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没有面对过这个问题。我每天都在家,但就在一周前,我的第一堂14小时正面管教线下系统家长课就要开始了。当我收拾了几包道具准备出门做布的时候,2岁的女儿突然大哭起来。
出租车已经在楼下等着了,东西还真多。我要花三次时间才能下电梯。我太难过了,无法安慰女儿。奶奶给了她一个“你快走吧”的眼神,哄着孩子“妈妈有事出去了,晚上就回来。”但是她的女儿突然大哭起来,说:“妈妈再也不会回来了……”
为什么平时出门都很好?这一次,我的孩子不仅有分离焦虑,就好像我要抛弃她一样?
我想了想,特别不耐烦,特别着急:还没准备出门,就已经皱着眉头,步履匆匆,从房间到门口来回走了好几圈。我也深深自责自己没有更多时间向女儿解释。
这些情绪也会传染给孩子。她觉得妈妈这次出门太不一样了,而且是大阵仗。她觉得不安全,分离焦虑瞬间涌现。
这让我想起了《游戏权力》的作者劳伦斯·j·科恩,他曾经做过一个关于两只鸡的有趣实验:
实验的第一步是轻轻举起一只鸡,就像老鹰盯着猎物一样,盯着它的小眼睛。放下来的时候,鸡僵在地上装死。1分钟后,它起来了。
实验的第二步,他同时吓到了两只鸡。结果他们一起装死,大概持续了5分钟。
在实验的第三步,当他在吓唬一只鸡的时候,他让另一只鸡在附近徘徊。结果,受惊的小鸡短短几秒钟就在地上爬了起来。
劳伦斯总结道,受惊的鸡会观察第二只鸡在做什么来判断环境是否安全。如果第二只鸡高兴地跳来跳去,前一只就会收到安全信号;但如果第二只鸡是装死,前面的鸡可能会想,虽然我没看到鹰,但第二只鸡肯定有。哦,我的上帝...我也躺着不动!
紧张的父母就像装死的第二只鸡。当孩子看到焦虑紧张的父母时,他们自己也开始害怕、紧张、焦虑,放大了他们对一些事情的反应。
有一种焦虑叫“你焦虑,孩子焦虑”。
焦虑会打乱身体的生理平衡,拉响警报,导致心跳加快,肌肉收紧。孩子通过镜像神经病学原理来效仿,就像一个小小的读心术者。你越不想让他着急,他越哭。还有一个进阶版的鸡实验——镜子前的鸡装死的时间最长,因为它认为自己是镜子里的另一只鸡...有点可爱...
怎么才能不那么焦虑呢?
经过这次和女儿的“小分离冲突”,我反思了以下几点:
1。提前接种疫苗:了解适龄行为,放松心情。
无论是分离焦虑,还是其他场景下来自孩子的挑战,你都需要做一些功课:这是孩子的适龄行为吗?
其实会有一些。一方面会让我放心。我女儿真的不是唯一缺乏安全感的人;另一方面,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
比如我要出门的时候,只要我说一句“妈妈去上课了”,女儿就会开心地挥手告别。
类似的“惯例”和“疫苗”往往要重复很多次,并提前很久练习。
2。过程中保持同理心:理解孩子的感受。
孩子和我们不能焦虑吗?它不是。但通过换位思考,确认孩子的感受,可以减少焦虑。
比如我可以抽几分钟烟,蹲下来,专注地看着孩子的眼睛。“宝贝,你因为妈妈急着出门,没有抱抱你,所以觉得很难过。你想让你妈妈陪你一段时间。”如果是反复,也可以和孩子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共情最大的陷阱是为了达到让孩子屈服的目的,或者强调“行得通”。如果不行,说明还需要时间,或者你不够真诚。总之假装不来,孩子也知道。
3。学会放下,看未来:母爱是渐行渐远的分离。
为什么孩子一出门就哭,不爱吃饭,不爱上幼儿园,我们就特别容易焦虑?因为我们太想控制,想让孩子一步一步往预期的方向走;因为我们陷在了现在,看不到未来。
比单纯应对分离焦虑更重要的是,你从这场冲突中得到了什么,你给你的孩子留下了什么:与未来联系起来。
我想和女儿分享的是,如果我现在不处理,我会如何道歉;就是我会如何更好的沟通,快乐的走出去;是行动和爱告诉孩子,父母不会一直在你身边。我会慢慢放下,相信你可以。然而,我们的爱一直都在。
快到鸡年了。要不要组个团,一起当“老二鸡”?
希望我们的2017年少一些焦虑,多一些释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