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小时候经常因为调皮被长辈打骂。然而如今,当了爸爸妈妈之后,听了一些专家讲座,看了一些育儿书籍,才发现育儿真的很难。当孩子生病时,我们需要做半个医生。孩子什么都不说,就会发脾气。我们还需要练习心理学。
孩子一岁左右,一有风吹草动就打人。他好像不懂,说他的事,对他刻薄。我该怎么办?
对于婴幼儿的“错误”行为,家长要反思自己平时的行为。如果孩子不开心就打人,首先要反思大人是否有类似的动作或行为。而且1岁婴幼儿处于行为教育而非语言教育阶段,家长应该把忽略“错误”行为作为相应的方式。如果多次忽略,孩子会对这样的“错误行为”失去兴趣,自然会放弃。
作为父母,我们本能地会有责任感,但我们不能忽视自己的孩子。有人问:如果孩子可以为所欲为,我们的父母会怎么做?孩子调皮捣蛋,家长应该玩什么样的颜色?如何用智慧解决这些问题?
威信不是压抑,更不是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会摧毁孩子的灵性和好奇心。不要把“向导”的角色和“领导者”的角色混为一谈!
老一辈人常说,成年人要有成年人的尊严。但是,在育儿问题上,一旦养成了用脾气束缚孩子的习惯,你的愤怒就很容易跑到孩子的头上,损害孩子的精神。
就像当年孙武空不听话的时候唐僧经常念叨的紧箍咒。有一次他生气了,最后一次脾气,他加了铁环。久而久之,呼啦圈越来越多,虚拟的呼啦圈成了孩子们真正头疼的事情。
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在幼儿园被滑梯碰伤,就指责幼儿园老师照顾不周,警告孩子下次不能一个人玩滑梯。在日本,当孩子在幼儿园玩耍时受伤,家长有必要带着孩子向园长道歉。
如果我们成年人强烈的出面解决孩子的纠纷,那么孩子以后在幼儿园遇到老师或者同学的时候会觉得有点尴尬。我们不可能一辈子保护孩子。遇到问题,我们只能指导孩子怎么做,而不能完全控制,更不能干涉孩子的自我成长。
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分析问题的原因。如果孩子找不到原因,我们会对他们更有耐心。有时候,你觉得自己要崩溃了,坚持不下去了,别忘了,君子以自强不息。他需要纠正自己,改变性格。你会像个孩子一样改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尽量理顺自己向导的角色,不要把他和领导者的角色混为一谈。
不要因为担心吃不饱,就让孩子失去用手抓食物、独立进食、感知世界的乐趣。
哭是人类正常的情绪反应,说明孩子在长大。我们要理解和接纳孩子,克制自己保持冷静。
孩子最初是通过哭泣告诉世界他的到来。宝宝长大后,无论是饿了,尿尿了,困了,还是不舒服了,都会本能地用哭的方式告诉身边的人。
哭也是人类发泄情绪的基本方式之一,比如愤怒、痛苦、悲伤、难过等情绪的表达。,通常伴有哭闹。大多数成年人都是这样,孩子也不例外。
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
如果孩子做错事,我们应该制止。比如摔东西或者打人,要管住孩子的小手,告诉他这是不对的,会伤害到妈妈,但是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比如“你怎么这么调皮?你怎么这么没礼貌?”差不多吧。
陈述客观事实,说明自己做这件事的感受。
针对孩子的不正确行为,要陈述事实,比如“家里是不是已经有几个这样的玩具了,所以这次不能给你买了?”但是我们仍然爱你。“一定要仔细耐心地告诉孩子具体原因。你不能不去回应和处理他们,否则孩子还是会不满意,甚至会留下心结。
然后告诉他你的真实感受,你有多爱他,有多担心他。比如:我生气是因为我担心你;而不是说:你小时候怎么总是这么头疼!不要太啰嗦去翻旧账。
孩子的哭闹是需要安抚的,但又不能轻易妥协,所以可以巧妙地做出自己的选择。
当孩子哭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给他安抚,告诉他我们也很关心他的感受。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谈判能力,告诉他们凡事都有取舍。想要这个东西,可能要放弃已经买好的东西。
教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还要让孩子学会真实地陈述自己的感受,比如“妈妈,我很喜欢这个玩具,你不给我买,我真的很生气”。这个时候要告诉孩子,这样的说法妈妈是理解的,但是我们在生活中要有原则,不要一有事情就轻易发火,让周围的人担心或者不开心。
跟孩子说对不起没什么丢人的。
如果,一开始,我们没有克制自己发脾气,事后应该向孩子道歉。对孩子说对不起并不丢人。是治愈孩子内心创伤的良药。当然,说了对不起之后,等孩子情绪稳定了,记得要冷静客观的和孩子分析问题,让他知道下次该怎么做。
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2岁前:安抚,转移注意力,帮助孩子理解
在这个阶段,宝宝还小,很多问题还不能很好的理解。单纯的讲道理或者说错了什么,孩子不一定能理解。但都可以读懂一些大人的表情,听懂一些语气。所以,如果孩子除了哭还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你想制止,建议配合一些语气和表情,让孩子明白你的意思。
比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认真冷静的看着她的眼睛,用低沉缓慢的语气告诉她:“宝贝,你错了,你不能这样!妈妈生气了!”然后沉默一会儿。通常宝宝这个时候会适当冷静下来,看着你。你应该保持严肃的表情,保持沉默。连续几次后,宝宝通常就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允许的。
2~6岁:温和坚持,适当延迟满足,在满足中灵活机动
从2岁左右的“第一叛逆期”到5岁左右的“第二叛逆期”,2-6岁儿童的冲动行为,如发脾气、挑衅等是常见的。有趣的是,生气恰恰证明了孩子的智力在发展。他们不是“被宠坏”或“脾气不好”。他们只是没有意识到,他们所有的愿望都不可能马上实现。
所以,当孩子不可理喻的时候,你可以用友好平静的语气和他说话,安抚他的情绪,向孩子表明你接受他的愤怒,你理解他的“不适”,无论如何你都爱他。你可以一直重复这些动作和话语,但绝对不能放过他的要求。这就是所谓的“温柔的坚持”。
当然,对于孩子的一些可以适当满足的需求,你可以偶尔用延期或者灵活的方法,引导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
在处理孩子无理取闹时,冷代表“原则”,热代表“安抚”。2-6岁是孩子许多心理素质塑造和形成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注意“冷热”的平衡,冷中有热,热中有冷。我们不能简单的冷漠到底,这样会伤害孩子的安全感。
6岁以后:适当冷处理
6岁以后的孩子要有一定的自控能力。所以,如果这个阶段的孩子不讲道理,除了温和地坚持,建议你可以适当采取更直接的冷处理。
比如当孩子对你友好的安抚和建议帮助无动于衷的时候,最好不要管他生气。你可以马上离开房间,隔离他。
此外,对于那些脾气暴躁、固执己见的孩子,冷处理的频率可以相对高一些,帮助他们更好地体验,培养自制力。
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课题。在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过程中,父母自己也在成长。多好的机会啊!所以,不要内疚,成熟点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