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上每三个人就有一个是内向的人。
在大多数家长看来,外向的孩子善于交际,热情活跃,因此更容易成功,更讨人喜欢,更受尊重。
内向的孩子因为性格内向、矜持、内敛,缺乏自信和行动的勇气;我喜欢安静孤独的生活,也没有迫切的改变自己的欲望。
所以,很多家长出于关心,试图强行改变孩子与生俱来的性格倾向,把内向变成外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快乐和成功,我们才能更好地与周围的人交流。
其实这些“偏见”都来自于自己的无知。孩子喜欢独处不代表孤独;话少不代表和别人的交流会浅。
“高冷”和“退缩”只是内向孩子特有的保护方式,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完成其他重要的事情,平衡外部世界和内心的感受。
曾经有研究调查发现,外向者和内向者最大的区别是,外向者善于表达,但不善于积累,善于交流但不善于思考。
有些性格外向的学生上课坐不住,老师还没讲完就开始窃窃私语,对环境氛围缺乏敏感度。他们追求认知的广度,做事不拘小节,容易分心,本能地“先利后害”的外向者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而内向的同学,永远是第一个搞清楚规律和意图的人。他们静静的听着老师的讲解,在行动之前会认真仔细的判断。他们追求认知的深度,更注重细节,做事相对专注,有恒心。
统计显示,社会上64%的成功人士都有内向的性格。比如灵感大师卡内基,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微软老板比尔盖茨,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都是内向的人。
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意义——独处是创造力诞生的关键。当他们处于安静的环境中时,内向的人最能感受到他人的存在——敏锐而敏感。
同时,他们有很强的韧性,很强的思考能力,持久的忍耐力和专注力,很强的上进心,在自省和独处中获得力量的能力。
所以,在情绪自制力方面,内向的孩子普遍比外向的孩子强。
2
所以,要想让内向的孩子脱颖而出,要改变的不是性格,而是性格和特点,由内而外消除压力。
如果父母引导得好,他们很容易沉下心来,好好学习养精蓄锐,提升内在的人格魅力。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回答问题时,家长要学会理解孩子,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认可。从而避免性格上的弱点,发挥孩子的优势做最好的自己。
而且不要太在意一个人外在的情绪表达和行为方式。
所以,在教孩子如何与人面对面交流之前,你可以让他收集一些有趣的话题,记在心里。他积累得越多,就越不害怕沉默。
聊天过程中,多关注对方在说什么,少关注自己想表达什么。先做一个倾听者,这样别人对你的好感会迅速加深。
带着明确的目的进入对话。比如想第一次认识,就不要管其他问题,也不要谈其他不相干的问题。把你所有的思想和注意力集中在了解这个人上。
暑假可以带孩子出去实践,比如参加辩论赛,夏令营。一方面可以训练自己的说话技巧;另一方面,你可以训练你的孩子,克服当众讲话的情感恐惧。
他们犯错后,一般不怎么说话,也不怎么解释。他们知道自己的借口用处不大,反而会雪上加霜。
所以,家长在采取惩罚措施时,要结合孩子的性格特点,适度:既要达到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的目的,又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判断是非的能力,让孩子知道做错事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而不是人为的剥夺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
内向和外向并无优劣之分,而是存在于两个平行且极端的维度。我们需要做的是努力做好自己,学习个性的力量来达到世界的平衡。
内向的孩子,他们自己的世界,足够丰富精彩。如果父母强迫内向的人去适应外向的世界,否定自己,不仅会以失败告终,甚至可能给孩子带来麻烦和伤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