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养。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了解自己。我们对自己了解得越深,我们对孩子的爱就越容易流动。关系比任何方法都重要。当然,看到孩子的前提是看到自己。父母的问题出在孩子身上,爱和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控制是最糟糕的教育
“我们想象我们的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然后我们就能想出如何对付他们。”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育儿观念。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育儿观呢?-其实我想说的是:亲子关系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大家都听说过“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是什么决定性格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童年遇到的亲子关系会内化到孩子的内心,成为一种内在的关系模式。这一整套内在关系模式形成了我们的性格,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母婴依恋关系奠定了孩子一生的基础。童年的关系模式与我们今天的事业、婚恋、亲子关系息息相关。看似生命是决定论,其实亲子关系决定了我们生命的起点。
1。
孩子需要被看见先说孩子的“存在感”。存在必须存在于关系中才能产生它。如果宝宝对妈妈笑,妈妈没有反应,宝宝就傻了。他会想,“我存在吗?我妈妈存在吗?这个世界怎么了?”如果宝宝的反应没有得到妈妈的回应,宝宝会生活在一种整个世界都支离破碎的感觉中。
那么,通常的反应是什么,它们的后果是什么?
首先是重复对方话语中与情绪有关的词语。
比如宝宝对你说:“妈妈,这只小狗好可爱!”然后妈妈可以回应说“妈妈看到了,好可爱!”这是重复他说过的话。重复对方表达的情绪或你感受到的情绪,并加以确认。我们俩都会很开心。
二是无关反应。
比如一个小朋友说:“妈妈,我刚才看到一只狗,好可爱啊!”有的妈妈会说:“你写作业了吗?”
如果孩子在与母亲最初的交流中经常得到不着边际的反应,那么长大后就会觉得与人交流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变得冷漠。当然,他也可能很聪明,在自己的世界里被孤立的时候思维清晰,但是他觉得和别人聊天很无聊。
第三是情绪反转。
“妈妈,这只小狗太可爱了。”"报纸刚刚报道了一个人死于狂犬病!"。等这种反情绪,你会觉得自己的能量出去了,又被活活拧回去了。
当我们成年后,我们不会记得这种愤怒,但它总是藏在我们的心里,然后会通过情绪反转表现出来。
第四,我就是不想回应。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做过一些噩梦,比如掉进坑里或者遇到其他危险,大声喊“妈妈”,但是妈妈没有反应。让孩子感受到“快死了,妈妈不会来救我了”。
如果你想暂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想回应孩子,你可以对孩子说:“我知道你想和妈妈互动。你的要求很好,但是她因为自己的原因想一个人待一段时间,这不是你的错。半小时后你妈妈陪你好吗?”
2。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孩子的行为1。孩子如何避免危险?
只有经历过,我们的智力才会发展。父亲对我很好,就是很少用结论吓唬我来教育我。小时候和他一起钉钉子,刨木头。这些看似危险的动作,成了我童年的有趣回忆。
孩子自然处于意识状态,他会没事干,伤害自己。比如孩子爱玩刀,我们可以和他一起摸,慢慢摸,逐渐达到受伤的临界状态,让孩子自己体会这种感觉。经历过刀的孩子,出门时被绳子缠住,会找像刀一样锋利的东西割断绳子。这是智力发展。只知道刀很危险的结论的孩子是没有能力自救的。
如果只学习一些结论,智力不会发展,反而会产生恐惧和限制。我见过很多00后的孩子。他们太高了,不敢下楼。母亲总是处于焦虑中,孩子认为探索新世界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探索新事物是危险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了恐惧和限制。
控制等于扼杀精神生命。如果你照顾他吃饭,他觉得吃饭就是痛苦;如果你照顾他学习,他觉得学习就是痛苦。如果我控制了你,你的意志就不存在了。存在的是我的意志。你的控制欲延伸到哪里,孩子一生都会感受到无尽的痛苦。
2。要不要给孩子立规矩?
很多家长问我该不该给孩子定规矩。当时我在想,法律上说合同的主体应该是平等的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才可以订立合同。孩子又不是独立演员,怎么能和你订合同呢?我怎么能和你做交易呢?这是一个不合理的条约。规则的意义是维护双方的感情。
有妈妈问我,她的孩子会刷牙,让她帮忙。我问她,你和孩子一起刷牙是什么感受?她说每个人都很开心。我说,这有什么问题吗?如果一个孩子学会遵守规则就等于受苦,以后怎么自觉遵守规则?如果这个规则让孩子开心,那就是好结果。
规则就是这样产生的。两个人的感情都照顾到了。这个时候,规则就等于安慰。没有监督的时候,他还是会愿意遵守规则的。
3。孩子有坏习惯怎么办?
每个好孩子都很可怕。他们一辈子都是按照父母的规矩做事。他们觉得自己是好孩子,别人一定爱他们。当他们遇到巨大的挫折时,再好的人也不会有人爱,向善的逻辑会被冲击到崩溃,可怕的事情就会发生。
我有个朋友想离婚。他说我过去的事情都是父母安排的。我想做一件父母没有安排的事,就是离婚。其实他没有感情,还是因为压抑太久了。
任何控制都会遇到反弹,无论多么正确。每一个顽固的坏习惯背后,都是爱的缺失的痛苦呐喊。如果你的孩子有一些坏习惯,你可以告诉他:“宝贝,不管怎样,你都是我的孩子。我知道你的人生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我也没有能力去理解,但我可以陪着看。”
结论
每一个出生到这个世界上的灵魂都有一个使命。这个使命不需要任何催促,只需要爱和自由,他自然会体会到。
父母应该给孩子怎样的爱?
只有孩子知道什么对他最好。我们中有多少人生活在焦虑中,因为现实与我们的想象不同。
为什么说要信任?因为你看了这个寓言。在干燥的季节,小树卷曲树叶来保护自己。一个园丁看表象,懂本质,及时补水;b园丁什么都不管,小树挺过了雨季。园丁C学到了很多知识,认为叶展是健康正确的,于是煞费苦心地把叶子一片一片折断——结果可想而知。
我们可以对教育一无所知。生孩子不需要成为心理学家,但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就是你永远不会比他更清楚什么对孩子最好。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养。我们会像我们对自己的深刻感受一样谦卑。看到孩子的前提是看到自己。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如果你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他们,他们最好不要超过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