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哭,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孩子一哭,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第1张

孩子一哭,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关系中的冲突,是为了表达,而非打败对方。不准孩子哭,不准不快乐,不能让孩子去体验自己的情绪,也不能鼓励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的情绪没有学会成长,但是我们的年龄却慢慢的长大了,越大越被情绪牵着走。

昨天去参加孩子幼儿园的家长会。很多家长讨论说,看到孩子哭的时候,他们极度焦虑,不知道该怎么办。每天送孩子上学,孩子在床上磨蹭的时候,会焦虑自己想要什么。你的情绪上来了,孩子的情绪就下不去了。我该怎么办?

其实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事,就从我自己说起吧。

有一次因为出去工作了一个星期,很多事情堆积起来需要处理。那天早上,我想着女儿可以早起,早点带她去上学,就故意早早地开始了工作。但她就是不起床。虽然她在后面醒了,但还是不想起来。刚开始我还有点耐心,但是时候不早了。大约八点钟开始,一直拖到九点钟。

我有点情绪化了,心想反正迟到是孩子自己的事。她醒了也不想起来,就看她自己了。只是呆在书房,想着开始安排今天的工作,却无法进入工作状态。看到朋友圈,刷微博,纠结今天的计划被打乱了。

“爸爸,你过来……”女儿在房间里大声叫我。我又从书房走到房间。“你该起床了!”女儿没有回复。“很晚了。已经九点多了。你不是要去学校吗?”

女儿还是没有回复我。“好吧,我在外面等你。”我又去了书房。

几分钟后,女儿又在叫我过去。

我开始有点焦虑,就想着赶紧送孩子上学,好马上开始今天的工作。然而,几次之后,我的焦虑感越来越强,甚至可能会带来一些不满。这一次,我没有立即回应女儿,而是慢慢地向门口走去。

我再次催促她该起床上学了,她选择了回避我的话题。女儿可能感受到了我的情绪,明显有些情绪,没有和我说话。

我大概是意识到自己当时心情不对,然后就不催孩子了。不久后,女儿自己起床了。我陪她刷牙洗脸,然后送她去学校。

在路上,感受着凉风,心情比之前好了很多,于是蹲下来跟女儿道歉。

“对不起,爸爸刚才心情不好。这是爸爸自己的问题,需要我自己承担。因为爸爸想到今天工作多,想到你今天要早起,所以没有在你醒来的时候好好陪你,只是想让你快点去上学。刚才爸爸心情不好的时候,让你难受了是不是?”

女儿点了点头。

“这些都是爸爸的情绪,与你无关。对不起,你能原谅我吗?”

“是的!”终于,女儿不再躲着我了。

“谢谢!”我说。

“那我们可以去吃早餐了吗?爸爸。”女儿笑着对我说。风向变化太快,我还没完全从情绪中走出来。在我向孩子道歉,澄清了事情经过和情绪后,孩子才松了口气。

很多家长都怕孩子哭。一旦他们的孩子哭了,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这只是孩子的情绪表达,你允许他哭,允许他不开心的状态,允许他不舒服的状态,但是你可以陪在他身边。

等孩子状态过了,就问他怎么回事。

但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情绪没有得到很好的接纳,我们往往不允许孩子有情绪。

孩子之所以容易哭,是因为哭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在哭的过程中,孩子释放了很多情绪。然而,成年人已经不怎么哭了。我们总认为哭是不好的,是软弱的,是可耻的。就算是哭,也要偷偷找个地方哭,因为怕自己的情绪不能被接受。

因为父母自己的情绪没有成长,不知道如何面对孩子的情绪。

不允许孩子哭,不允许孩子不开心,不允许孩子体验自己的情绪,不允许孩子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的情绪没有学会成长,只是年龄慢慢长大了,越大越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我们常常因为焦虑而催促孩子快点。

因为害怕难过,所以希望孩子在我们面前开心。

因为我们害怕自己的情绪,所以没有让孩子去体验和感受真正的情绪流动。

也许为了‘照顾’父母,孩子会暂时压抑自己的情绪,或者只表现父母想看到的一面。但被压抑的情绪一直在暗流涌动。

当我们的情绪产生的时候,总是很容易把情绪分散开来,好像要扔给对方,这样我们才能更舒服。那些无法表达的情感,我们把它们藏起来,但它们还在。所以总会另想办法释放出来,被动的应付对方,双方的关系也就渐渐停滞了。

比如我在情绪焦虑的状态下催女儿上学,女儿自然不想承担我的焦虑。她会刻意回避,或者她其实是有情绪的,只是孩子表达不好,或者当孩子没有表达她的情绪的能力时,孩子会回避,或者用其他方式回应父母的情绪,比如被动攻击(拖延症)。

相信很多人童年都遇到过。我妈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生我爸的气。你想逗我妈开心,可是你怎么跟我妈说话,我妈都不理她,脸又冷又硬,让你体验了一次冷暴力。

或者,爸爸妈妈吵架打架,孩子很难受,想发挥自己的自恋来维持家庭关系。谁知道爸爸妈妈把你拉进来分别打“双打”?

当父母的矛盾和大人的情绪超出自己的控制范围时,他们就转过身来拿孩子出气,让孩子承担。

我们大部分成年人的情感还处于没有长大的阶段。用武志红老师的话说,大多数成年人在心理上还是婴儿。所以,如果没有争吵,爱情的船翻了就能翻,友谊的船翻了就能沉。

每一个情绪不成长的孩子,通常都是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被自己的情绪所接受。

甚至,为了自我保护,我不得不回避自己的真实情绪;为了照顾父母的情绪,他们不得不建立一种虚假的稳定感。于是,我们的自我要么变得僵化,无法自由表达感情,要么变得像没有长大的父母,却常常在孩子或伴侣面前崩溃。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女生的吐槽。因为手机丢了,女孩担心手机里的银行账号和通讯信息泄露,急得不得了。于是她告诉了男朋友,希望男朋友能安慰她。

谁知道她男朋友根本不理解她的感受,只是告诉她以后你不要什么都忘了,下次出门应该怎么做,重要资料怎么备份等等…

女生说,她此刻已经没有和男朋友继续聊下去的欲望了,因为女生的情绪没有被看到。男朋友,其实大概是潜意识里感受到了女生的情绪,感受到了女朋友的焦虑,但是他没有办法,他也很焦虑,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承担这种焦虑。

所以,他只能用现实层面的东西来回应女孩的情感感受。

这也是很多伴侣吵架的一个因素。

我们害怕面对自己的情绪,更害怕面对对方的情绪。我们不知道如何对付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对付他们。我们害怕情绪表达,更害怕情绪表达后对方的反应。情绪变得无法控制,关系变得固定。

孩子往往比大人更容易接受现在,该生气的时候生气,该难过的时候难过,事情过去之后,毫不掩饰对父母的依恋,这就是孩子的可爱之处。孩子们更容易接受情绪的流动,也更容易走出情绪。同时也容易因为我们对待情绪的态度而陷入情绪困扰。

面对孩子的情绪,我们能做些什么?

?第一步,允许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是最简单的一步,但也是很难的一步,因为孩子情绪的出现必然会引发自己的情绪。所以记得要清楚哪些情绪是孩子的,哪些情绪是自己的。只有学会为自己的情绪买单,孩子才能在我们身上学会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第二步,帮助孩子给自己的情绪命名。

当情绪未知的时候,情绪似乎是无法控制的。当情绪能够被接受的时候,就可以顺畅的表达出来,引导并告诉孩子他之前的情绪是什么,是生气、难过、失落还是开心。

当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时,他会觉得这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当一个孩子能够认清自己的情绪时,他就能够知道这些情绪背后隐藏着什么,这往往意味着他也能够意识到别人的情绪,孩子也就能够分辨出哪些情绪可能是自己的,哪些是父母的情绪,哪些是自己不负责的。情绪变得可控,关系变得更加流畅。

?第三步,了解情绪背后的事件。

孩子表达完自己的感受后,孩子的情绪缓和了很多。下一步是处理现实中发生的事情。

同样,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是情绪还没有长大的成年人。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了解和认识自己面对自己或者在亲密关系中的情绪。要清楚哪些是自己的情绪,哪些是对方的情绪。

关系中的冲突和争吵不是用来打败对方的。因为我们都希望对方看到我们无法表达的感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575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2
下一篇2022-11-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