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不和你亲?一个宝贝这样回答

孩子为什么不和你亲?一个宝贝这样回答,第1张

孩子为什么不和你亲?一个宝贝这样回答 我家当米妈也有这样的纠结。孩子大了,每天催作业的是她;逼着孩子洗澡的是她;从被窝里把孩子拉出来的是她……回家给孩子讲故事的是我;出差往回带礼物的是我;偶尔早回家和孩子滚在一起的是我……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和我“亲”。

但是你能想象我每天在两个女儿和妈妈的嫉妒之间徘徊是什么感觉吗?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有一个blx,他们经常为了一个心目中的第一的位置去追孩子。

比如我们担心孩子对对方太好,对自己不够好;

比如我们虽然知道不合适,但还是会有意无意的问孩子“爸爸妈妈你最喜欢谁?”“如果爸爸妈妈同时掉进水里,你想先救谁?”像这样的问题。

孩子如何应对父母的无理行为?

国外某电视台曾经进行过这样的随机街头采访。受访者大多是学龄前儿童。面试的问题是:“你最喜欢谁,父亲还是母亲?”通常,年龄较小的孩子的回答是妈妈。

大一点的孩子怎么办?为了不得罪父母中的任何一方,他们通常会回答“我都喜欢。”但如果面试官换一种提问方式,比如“一个冰箱被砸上天空,你希望谁能躲过?还是爸爸妈妈?”孩子一般会回答“妈妈。”

听到这样的回答,我妈心里肯定是美滋滋的。

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妈妈们可能会难过,因为对6~12岁孩子的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普遍倾向于和爸爸亲近,对妈妈感到厌烦。


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女儿是爸爸的小情人。

我现在面临被孩子嫌弃的问题:

随着女儿的成长,我发现她和父亲越来越亲密。她给我看病的时候,眉毛扬了扬,眼睛也抬了起来。“妈妈,你不能画这么单纯的小人。看看他爸爸的手艺有多好。所有高难度的飞机都拼好了。”“妈妈,你做的菜没有爸爸做的好吃。”“爸爸给我讲了西游记,妈妈却没给我讲什么精彩的。”

父女俩还有个小秘密。若无其事,父女会窃窃私语。我装作若无其事的路过,小的赶紧喊:“妈妈,停下。我要告诉我父亲一个秘密。你不能听。”每次听到这句话,我心都碎了。

孩子的父亲无比自豪:“你终于体会到我的感受了。我在翻身农奴唱歌,想着孩子出生的时候,家里的大床上没有我的那份。我一岁前,你把我赶出来了,因为我打呼噜,和孩子吵架。孩子一岁后,小的一脚把我踹了出去:‘爸爸,我要睡觉了。“去你自己的床上。”回头看看我当时的心情,好爽。"

有一天我真的憋不住了。我一把抓住小的,问她要说法,“宝贝,你怎么跟爸爸那么好,就不喜欢妈妈了?”“因为我妈总是说我,总是让我干这个干那个,还不让我喝果汁;爸爸和我在一起的时候,总是逗我,让我骑大脖子,带我出去玩,踢足球,跑步,骑自行车,给我买好吃的。但是,我最喜欢和妈妈一起唱歌跳舞画画,还要手拉手走路……”

很明显,在孩子的心里,我已经不是她的1号了,孩子变得和父亲更亲近了。

为什么会这样?通过分析,不难发现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和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关: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个孩子一生至少需要经历三次分离。第一种是身体上与母亲分离,第二种是心理上与母亲分离,第三种是与家人分离。

通常,孩子与母亲的分离发生在3-6岁。在此之前,孩子从母亲那里获得的心理能量更多,一有困难就会扑向母亲温暖的怀抱寻求庇护;之后,青春期前后的孩子遇到挫折时,更愿意得到父亲的帮助和建议,也非常愿意在父亲的鼓励下勇敢尝试。

另一方面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态度有关:

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妈妈在照顾孩子的一切琐事。孩子的大事小事都要一手想到,我们自己也习惯了这样对待孩子。虽然很多孩子已经可以自己做很多事情,而且做得很好,但是我们还是不放心。我们还是把他们当婴儿,什么都想做,或者告诉他们该做什么。

正是因为我们的关心和亲密方式与孩子想要独立和尝试分离的愿望相冲突,导致孩子有意或无意的反抗;

而孩子的父亲,则会鼓励孩子多去探索,让孩子去尝试,甚至偶尔会带着孩子去试探母亲定义的极限(比如偷偷给孩子买饮料,让孩子喝果汁等。).正因为如此,孩子的父亲很容易获得孩子的认同,成为孩子乐于亲近的人。

不难发现,谁能更好地关注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并给予积极的回应,谁就能获得孩子更多的信任和积极的反馈。这也是父母养育孩子的智慧——“亲昵”与“亲密”齐头并进。在积极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要处理好与孩子的分离,让孩子离开父母,走出去。

学会放手,看着孩子离开,是父母的必修课之一。

想象一下,如果父母和孩子的分离没有发生,会发生什么。

我接触过这样一个案例:

孩子的父亲因为工作受挫,养成了喝酒的习惯,加重了他对工作的挫败感和不满。他拿老婆孩子出气,经常打骂孩子,喝醉了还训斥老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和母亲结成联盟,共同面对丈夫(父亲)的打骂,互相治愈彼此的伤口,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

生活中,界限不清或者亲子关系颠倒的情况不在少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一方面,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混乱,妻子或丈夫得不到对方的支持。结果孩子被迫承担了不属于他的责任。他实际上扮演了丈夫的角色,为母亲屏蔽了父亲的责难和负面信息。

另一方面,父母和孩子都没有意识到孩子的成长需要自己的空空间和力量。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孩子找不到自己的独立——一切都依赖父母,会征求妈妈的意见,会根据父母的脸色行事。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对于孩子来说,光有爱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学会和孩子分开,帮助孩子成长为独立的个体。

当然,抚养孩子从来都不是父母一方的责任,而是双方的责任。只有父母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做到了,孩子才能真正从中受益。

即使父母的育儿方式和风格不同,但这种差异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因为孩子可以在与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中学习技巧。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以从多重依恋关系中获得心理支持和能量,弥补其他家庭成员教养方式的不足,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547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1
下一篇2022-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