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家长们忽略了一点,知识和技能只是幼儿园学习内容的一部分,相对于年龄的能力培养才是幼儿园最重要的。
1。逻辑的开始和幻想的萌芽
逻辑思维萌芽于两三岁,认知结构发生变化。分散的信息可以在朴素逻辑的指导下嫁接,甚至像化学变化一样融合。心理功能的发展带来了认知的亮点。
对于孩子来说,想象力是物理世界在心理世界的转化。这种神奇的脑力操作直接给孩子打开了一扇门。在那扇门里,有“过家家”这样的社会探索,有“小孩子胡说八道”那样的奇思妙想,有“虎奶奶”那样的深怕,有第一次撒谎的尝试。
我这么说是想让大家明白,对于一些有年龄特征的事情,是有心理规律可循的。在任何发展阶段,给个体带来的心理变化都有积极或消极的差异。
作为家长,要注意你孩子的这部分改变是否发生了;如果是,是否在一个社会氛围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如果发展波动较大,或者倾向稍极端,是否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
三岁以后,孩子的逻辑和想象能力开始发展。这时候幼儿园会适当增加一些游戏,锻炼孩子的逻辑能力,帮助孩子更好的发展。合理的想象力空和逻辑能力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分离焦虑会逐渐消失。
2。语言的质量发展
我父亲去哪里曹家恩?他爱说“我姐怎么样(我姐是她的小名)”,但他哥哥乔不会这么说,因为乔某种程度上已经完成了这个阶段语言的质变。有逻辑,富有想象力。
在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之后,我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如何表达你的逻辑、想象力,以及你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这个阶段儿童语言中开始出现关联词和递进词。
“为什么?”这种让无数家长烦恼的万能问题出现的频率也在增加。这意味着组织语言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因为已经形成了心理上的主客体区分,自然对语法有了近乎直观的认识。说出来的句子终于可以称之为句子了。
3。站在别人的角度看世界
远远不足以区分你我。更重要的技巧是站在别人的角度观察世界:“爸爸困了,不能再陪你玩了”;“妈妈找了很久也没找到你。你知道妈妈有多着急吗”;“你不能欺负别的孩子,你看,你已经把人家弄哭了”。
只有3~5岁的孩子学会换个角度看世界,才能真正理解上面的苦话。这正是社会功能和道德修养的重要基础。
其实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这么做的。过家家是最典型的角色扮演,也就是从另一个角度展现角色,约束行为。
上个月在医院遇到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想抽血。他的爷爷奶奶在护士面前一直压着孩子,孩子因为害怕一直哭——也许是因为急中生智。他在抽血大厅里扯开嗓子喊:“我还是个孩子!你不能这样对待我!”人们哄堂大笑,我和妻子也忍不住笑了。
我跟老婆说,这孩子聪明,小小年纪,已经知道可以要求别人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了。
4。自制力
我们终于谈到了自制力。3岁以下的孩子不要对这种能力抱太大期望。基本上大多数孩子不会表现出任何表现——但一旦超过3岁,这种能力就会像身高一样在人群中表现出极度分散的增长。
有些人的自控能力在短短两年内提升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有些人则进步平平。不同的孩子选择不同的自控策略,有的刻意转移注意力,有的在房间的其他角落大声唱歌,有的自言自语给自己打气。
自制力,说到底就是对情绪的掌握,对逻辑的认知。对孩子们来说,这只是一个特殊而困难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自制力的表现好坏,真的可以看作是对上述几个方面的综合考量。
5。安全和自救意识
这也是孩子在幼儿期应该具备的第一个能力。只有知道必要的急救电话号码,懂得遵守交通规则,有一定的防拐意识,才能保证基本的生命安全。不要以为孩子太小,掌握不了这些能力。跟着幼师耐心教他们。正确的生存和安全意识是危难时刻的救命稻草。
作为父母,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1。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伴侣,是孩子最重要的刺激源。没有我们,也许孩子们仍然可以发展他们适当的语言和逻辑能力。但是,在家长的正确引导和精心培养下,孩子会在各方面发展得更好、更快、更健全。
很多时候,父母工作太忙,没有足够的时间陪孩子。这种不足只是时间问题。但有时候问题也在于效率。你陪孩子一整天,但是你看你的电视,他玩他的游戏,这样的陪伴可以说是非常低效的。
你要刺激的是孩子,不是你。你应该致力于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孩子们可以看到更多新鲜的元素,而不是满世界的雾霾。
2。成为最及时的反馈工具
父母是幼儿谈论的首选。不管是在学校成绩好,还是和同龄人不合,孩子回家后都会想第一时间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感受。这个时候,家长的反馈对孩子情绪的影响不可小觑。
不管孩子在园里表现好与坏,家长都敷衍地说“OK”;孩子有情绪问题的时候,不会主动去关心。这就是对孩子行为的负反馈。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关注和关爱,父母对孩子行为的积极回应不可或缺。及时的表扬和适当的批评是最基本的反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