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摔倒了,爸妈该不该扶呢?

孩子摔倒了,爸妈该不该扶呢?,第1张

孩子摔倒了,爸妈该不该扶呢?

孩子摔倒了。父母该不该帮他?孩子摔倒了,家长该怎么办?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们来看看孩子摔倒了怎么办。这是我听过最发自内心的回答!

有人说孩子要勇敢站起来,有人说要赶紧把孩子抱起来,有人说要安慰孩子,同时要学会安慰摔倒的地板。

可以说是众说纷纭。

在我们父母那一辈,孩子摔倒的典型方式是责怪地板,是“地板不好”,绊倒了我的小祖宗。

我们这一代人的普遍想法是:摔倒了站起来关地板怎么了?好的挫折教育呢?坚强独立呢?

九九还是走不稳,但他感觉自己可以“像鸟一样走路”了。摔倒N次是日常。

本来我一直是“跌倒了站起来”派的坚定支持者。

昨天晚上,我在房间里和她玩,在我想拿玩具的时候,她华丽的绊倒了自己。我坐在床边一动不动:“你可以自己起来了!”

没想到这厮敢趴在地上哭。对不起

僵持了差不多三分钟,我起身准备出门:“你再不起来,妈妈就走了!”只想关门。

这一举动成功地把她的哭声切换成了哀号。

当然,我也不能在后妈着魔的时候,轻易被她的哭闹表现打动,留一条门缝偷偷观察她接下来的行为。

情绪接近崩溃的九九熟练地从床边站起来,朝门口跑去,尖叫着要拥抱。

虽然我赢了“权力斗争”,但当我低头看着面前的小泪人时,心里充满了爱和自责。

睡觉前,我开始仔细反思这件事。我们对“挫折教育”有什么误解吗?毕竟,她只是个孩子。

一个简单的育儿行为,隐藏着父母无数的担忧和焦虑。

我们想到了这些和那些,甚至想到了对孩子成年的深远影响,却没有想到孩子此刻最需要的是什么。

后来我就纳闷了,孩子摔倒了需要什么?

如果她需要父母的放心,那么父母就应该去那里让她放心;如果她不需要父母关注这件事,那么她的父母应该对此感到舒服。

也就是说,孩子摔倒后家长做什么不是家长决定的,而是孩子的心理需求决定的。

这种体悟,别说你,就是我自己都很惊讶。

也许你会问“这样会不会把孩子惯坏了?”“帮不帮忙由孩子决定?那孩子应该还没上天堂吧!”

孩子终究会因为父母听从自己的心理需求而被惯坏吗?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摔倒时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心理需求。

孩子摔倒后,首先需要的是关心和爱。

孩子摔倒了,肯定会觉得疼。这时候他的本能反应就是找妈妈,想让妈妈安慰他。

如果母亲看到他摔倒,非常关心地把他扶起,给予他关心和爱护,孩子会非常满足,痛苦似乎也没有那么强烈。

这个心满意足的孩子有足够的力量继续探索这个世界,他的内心处于一种知足常乐的心境。

相反,如果母亲这时忽略了孩子的需求,一定要让孩子自己站起来,或者让孩子冷血地哭,孩子内心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他就会怀疑父母爱不爱他。

自觉缺爱的下一步棋一定是“求爱”,通过哭闹和搂抱来赢得父母的注意。

如果父母还是硬着心肠骂他或者不理他,不给他需要的关心和爱,孩子下一步就会通过所谓的“不当行为”来考验父母。

比如打人,扔东西,或者抱住妈妈等等。

其实这些都是孩子在告诉你:“我需要安全感,我需要你爱我”。

但是,孩子的行为越是向后面演变,父母越是反感,心理饥渴就越严重。

九妈妈妈群里的一位妈妈说:有时候孩子跌跌撞撞的很轻,但是要等父母来扶,起来也要麻木,但是又放不下。

所以,这位妈妈认为,如果这种行为只出现一两次,可以说是对孩子的溺爱,但每次,她都想把妈妈像章鱼一样裹起来。不是被惯坏了吗?

这样的孩子是不是被惯坏了?孩子需要妈妈的拥抱,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提的,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满足的。

其实我们倒下去粘着妈妈就应该满足了。作为父母,难道不应该反思吗?

摔跤之后,他用摔跤机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拥抱。即使他母亲厉声斥责他,他也不会放弃。这孩子的心理饥渴有多严重!

母亲应该感谢孩子给了自己这样一个弥补的机会。他们应该反思自己育儿方式上的问题,而不是一有问题就给孩子贴上“娇生惯养”的标签。

孩子摔倒后,第二个需要的是自己的空房间。

有些孩子摔得并不厉害,或者即使很疼,注意力也在其他事情上。他根本不把摔倒当回事。

那么这个时候他需要的是自己的空房间,不需要别人关注他的跌倒。

的确,根据我的观察,九九沉浸在某个玩具里的时候,即使是重重地扑倒在地板上,偶尔也能很快爬起来,好像什么都做不了。

这个时候不要顺其自然,不理会孩子的摔倒,会不会宠坏孩子?这不是一个可笑的命题吗?

放开孩子,顺其自然。我知道,这对每个父母来说都是极其困难的。

于是,有些麻木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孩子摔倒了,不管孩子需不需要,他都是首当其冲,一把抱起,用极其悲伤的语气安慰孩子。

周末带着九九去了郊区的大草坪。我看到一个妈妈,在她2岁的孩子摔倒后,爬起来跑,一直跑。她一直追着问:“宝贝,疼吗?”宝贝,要不要妈妈给揉揉?来,抱抱我,哦,我好心疼我妈!"

看到孩子一心想追泡泡,急不可耐的想要摆脱她,而这位妈妈却沉浸在一场自己导演和扮演的悲情大戏中。

这个时候,拥抱对孩子来说就是枷锁。

这种拥抱完全是妈妈自己的需要。可以说,这位母亲爱的不是眼前真实的孩子,而是想象中受伤的孩子。

可见,无论是出于关心和爱的需要,还是空之间的需要,无论我们符合他们的哪一种需要,都不可能溺爱孩子。

其实孩子不会因为父母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而被惯坏。

那些所谓的娇生惯养的孩子,就是心理需求长期被父母忽视的孩子。父母出于愧疚,用各种物质产品和无原则的迁就来补偿他们。

这样,孩子长期处于心理饥饿状态,学会利用父母的内疚提出各种要求。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被宠坏。

有些妈妈和我一样,在处理孩子摔倒的问题时,一定走过弯路。

因为害怕孩子以后缺少独自面对伤害的机会,他曾经用“习惯性忽视”来应对自己的摔倒。

我的行为背后,其实只是我自己的恐惧。

孩子长大后会有很多时间独自面对伤害。我们不怕孩子经历挫折,但也不需要刻意给孩子制造挫折。

所以,面对孩子摔倒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

只要你需要我,我就在你身边,不离不弃;

如果你不需要,我会站得远远的,选择放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560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1
下一篇2022-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