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急事还得留给时间。
那天带刘流去上美术课。那栋楼里还有其他培训班。在教室外面等她的时候,钢琴教室里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
大概是个七八岁的女孩,低着头站在教室门口。她妈妈旁边的男人双手交叉站在她面前,不停地骂她:“你是不是脑子出问题了?你不知道这个怎么玩吗?”“老师受不了你让你出来。丢了是不是很丢人?”
可以看出,女孩的心情因为妈妈的责骂开始变得粗暴,拳师紧紧的抓着不放,但是妈妈还在批评她:“你要这么懒,就别学了。赚钱容易吗?你就这么浪费了?”
女孩的头越来越低,终于忍不住哭了。她的肩膀一直在抖,还在骂妈妈觉得她奇怪。她叹了口气,没有继续。她抱着她的肩膀安慰道,“我这样做不是为你好吗?你要参加等级考试。你怎么能一直犯这么低级的错误?”“我一下班就带你去练琴,没喝一口水。我这么努力不是为了你。”
但是,“为了你好”可以骂孩子吗?
人都会犯错,更何况这么大的孩子,已经有了羞耻感,懂得挽回面子。她怎么能忍受当众被骂?
更何况最亲近的人辱骂和否定她,哪怕出发点是为她好,但她能接受意见吗?
我们对外人总是隐忍有礼,却喜欢用最犀利的话语和最亲近的人交流。即使本意不是嘲讽,但一针见血的伤害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本来可以问孩子为什么:“今天怎么了?你不专心练琴吗?”但是,我选择了肆无忌惮的打孩子:“你练了一百遍还是会出错。你还能更蠢吗?”
我们很忙,很累。当我们和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希望快速解决,却没有意识到简单粗暴的沟通只会扼杀和孩子的亲密关系。
明明你可以说的很好,但是要用最伤人的话来表达。
即使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是你不说话,我只是觉得更受伤,却听不进你的道理,看不出你的良苦用心。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即使没有恶意,但总是刻薄的。如果是真的,你会被告知:“你开不起玩笑,所以我只是随便说说。”
然而前段时间我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就是这么一件小事。
她的孩子都三岁多了,正在正经讲话。朋友是个大大咧咧的人,跟孩子说话会直言不讳:“你有病。为什么爬那么高还掉下来?”
直到有一天,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她喝水的时候不小心呛到咳嗽。她老公拍拍她的背,对孩子说:“看你妈的傻,快安慰你妈。”孩子的反应让她大吃一惊,“你有病啊,喝这么快。”
她嗓子不好,但孩子孩子气的话让她更难受。
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也学会这样说话了?!
但是看着孩子天真无邪又平静的眼神,她不知道该说什么。
反思平日与孩子的沟通方式,朋友说:后悔自己第一次的粗心大意。其实孩子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话有没有错。她只是听到大人们这么说,下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语言环境中。
然而这种夹杂着厌恶的“语言暴力”,一旦成为习惯,可能只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别人。
可能有人会说,一家人说话为什么要这么客气?
但说得好不是客套和疏远,而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我们的关心和善意。一句恰如其分的话带来的温暖力量,远超负能量的催促。
华妃那种毒辣的画风,或许在成人的笑话里,会产生有趣的反应,大家一笑而过。但是对于没有经验的孩子来说,听不出随地吐痰的意思。
如果有一天你生病了,希望听到孩子的安慰,她端来一杯温水,却抛出一句“贱人就是迷人”。你的心情会不会很复杂?
很多时候,你和身边的人越亲近,比如你的爱人,孩子,父母。反而越是吝啬自己的耐心,冷嘲热讽的说“没看到我在忙吗?”
看到孩子有问题就乱骂“你是猪吗?”
当你和爱人意见相左的时候,你脱口而出“你连这个都做不好,你还有什么用?”
很多人都得对别人好,却总是挑自己的毛病,这是一种习惯。
我们都有自己的情绪,但即使不开心,也是别人或其他事情让我们不开心,而不是身边的亲人。我们之所以敢这么肆无忌惮的发泄自己的情绪,是因为我们和你说话只是为了你好,我们只有不怕即使犯了错他们也会原谅我。
但是如果我们相爱,又怎么会舍得一次次的伤害对方呢?最亲近的人往往像春风一样希望幸福。
愿我们都学会对最爱的人好好说话。不然就算是为了你好,谁会听?
所以,与其空大谈希望孩子被岁月温柔对待,不如学会好好说话,用最真诚的话语来表达我们的耐心和最好的善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