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的同桌是个“问题”小孩?!

当孩子的同桌是个“问题”小孩?!,第1张

当孩子的同桌是个“问题”小孩?!

一个朋友打电话来抱怨:“妞妞的同桌真让我头疼。他小动作很多,很健谈。还拉着妞妞说话,撕衣服,藏课本。今天上课一起说话被老师批评了两次!你说我该不该让老师换个同桌?老师会不会觉得我事情太多?毕竟要两只手才能发出声音,儿子自制力不好。你好奇怪,妞妞说你不用改,不让我跟老师说。我能怎么办?”

无独有偶,最近有个妈妈来咨询,说孩子回家说了同桌的一些行为:考试的时候偷看书,弄坏教室的卫生用具,拿同学的东西。她觉得自己的“品行”不太好,担心孩子受到影响。她该怎么办?

另一位家长也很郁闷:“我孩子的同桌好像有点强迫症,我经常觉得我孩子说话声音很大,东西放他那边一点点就让我很生气。我该不该跟老师说换同桌?”

当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路上努力的时候,半路杀了一个“问题”同桌。我们做什么呢我在这里引用问题是因为所有的孩子都是值得尊重的独立个体,所有的坏习惯或不良行为背后都有其原因,我们不能轻易做出道德判断。“替代”可能是最简单快捷的解决方法。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确实需要和老师沟通,尊重一些孩子的怪癖,但我们还是需要多思考:当孩子遇到人生中第一个不如意的同伴时,我们该如何引导,才能更有利于孩子长期的技能习得?

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受其影响,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争取一个良好的环境,成为很多家长的动力。是学校里同桌小朋友最亲近最亲密的小环境。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好同桌。他们可以互相帮助,至少不会互相拖累。如果你是一个“问题”孩子,你如坐针毡。我们很担心我们的孩子会受到影响。好,怕孩子学到一些不好的行为。作为一个母亲,我深深理解每一个父母对孩子的保护,想让孩子远离一切不好的人和事,但我们不可能一直保护他们,这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保护。

静下心来,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担忧和恐惧,都是因为我们缺乏信任。我们不信任自己的孩子,不相信他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不相信他有坚持良好行为的意志,不相信他能在这种关系中主动学习;我们对自己太没有安全感,不相信自己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不相信自己能帮助孩子把挑战变成学习的机会。我们也不相信老师作为课堂管理者,会放任乱象发生,影响大局?事实已经给了我们答案。朋友家孩子的同桌很快被老师换了,给孩子换了一个能控制自己又能提醒别人的女生。老师会有自己的观察和判断。

当然,我并不是想让家长完全不理会孩子的同桌。这是孩子们在一天的学校生活中接触和互动最多的人。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孩子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和沟通过程。所以,当孩子回来告诉你他的同桌是什么样的,他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需要耐心倾听。如果发生了让你有点担心的事情,我们要保持冷静,尽可能的找出事情的本来面目,不要轻易给那个孩子道德判断。因为当我们对让我们担心的孩子不那么敌视和生气的时候,孩子其实已经从我们这里学到了与人交往的最基本的原则:尊重和理解。

所以当孩子遇到“问题”,同桌的时候,倾听是第一步。不加判断地倾听,尽可能让孩子说话。

有些家长不耐烦了。听到同桌上课不能和孩子好好说话,他们就很焦虑。当他们听说他们的同桌行为不端时,他们更加紧张。他们等不到老师赶紧换人可以理解,但我们也要允许他们的孩子在这样的关系中成长。孩子必须接触不同的人,积累不同的经验,这样孩子的社交能力才能不断积累和发展。有的家长会说,孩子那么小,自我约束力不够,容易受影响。成年人让他们去适应,去坚持,真的不现实。孩子确实很容易被驱使,但如果只是上课不守纪律,我相信老师会在必要的时候主动介入。如果同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比如孩子有一些“强迫症”,我们也建议积极和老师沟通,找到对孩子有利的解决方法。

畅销全球50年、被誉为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的《孩子:挑战》一书写道:“当孩子受到不利影响时,父母会本能地反对这个人,宣示自己的想法和立场,尽力减少或消除这个人对孩子的影响。其实也没什么用。孩子不需要别人为自己的环境设置防御或做整体规划。我们要做的是做一个孩子。外界的影响本身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孩子如何反应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家长的第二步是开放讨论,巧妙引导。

“大家都在听老师讲课。有人说话你有什么感觉?”“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有什么感受?”“你的同桌跟你说话,完全不理他,真的很难,但是一定有办法。你能搞清楚吗?”

有些家长会说,我对学习没那么担心,但我不能忽视道德问题。比如同桌偷东西,作弊,或者欺负其他同学。当我们特别关注这些不良行为的后果,特别强调孩子千万不要和这种人学习甚至交往的时候,我们不仅粗暴地评判了这个道德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同桌,还错过了和孩子讨论这些行为的绝佳机会,甚至可能会失去孩子的信任,因为虽然孩子可能不赞成这些行为,但他们仍然是同桌的朋友。公开讨论会告诉我们如何适时引导。

这个同桌我们不贴标签,也不需要给孩子长篇大论。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聪明做出自己的判断。

妈妈:“我奇怪他为什么拿同学的文具?你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吗?"

孩子:“他自己没有。”

妈妈:“如果你是那个丢文具的同学,你会有什么感受?”

孩子:“我一定很生气。如果你真的想告诉我,我可能会借给他,或者送给他。”

妈妈:“妈妈不太明白他为什么要偷书。”

孩子:“他想写正确,但又怕老师批评。”

妈妈:“如果你是老师,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成绩被抄袭,你会有什么感受?”

孩子:“感觉被骗了,但还是不行。事实上,我欺骗了自己。回去多写几遍下次就过了。”我能在他不能的地方帮助他。

在这样开放的交流中,我们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我们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我们的尊重让他们非常坦诚地表达自己。孩子往往会给我们超出预期的判断、理解和感悟。然后你会发现,孩子其实是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当你询问他们相关人的感受时,你会发现孩子在思考不良行为的原因,你会发现孩子是童心的,是善良的,甚至孩子开始寻求他的解决方法。

所以,如果你觉得同桌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大礼物,我们可以反思自己对父母教养方式的信心,对孩子的信心;我们的倾听让孩子愿意说出他观察到的一切,我们通过开放的讨论赢得孩子的尊重,从而获得和谐的亲子关系;我们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我们的宽容也让孩子明白,人无完人。我们鼓励孩子们尽可能地发现他人的优点,并尽力帮助他人……

文章写到这里,很多家长可能会说太理想化了,做不到。很多时候,最简单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其实在和家长的咨询中,我们也鼓励家长积极和老师沟通,努力找到对自己孩子和同桌都有利的解决方案。大多数情况下,同桌其实是换了。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孩子长期技能的习得和可贵品质的培养。所以可以尝试一下这篇文章中的一些做法,抓住孩子遇到的每一个“问题”,把这个“问题”转化为促进孩子的成长和素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540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