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有事总是哭怎么办?为什么孩子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哭?孩子已经逐渐学会说话了,但是稍有不满还是会哭。怎样才能让宝宝情绪稳定,少哭?
育儿专家分析答疑:
哭是人类应对情绪最直接的方式之一。人字头上有两个口,可见放入口中的力度。从我们出生的第一刻起,我们就宣布要用哭泣来面对这个世界。那么孩子需要哭什么呢?
婴儿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渴、饿、冷、小便等感受和需求。都是通过哭来表达的,母亲会从孩子的哭声中听出不同的需求,然后做出反应。所以停止哭闹可以看作是婴儿的需求被看到并得到满足的标志。
但是为什么有些宝宝在可以用语言表达需求的情况下还是喜欢哭呢?今天,我们来谈谈如何让哭闹的宝宝停下来。要纠正孩子的哭闹,我们首先要知道潜在的原因是什么:
回复孩子不及时
宝宝哭是为了表达自己的需求,因为无法用语言表达。那么为什么已经有相当程度语言能力的孩子还要用哭来表达自己呢?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孩子尝试了各种方法,却得不到关注和满足。这让他认为自己无法用“说话”来明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只好回到最原始的方式,选择人生中最早获得的能力,通过哭泣来获得关注。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需要先反思自己,看看是否存在没有及时回应孩子,直到孩子开始哭闹才引起重视的问题。因为这实际上是在鼓励孩子用哭来伪装。
家长刻意避免“哭”[h/]
如果父母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受过教育,哭就是软弱无能的象征,尤其是对于父亲来说,从小就被告知“哭而不弹”,无形中让我们把“哭”放在了一个不那么光彩的位置。所以我们往往以厌烦和回避的态度来应对孩子的哭闹,而这种态度孩子是能感受到的。
如果孩子每次哭,家长都想尽办法阻止,那么就相当于告诉孩子,哭是万能的工具。这个法宝一献上,马上就能得到满足。久而久之,哭成了一种习惯。
分析完孩子哭闹的这些原因,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养成更恰当的表达方式?
先接受,再引导
有些孩子天生敏感,情感丰富细腻。对他们来说,哭有时候只是情绪的宣泄,所以我们只要静静的在那里就好了。情绪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父母的陪伴和包容可以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情绪,充分处理情绪背后的各种心理动机,在接受的基础上逐渐提高自己的情绪承受能力,从而减少哭闹。
比如孩子在小区和小朋友玩的时候,因为抢玩具而哭。这时候你就需要把ta带走,去一个安静的地方。通常,这会使孩子哭得更厉害。你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知道自己情绪巅峰后的感受——问孩子“刚刚发生的事让你不开心了是吗?”“孩子抢了你的玩具,你很生气,是不是?”……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情绪被看到,被理解。
说出你的不快
内心的诉求需要语言表达能力的支撑。对于言语功能稍有不足的孩子,家长可以引导他们发展语言的丰富性。比如,当哭闹情绪消散后,他们试图用文字和孩子交流发生了什么事,如何处理。通过不断展示适当的情绪处理和语言交流,孩子自然会对自己的语言能力更加自信,从而放弃哭闹。
以刚才的场景为例。得到孩子的回应后,告诉孩子你的感受——“你刚才这样做,妈妈很惊讶,也很生气。”正视负面情绪,把自己的不开心说出来而不是去做。
父母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爱哭的孩子特别敏感,容易受到大人焦虑、紧张、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所以家长首先要学会控制和安抚自己的情绪。如果你已经表现出了你的不开心,你应该马上向你的孩子解释,这样你的孩子就不会一直猜测了。
最后,如果我们已经尽了一切努力,但情况仍然没有好转,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这个孩子,因为也许他只是需要这种方式让自己有安全感。而当我们接受了这一点,事情就变得简单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