做什么事,她总是同时给孩子讲各种大道理和小道理,或者唠叨孩子的毛病。

可惜,连母亲自己心里都很清楚:越说越不爱听,因为她已经把耳朵堵上了。

为了让孩子听进去,父母不得不一再强调真相。而孩子,听的次数越多,越容易激发逆反心理。

所以,父母越讲道理,孩子越不听话。

伟大的思想家卢梭说过,三种教育方法对孩子不仅没有用,反而有害:讲道理、发脾气、故意动歪脑筋。

可惜几千年过去了,我们依然熟练地使用着。推理排在第一位,但被家长用的最多。

很多时候,不是理由没用,而是你讲的理由没用。

因为很多家长没有资格讲道理。

我一有就玩手机空,却教育孩子不要玩游戏;对别人无礼却命令孩子不要骂人;放弃努力但教育孩子“只要努力,铁杵磨成针”...

而那些有资格讲道理的父母,他们根本不需要讲道理。因为它们本身就是真理本身。

最好的教育从来不是夸夸其谈,而是润物细无声的环境影响,以及实际的例子。

你想让孩子养成什么样的习惯,首先要给孩子营造那种环境。麻将桌上很难看到学霸,书香门第很少有流氓。

做自己想让孩子成为的人,即使做不到,也要朝着那个方向努力。

父母的行动胜过一万个真相。

有一次在商场里,我看到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和他妈妈在拔河。

男生站在橱窗前,嚷嚷着要买里面的变形金刚。妈妈看了看变形金刚,马上皱着眉头说:“怎么又要买?你家里不是已经有这个了吗?”

“这个不一样,颜色不一样!”说出你想买的理由。

“家里不用存那么多不同颜色的垃圾吧?有多少玩具让你玩?”看到孩子自信的样子,母亲的心情升级了。

没想到,孩子也没有退缩。他撅着嘴说:“我就买了”。

“别买!我怎么给你买这个!”

母亲话音刚落,孩子就躺在了地上,声嘶力竭地哭喊着:“买!就买吧!买!买!”

妈妈先威胁孩子,“你再不起床我就自己走了。”但即使她转身离开,孩子也无动于衷。她不得不回头支付变形金刚的费用。

他们走的时候,我妈生气的说:“买买买。我一整天都知道。早知道就不带你出去玩了。”

而这个孩子,抱着自己心爱的玩具,一脸的得意,似乎一点也没有感受到来自妈妈的愤怒。或者说,他稳操胜券:反正下次你也赢不了我。

可能那个妈妈根本没意识到,她和孩子之间的拉锯战不是斗智,而是情感战,她彻底被打败了。

可惜她不是输给了孩子,而是输给了自己。

从孩子提出无理要求的那一刻起,她就开始用脾气,整个过程没有收敛,就这样一步步激发孩子的斗志,让孩子在强大的时候更强大。

如果她能在出门前制定规则,并在孩子提出要求时强调规则,孩子肯定不会那么执着。

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有无数种,而她,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最差的一种:她有意用不良情绪控制孩子。

愤怒的母亲和愤怒的孩子似乎总是成对出现。这也印证了那句话:榜样的力量。

脾气火爆的父母会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一个是一样的火爆脾气,亲子关系变得针锋相对;或者,养个听话的小乖乖。看似孩子听话合作,但孩子的内心却在承受着大人无法想象的痛苦。

很多时候,发脾气只是父母情绪的一个发泄口,而不是让孩子变好的手段。

也许父母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发脾气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因为我们永远无法通过让孩子感觉不好来让他们变得更好。

在一次聚会上,一个朋友看到孩子打完孩子后屁股上的指印,抱起孩子,语重心长地说:

“虽然我妈打了你,但我妈心里也很难过。妈妈打你,还不是为了你好!你要是表现好,会挨这一顿打吗?”

孩子一脸茫然:打我不如打我,好像大人还有理由打人?

大人就算打人也碾压孩子智商,太不公平了。孩子被打了,应该道歉,而不是找理由升华自己的行为。

但是,这样的戏码,千百年来一直在家庭中上演。除了“打你是为了你好”,还有各种感人的场景。

“爸爸妈妈会为你付出一切!”

“只要你能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我和你爸爸努力都是值得的。”

很多传统的中国父母都会这样做。

这种戏剧就是卢梭所说的刻意感动。很多家长都知道,这种方法在激励孩子方面非常有效。

但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的内在逻辑是:通过强调孩子自身的努力来强化孩子的罪恶感,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

出发点是通过强调育儿的不易和生活的辛酸,甚至夸大自己的努力和牺牲,来督促孩子努力上进。

但这套说辞是在向孩子强调:我的付出很昂贵,你一定要报答。

大部分孩子在这种攻势下都会变得很听话。因为,在他们的心里,已经背上了愧疚的十字架,负担太重了。他们不在乎听话不听话。

但是他们的服从真的只是被动的服从。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报答父母。他们的内心渴望父母不再为自己付出的那一天。

这是一种隐形但更具杀伤力的控制。长期内疚的孩子失去创造力,个体意识淡薄,难以找到真正的快乐。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良好的教育绝不是形式主义的。

讲道理,发脾气,故意感动,都只是父母用来控制孩子的套路。作为父母,我们需要一些更有效的方法。

第一,给孩子足够的爱。

这个听起来太假了空,但却是最重要最有效的一个。

为什么讲道理和发脾气都不管用?

最根本的原因是和孩子没有爱的联系。名义上是为了孩子好,却没有考虑到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它只是把孩子和大人的意志捆绑在一起。

而如果你和孩子建立了爱的联系,不用说,你的孩子会知道父母双方都是为我好。有了这个基础,交流才有可能。

第二,做孩子的榜样和战友,而不是导师和监督者。

[h/]良好的教育总是春风。

要想让孩子有礼貌,首先要做有礼貌的父母;如果孩子要爱读书,我们就得和先读书的家长发生关系;如果孩子想要热爱运动,我们首先需要自己在操场上跑步。

父母总是不自觉地对孩子提出要求,期望通过反复催促、口头教育甚至呵斥责骂来推动孩子。

但是,它的效果往往不如亲自示范,甚至不如举起孩子的手和他们一起度过。

只有真正做到言行一致,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

第三,学会等待。

孩子长大了,总有不同的人告诉我们:“别急,等孩子长大就好了。”这是事实。

花开需要时间,雨停也需要时间。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需要我们耐心等待。

只要你帮助孩子保持方向,科学引导,假以时日,他一定会比你想象的成长得更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577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2
下一篇2022-11-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