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父母明明是想对孩子表示关心,却因为不恰当的语言或表达,会让孩子误以为是惩罚。
可惜父母对孩子的误解一无所知,所以慢慢就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枷锁:
父母给予的爱(惩罚)是深深的,孩子接受的爱(惩罚)是默默的。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解开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心结,只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死扣一
很久以前就说过了
“我告诉过你冬天不能吃冰淇淋。你看,我拉肚子了。”
“我告诉过你不要跑。你看,你摔倒了。”
“我告诉过你不要使劲拉。你看,撕了。”
父母就像预言家,总能预测到最坏的结果,而孩子“不负众望”,总能跟随我们的预测,慢慢看到后果。
当孩子的执拗变坏的时候,我们说的那句“我早就告诉过你了”的意思就是爱和关心孩子。
我拉肚子,孩子难受。
膝盖摔伤,血痕,孩子又要疼了。
零食洒了,孩子们就没东西吃了。
而孩子诠释的不是爱和关心,而是责备——都是你的不听话。
父母用错了字,孩子会错意,扣一个。
如何释放?
直接表达关心,不理会不好的结果,只关注不好的结果让孩子感受到的感受。
“我猜你现在胃不好。喝点热的东西暖暖身子。”
“你膝盖蹭皮了。你一定很痛苦。”
“哦宝贝,真可惜我们今天没有零食了。”
化责备为同情是柔和的,孩子在言语中能感受到包容。
我记得我女儿有一次冬天脱衣服。我们提醒她,脱了衣服很容易感冒。她不听,坚持要摘下来,所以第二天她打喷嚏流鼻涕。
我拿纸巾给她擦鼻子的时候说:“我鼻子红了。一定很痛。”
女儿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她说:“又温又辣,下次穿衣服就不会流鼻涕了。”
没有幸灾乐祸,也没有责怪。孩子自己明白错误。这有点像,孩子做错事被你原谅了,她觉得很羞愧。
虽然父母在乎的是爱而不是责备,但孩子只会用心去感受责备。
孩子叛逆。你越是责怪他们,他们就越容易认真。你退一步,孩子们就退一步。
让孩子从不好的结果中体验错误。除了警告和责备,让孩子自省可能是最好的洞察。
死锁2
“你刚才为什么这么做…”
孩子的世界变化很大。前一秒钟,他们不花钱,下一秒钟,他们就花了很多钱。刚才还大方,然后就斤斤计较。我们常常被它们的变化所迷惑。
有时候孩子闹得很大,我们只能把道理放在一边,等孩子情绪稳定了再接。但我并不认为开头是错的——我用错了开头语。
三岁女儿和爸爸玩拼图。父女开心的玩了很久,女儿和爸爸打架陪她。拼了两轮,女儿脑子有点散了,说:“我不想玩拼图。”
同样爱玩拼图的爸爸,只是错过了机会。他说:“爸爸想自己再玩一遍这个拼图。”
女儿欣然同意。
这次是我爸爸女儿的公司。
不得不说,爸爸的视力和色彩都不如孩子,拼一块的速度也有点慢。躺在一旁的女儿急着看,就说:“爸爸,我来帮你。你拼一块,我拼一块。”
爸爸没听清楚女儿说的游戏规则。结果她灵机一动在脑子里又拼了两块,女儿的脾气就来了。她觉得父亲违反了规定,生气地哭了。
最后,父亲退出了,女儿独自完成了剩下的拼图。
事后我想知道女儿为什么这么生气。无非就是多拼两张图。我当时是这么说的:
“番茄,你刚才为什么生爸爸的气?”
女儿嘟囔的嘴,不说话,我又重复了一遍。
她很干脆地说:“因为我不喜欢和爸爸玩拼图。”
我当然知道这是气话,就像我和番茄爸爸吵架时说的话。
她为什么不跟我说心里话?
后来我仔细反思了一下。也许我和她说话时用错了词。
“你刚才为什么生爸爸的气?”为什么这个词听起来不像听,更像是质疑和指责。
所以我女儿的回答会含糊其辞,带着一些愤怒。假设我问这个问题:
“刚才我看见你生气地哭了。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你对爸爸违反游戏规则有什么要说的吗?”
“你觉得是什么让你这么生气?”
你是怎么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的?你觉得怎么样?你认为是什么造成的?会让她觉得我真的很想听她生气。
和孩子交心。“为什么”这个词在使用场景中很有讲究。其实“为什么”只有在孩子觉得你对他们做的事情感兴趣的时候才有作用。
死锁三
“否”“否”
阻止孩子做危险的事情,是父母的责任,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爱。但是孩子不这么认为。
“不能在床上玩蹦床。”
“你看电视看久了。不能再看了。”
“下雨天不能在外面的水里玩。”
父母在说这些事,其实是担心孩子可能会掉下床,手会被剪刀划破,下雨天在外面玩水会感冒,只是忘了告诉孩子“不会”背后的原因。
很明显,是对孩子的爱剥夺了孩子试错的行为。最后被孩子武断的理解为拒绝他就是不爱他。
这样的死扣怎么解决?
在说“不”之前,明确说明“不”的原因。或者引导孩子互相讨论,通过聊天共同解决问题。
“床太小,会掉到地上。我们为什么不在地毯上跳呢?”
“眼睛太累了。你能想个办法帮它休息吗?”
“要是我们有雨衣就好了,下次为什么不买雨衣玩呢?”
用不成熟的语言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这比干巴巴的直接拒绝在孩子心里更容易接受。
老人常说“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才怪”。骂真的是爱吗?
我觉得可以。
但是孩子不会买这个。
不能接受的爱等于没有爱。即使你付出了一切,孩子也只能体会到冰山一角。
爱孩子是本能,爱孩子是技能。这项技能很难或很容易。
用孩子能感受到的方式去爱,那叫爱。所有不被孩子接受的爱,最多都是白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